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新图集即将上线,常见问题汇总!
edc
edc Lv.8
2007年04月21日 10:59:39
只看楼主

多联机新图集即将上线,常见问题汇总!http://co.163.com/if_37095294_3.htm

多联机新图集即将上线,常见问题汇总!

http://co.163.com/if_37095294_3.htm
edc
2007年04月21日 11:04:40
2楼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编制技术条件大纲下载

编制目的与意义
主编单位前期工作
编制原则依据及适用范围
图集编制内容及深度
产品分类及其适用性
变冷剂系统中的新风形式
室内机室外机及控制器介绍
室外机选择计算
室内机选择计算及实际供冷供热量校核
知名品牌变冷剂系统整体设计限制条件
典型系统整体设计实例
室内机室外机安装
冷媒管及冷媒管分歧选用及安装
冷凝水管安装
控制系统及计费系统构成
施工图及设计施工说明编制样例
图纸量及工作进度安排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编制技术条件大纲下载
回复
edc
2007年04月21日 11:06:33
3楼

需讨论确定的问题

1、问题一:适用范围(四、2.2、中内容)
是否适用于超高层居住建筑(250m以上),或其他相近的公寓、写字楼等建筑,应当从居住标准、能源使用、分户计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于100m以下,无避难层用来设置外机,似乎超高层更利于采用变冷媒多联机,但外挂室外机的形式是否受较高处的风速风压影响,状况不详。

民用建筑的说法应统一到防火规范中居住建筑的定义,公共建筑的区分应加入其他局部区域,而对于大型公共建筑,无法用建筑面积来明确其规模,另,从空调系统形式来分析,并无非常充分的理由可以证实不能采用变冷媒多联机,在此,提出不限制使用的说法是否恰当。

2、问题二:变冷媒多联机是否属于集中空调(四、2.2、中内容)
以往用集中空调或中央空调来区分家用商用分体空调,目前,变冷媒多联机也经常称为集中空调,如果有集中冷热源即为集中空调,变冷媒多联机与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的区别仅在于冷媒的区别,是否可以认为变冷媒多联机属于集中空调系统。

3、问题三:水环热泵、水冷VRV是否列入产品分类当中(四、2.3、中内容)
水环热泵不属于全冷媒系统,但其室内机配有压缩机并且为全冷媒循环,从本图集的定义角度,不便将其编入,以相关产品的角度,是否可以列入,有待于讨论。

日本大金有水冷VRV产品,目前,有在国外应用案例的报道,国内没有,相关技术资料难于搜集,从全冷媒系统节能方向考虑,水冷VRV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会看好。因此,是否将其列入产品当中,列入后,介绍的深度,还有待于讨论的确定。

4、问题四:地域适用性(四、2.4、中内容)
国家节能标准中,对气候进行了分区,分为严寒A、B区,寒冷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如果按上述地域分区,用数据性内容来明确指出产品的适用性,需要做复杂而大量的研究工作,另外,不同建筑物、不同负荷直接涉及到整体方案的节能运行和初投资的经济性比较,从中得出规律性的数据,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季节能效性比(SEER)研究属于此类工作,其研究需要首先设定系统及其季节总负荷,再根据负荷变化和温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统计电量和负荷,得出季节总负荷和电量的对比关系。

在此,是否可以仅从节能角度,对不同地域使用不同系统的制冷制热效率,提出宜、不宜、慎用、不可用、论证后采用等建议性的意见。

5、问题五:系统新风形式(四、2.5、中内容)
系统新风形式有很多种,如果能够体现变冷剂的特点,最佳的新风形式应当是热回收型并且可变风量,但这种形式投资高,需要集中排风,排风量与新风量需要平衡,限制因素比较多,相对适合变冷剂系统的形式,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得出结论后,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其性能、特点、形式、安装、控制和计费等方面内容。

6、问题六:室内机气流组织设计(四、2.15、中内容)
部分厂商的技术手册中给出了室内机的气流组织设计,是否可以作为参考,规定出不同开间和高度所适合的室内机形式。

7、问题七:室外机气流组织设计(四、2.14、中内容)
室外机安装于室内,存在全面通风问题,一般通过自然通风校核后,设计出自然通风窗,实际上,自然通风窗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消除余热的问题,而机房内的气流组织会受到室外机安装位置、室内高度、外窗迎风向等因素的限制,多方面影响制冷制热效率,在此,建议采用安装排气管的方式进行通风(外机风扇风压100~150Pa)。

室外机外挂安装,始终存在垂直气流的干扰的问题,具体对上层室外机效率的影响,尚未见有明确研究结果,在此,建议仍沿用此种安装形式,在有条件的建筑物外立面上,尽量将室外机安装于凸角处,形成侧进上出的气流形式,如果采用侧进侧出,则应考虑加排气导流。

8、问题八:冷媒管设计(四、2.15、中内容)
设计图纸中,按厂商要求设计出冷媒管系统后,在安装阶段,通常还需要厂商现场重新校核重新配管,因此,建议在设计图纸中,仅设计出分岐的基本位置,管径选用在说明中列表,分岐因为各厂商表示的型号规格不一,则不作表示。

回复
edc
2007年04月21日 11:10:07
4楼

下面是关于《VRV空调技术条件讨论会》编制技术条件现场讨论音频文件,参加人员包括主编单位、各大设计院高工、教授级高工等,该音频文件真实再现了现场的技术交流内容,很值得听听。

下载下面系列音频内容前,请先下载DVR音频文件播放器。

DVR音频文件播放器下载地址:
回复
edc
2007年04月21日 11:21:46
5楼

《VRV空调技术条件讨论会》现场讨论音频文件第一部分下载

说明:需要两部分文件都下载后才可以听,下载后将该文件名改名为1,下个文件改名为2,解压任何一个文件都可以!

如需要帮助请查看“如何在论坛下载和上传专业资料”帮助地址:http://co.163.com/forum/content/359_80310_1.htm

回复
edc
2007年04月21日 11:23:11
6楼

《VRV空调技术条件讨论会》现场讨论音频文件第二部分下载

说明:需要两部分文件都下载后才可以听,下载后将该文件名改名为2,上个文件改名为1,解压任何一个文件都可以!
回复
bj5945
2007年04月21日 22:16:26
7楼
哈哈,我建议多联机的这种图集还是不要编了,现在各家的多联机性能参数是有差别的。还有怎么规范设计,就第一步计算冷热负荷来讲,厂家计算出来的负荷吓死人。他们用的是面积指标,计算出来的很大。(我觉的是计算出来的负荷掩盖了真实的衰减量,那不应该叫负荷,应叫装机容量)负荷计算出来了,相同管长的衰减量各个厂家的产品是一样的吗?冷媒管到底拉多长合适,图集中能给出个范围吗?(当然应该是越短越好)
回复
bj5945
2007年04月21日 22:25:48
8楼
还是负荷计算的问题,在《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一书中,说在负荷计算中,要考虑户间传热所形成的负荷,在一个集中空调系统中,需要考虑吗?是否这是形成冷热负荷过大的一个原因(我还是觉的这样做是为了掩盖真实的衰减量)
回复
sb_idri
2007年04月23日 13:29:28
9楼
很需要这个啊
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标准
回复
couger.x
2007年04月23日 17:14:58
10楼
没有再编的必要了吧,千万不要让某些厂家作成了限制其他厂家的门槛了。
回复
denisenet
2007年04月24日 13:55:03
11楼
楼主很厉害,资料有用处!
谢谢!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