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怎么控制坡脚和开口线
pym_54
pym_54 Lv.10
2007年07月15日 17:22:33
来自于工程测量
只看楼主

我现在在施工的一条山区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边坡高,填方最高的有35m,挖方最高的也有20多米,这么高的路基,边坡怎么控制坡脚和开口线?路基设计还有超高缓和曲线等,怎么才能比较快的放出坡脚和开口线,常规是测一下标高,然后和设计标高比较,计算宽度,在计算边桩坐标,问题是第二次的标高跟第一次测的相差很大是,又要重新测一下标高,然后和设计标高比较,计算宽度,再计算边桩坐标,这样一个点要反复很多次呀,有没有快一点的方法呀?像这种公路原地面标高复测怎么测呀,放出中边桩以后再测吗?

我现在在施工的一条山区高等级公路,路基施工边坡高,填方最高的有35m,挖方最高的也有20多米,这么高的路基,边坡怎么控制坡脚和开口线?路基设计还有超高缓和曲线等,怎么才能比较快的放出坡脚和开口线,常规是测一下标高,然后和设计标高比较,计算宽度,在计算边桩坐标,问题是第二次的标高跟第一次测的相差很大是,又要重新测一下标高,然后和设计标高比较,计算宽度,再计算边桩坐标,这样一个点要反复很多次呀,有没有快一点的方法呀?像这种公路原地面标高复测怎么测呀,放出中边桩以后再测吗?
请哪位有过这种施工经历的网友介绍一下怎么操作吧?谢谢!
100个币作为答谢了。
免费打赏
山水之间
2007年07月18日 16:53:15
12楼
就是呀,我看他们几个在这讨论来讨论去的,怎么会没有地形图呢?设计线在地形图上一看就知道在什么部位了.尽管有时地形图会有一些误差.
回复
chenfeiye
2007年07月19日 09:29:21
13楼
想拿分也拿不到了
不是很了解……
回复
pipilu1984
2007年07月19日 10:12:50
14楼
设计图纸上不都给了横断面图嘛,包括原始地形及开挖回填后的面貌
回复
qzs4511
2007年07月19日 17:13:04
15楼
开口线和填筑边线放样是需要测量和计算的,是少不了,需要从计算速度方面考虑.
我做过两条二级公路,所在的标段均是10公里这样子,开挖边坡高度也达到40~80米,填筑高度也有40多米。
我用PC-E500编个程序,把所有平面和高程转点数据存在里面,可以自动计算任意中桩、边桩的坐标和高程,
反过来,输入任意一点三维坐标,可以计算出桩号、距中桩距离、该桩号的设计高程(包括路边高程)、起坡点,
以及超(欠)挖或误差数据、距开挖开口线、填筑线的理想距离是多少,计算速度很快。使用时每测一个三维坐标输入PC-E500内,2~5秒钟内计算完毕,然后再计算出来的数据移动棱镜,一般移动2~4次就可以了。

这样就可以达到“所点即所知”的测量放样效果。

程序还可以用来编制误数据。随便一人可以在仪器站完成工作。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chtb/chtb2002/0207/020712.htm
《拾取法放样道路工程》
摘 要:叙述在线状工程中采用"拾取法"使放样过程能达到"所点即所得"效果的测设方法.
关键词:缩微迭代法; 拾取法; 线状工程
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94-0911(2002)07-0032-03

回复
山水之间
2007年07月19日 18:12:25
16楼
楼上说的不错,可惜文章和程序都看不到.要是能传上来与大家共享就好了.看你的年龄现在也快要是高级工程师了吧.
回复
pym_54
2007年07月19日 20:23:08
17楼


要是能分享一下你的程序就好了?不知道楼主愿意不愿意呢?
回复
lpqfqy
2007年07月19日 22:36:35
18楼
开口线和填筑边线放样是需要测量和计算的,是少不了,除了需要从计算速度方面考虑,还需要从对设计图纸的熟悉程度和经验考虑方面考虑,一般移动2~4次就可以了。当该点放样第一次时,可以直接读出平距和高差,对比设计图和实际地形。(高等级公路的设计图一般来说质量比较高,与实际地形基本吻合。),用经验估计第二次的位置,当然除了司仪人员有经验外,还得要求持镜人员有经验。
回复
five123
2007年07月20日 10:39:30
19楼
又是万方数据库
唉。。。
看来以后的看论文还得掏钱啊
回复
wp5
2007年07月20日 17:24:46
20楼
直线段边坡超欠挖检查及开口线放样程序
程序名:BPFY
程序:
A“QX”:B“QY”:C“QZ”:E“ZX”:F“ZY”:G“ZZ”:P“PB”:
K“XP”:L“YP”:M“ZP”:Fixm:Pol(E-A,F-B:J≤0=>J=J+360⊿
D=Abs((K-A)*CosJ+(L-B)*SinJ):S=Abs((L-F)*CosJ-(K-E)*SinJ):
X=A+D*CosJ:Y=B+D*SinJ:Z=(G-C)/I*D+C:W=AbS(M-Z):V=S/P-W:
V<0=>O“Hcw”=V◢⊿
V≥0=>O“Hqw”=V◢⊿
U=W*P-S:U<0=>N“Scw”=U◢⊿U≥0=>N“Sqw”=U◢⊿“END”
说明:
A、B、C为边坡底线的起点,显示为: QX?QY?QZ? 依次输入地线起点的X,Y,Z;
E、F、G为边坡底线的终点,显示为: ZX?ZY?ZZ? 依次输入地线终点的X,Y,Z;
P为坡比,无正负条件;
K、L、M为测量点,显示为: XP?YP?PZ? 依次输入测量点的X,Y,Z;
中间计算测量点至边坡底线的垂足点,保存变量为X、Y、Z。
O为边坡的高程超欠挖值,显示为Hcw或H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即测点高程设计高程减实测高程;
N为边坡的距离超欠挖值,显示为Scw或S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按高差计算的设计距离减实测点到垂足点距离。





圆弧段边坡超欠挖检查及开口线放样程序
程序名:YFFY
程序:
A“YX”:B“YY”:X“XP”:Y“YP”:Z“ZP”:
Fixm:Pol(A-X,B-Y):T=Abs(I-R):W=Abs(H-Z):
S=W*P-T:V=T/P-W:S<0=>M“Scw”=S◢⊿S≥0=>M“Sqw”=S◢⊿V<0=>K“Hcw”=V◢⊿
V≥0=>K“Hqw”=V◢⊿“END”
说明:
A、 B为圆心坐标,显示为YX?YY?,依次输入圆心点的X、Y;
X、Y、Z为测点坐标,显示为XP?YP?ZP?依次输入测点的X、Y,Z;
R为到边坡底线的距离(半径);
H为边坡底线的高程(马道或平台的高程);
I不用管它,直接按“EXE”,显示下一个输入;
P为坡比,无须输入正负号;
M为计算的边坡距离超欠值,显示为Scw或S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距离超欠值为:设计距离减测量距离;
K为计算的边坡高程超欠值,显示为Hcw或Hqw,分别表示超挖或欠挖,高程超欠值为:设计高程减测量高程。



从网上弄来的,自己没有用过,你用的时候最好多做检核。
回复
pym_54
2007年07月22日 06:29:50
21楼
谢谢楼上的老兄提供资料。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