中性点接地和电压升高
wjhwy
wjhwy Lv.2
2004年10月22日 15:36:51
只看楼主

为什么10KV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电阻,100KVA以上的要求4欧以下,100KVA以下的要求小于10欧,这两个电阻值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实验出来的?重复接地分别要求为10欧和30欧?有一个315KVA出线的低压系统,除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外(电阻为13欧),另在各支线末端都安装了重复接地,电阻分别为1.5欧、100欧、2.3欧和21欧,有一天变压器一支零线烧断,该零线上有两组较好的重复接地,但该支线仍然烧坏了很多家用电器,测量用户端相电压有330V左右,请教各位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10KV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电阻,100KVA以上的要求4欧以下,100KVA以下的要求小于10欧,这两个电阻值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实验出来的?重复接地分别要求为10欧和30欧?
有一个315KVA出线的低压系统,除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外(电阻为13欧),另在各支线末端都安装了重复接地,电阻分别为1.5欧、100欧、2.3欧和21欧,有一天变压器一支零线烧断,该零线上有两组较好的重复接地,但该支线仍然烧坏了很多家用电器,测量用户端相电压有330V左右,请教各位是什么原因?
免费打赏
fitman
2004年10月26日 11:28:14
22楼
原来表格是贴不出来的,大家看起来就不方便了!
回复
yijianmei
2004年10月26日 12:19:41
23楼
fitman先生果然是这方面的高手,不知道能不能把你的计算原过程
E-MAIL给我?我学习一下。我的E-MAIL不是注册的这个,
我另外发短信给你,多谢!
回复
大鼻山
2004年10月26日 14:24:37
24楼
fitman的思路不错。但我建议再试算一次:不要让B、C保持一致了,而是B升、C降的格式;比如,事先让B维持在330V左右,再看C的电压是多少
回复
nlb
2004年10月26日 18:55:06
25楼
这个问题很简单的,fitman先生的计算好象有点弄复杂了.
另外,大鼻山是不是搞拧了,这个负荷的中性点偏移是指对变压器中性点的偏移,而不是对地偏移.
只有负荷中性点对电源中性点发生了偏移,才会导致单相负荷的电压发生变化.
回复
fitman
2004年10月26日 23:03:28
26楼
回大鼻兄,按公式计算,只有在两相负荷同时远小于单相负荷时,才有可能达到330V.如果把B相设定为与A相差不多大,侧C相负荷不论如何下降,都很难达到楼主的测量值330V.
从计算的情况来看,除非电网的配线方式很不合理,否则在正常只断N线时很难测得330V的相电压(这里不讨论电器烧坏的原因,因为只要过压1.1倍电器就有可能坏).
倒是有一种情况,在N线断的时候为低负荷,而如果同时发生某相与零线短路,受制于接地电阻,此短路电流不会很大.这就会产生与我设定计算时同时减小两相负荷的情况很相似.因此我在这里大胆估计:当N线断开后应发生了某相对零短路的情况.
回复
fitman
2004年10月26日 23:25:04
27楼
重复了.
回复
yijianmei
2004年10月27日 08:47:48
28楼
fitman兄,今天一大早我就打开了邮箱,没看到您的邮件,也许您太忙了,
没来得及发,先表示一下歉意,给您添麻烦了,不过还是希望能看到兄的
计算原过程。

关于兄的计算公式,来源于节点电压方程:
UNN1=(UA/Za+UB/Zb+UC/Zc)/(1/Za+1/Zb+1/Zc+1/Zn),
由此可以得到负载端相电压:
Ua=UA-UNN1;Ub=UB-UNN1;UC=UC-UNN1,(以上为向量)
这样,就得到了各相电压,此式的实质与fitman兄的采用导纳的计算
公式并无二致。不过既然涉及到了电路原理,我就希望看到兄的参数
的选取与等效电路,所以,如果您不是很忙,还是希望能把计算原过
程E-MAIL给我。

对于不对称度的计算,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好办法。虽然道理简单,
但计算烦琐,涉及到的东西多。既然电压的不对称度是其负序分量与
正序分量的比值,那可以用对称分量法或向量图来完成。
回复
yijianmei
2004年10月27日 08:59:32
29楼
不好意思,才看到您的短信,关于这方面的计算,
帖不出来就发邮件吧,等忙过这段时间,我也会把我的做法E-MAIL给你,
请多指教!
回复
fitman
2004年10月27日 13:17:44
30楼
yijianmei兄,计算文件已发出,请查收。实际上你在楼上列出的公式与我所用的是一样的,都是从基尔霍夫电流定理推出。只不过此方程式很小直接用的,一般都是按实际需要而整理化简后的公式,我是实在找不到合用简化公式,才用此公式把电压按复数形式代入计算。
回复
yijianmei
2004年10月27日 13:38:11
31楼
多谢小浩兄!已收到并下载,等我看过之后给你回复。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