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 -外高桥、太仓、洋山、衢黄
susanshl
susanshl Lv.12
2007年02月26日 13:11:52
只看楼主

作者:瞿世民 来源:《中国远洋》2003年第10期   笔者在上发海南模中学就读时对郑和下西洋的地理大发现很感兴趣。孙中山的“东方大港”也令人向往。从1952年考入河海大学水道港口系到1956年毕业后到上海港务局工作,一直在业余研究“东方大港”的深水港址。30年后笔者终于发现了长江口外围所有深水资源。这些港址中,马迹山已建成我国最大矿石中转码头,洋山港又被作为“上海航运中心”深水港址启动。可是各时期的深水港标准不同,应在洋山港良好开端基础上继往开来,建设永恒的深水港。

作者:瞿世民 来源:《中国远洋》2003年第10期

   笔者在上发海南模中学就读时对郑和下西洋的地理大发现很感兴趣。孙中山的“东方大港”也令人向往。从1952年考入河海大学水道港口系到1956年毕业后到上海港务局工作,一直在业余研究“东方大港”的深水港址。30年后笔者终于发现了长江口外围所有深水资源。这些港址中,马迹山已建成我国最大矿石中转码头,洋山港又被作为“上海航运中心”深水港址启动。可是各时期的深水港标准不同,应在洋山港良好开端基础上继往开来,建设永恒的深水港。

  一、船舶大型化的“顶”在哪里

  1991年决策耗资160亿将长江口从-7米增深至-12.5米以建“中心”的依据是当时吃水12米载箱4400TEU的第四代集装箱船是到“顶”的船。1995年开工时吃水14米的第五代船已出现。但未修改设计或重新审议,而是照“既定方针办”。最近才听说第三期工程有可能不上。

  1995年第五代船出现,许多专家认为吃水14米,载箱5250TEU的第五代船已基本到顶,又受某外国权威误导,认为15000TEU集装箱船吃水仍为14米。所以领导又决策耗资千亿在洋山港用30年时间,建造52个水深-15.5米的泊位。洋山通海航道自然水深-12米,计划浚深至-15米余。2005年时洋山比长江口(二期完工水深增至-10米)深5.5米,对上海港来说是个飞跃,有阶段性重大意义。但是不能52个泊位都取-15.5米,船吃水会增加。

  洋山港开工的2002年,吃水15米,载箱10000TEU的第七代船已问世。和长江口一样,设计未调整,方案末重新审议,也是照既定方针办。今悉新规划航道将增深至-16至-18米。长江口增深6米要做导堤防坍,洋山港增深6米尚未论证,不可能增深12米。

  2002年同年开工的国内外集装箱码头前沿水深为:天津新港、北仑港、深圳港为-17米,厦门港、青岛港为-17.5米,釜山加德岛外港为-18米。而作为航运中心的洋山港水深却不如以上各港。

  2000年荷兰德尔夫特大学的尼科·韦诺安特斯教授提出的研究报告称,载箱18154TEU,载重24.2万吨,吃水21米,长400米,宽60米的“马六甲型”集装箱船最迟在2010年将航行于全球。该大学和劳氏船级社联合对全球港口作了调查后认为,到2003年能提供适合马级船航道的港口将达23个,2008年将增至28个。2003年6月,美国诺福克港和中国青岛港来沪提运外伸距70米能为马级船装卸的装卸桥,可谓超前。但马级船是否到顶了呢?

  笔者在1991年《上海港科技》第3期上撰文预测:马级船将于2030年问世,比荷兰专家的预测迟20年。但认为集装箱船最终将发展到吃水23米,载重35~40万吨的“超马六甲型”,因为该级船可全潮位出入45万吨矿、油船港。超马船是否会出现?这取决于45万吨矿、油船是否会出现。笔者撰文的1991年许多人认为矿、油船不会超过30万吨,所以超马船不会出现。

  然而2002年由于运量大增,宝钢订购了45万吨运矿船。美国准备44万吨运油船,这些船乘潮可出入的港口,超马集装箱船就可全潮位出入,所以超马船可能出现。

  二、吞吐量预测的验证

  1991年11月在“上海与相关地区集装箱运输战略研讨会”上预测2000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笔者为400万TEU,官方为120—140万TEU。实际吞吐量为561万TEU。1994年预测上海港2020年集装箱吞吐量:官方为600万TEU,笔者为3600万TEU。笔者预测那时上海及外港的总吞吐量为10亿吨,都被认为是“幻想”。现在看来,只要集装箱、原油、铁矿三大深水中转港现在就建还来得及,上述预测吞吐量都能达到,再拖则难说了。

  三、船舶大型化及吞吐量预测落后带来的问题

  预测吞吐量过少,上海港的吞吐能力就严重不足,否则吞吐量会更大。留给港口的岸线也太少,今明两年上海港吞吐量可能增加500万TEU,但无新的集装箱码头投产。这给郑和下西洋的基地太仓港创造了机遇,据报道,太仓港将从今年起的3到4年内建成20~22个集装箱泊位,形成560万TEU年吞吐能力。太仓港应和外高桥港整合发展,以免内耗。



susanshl
2007年02月26日 13:13:07
3楼
大衢岛北部和小衢、黄泽等18个岛屿抱成衢黄港。通海航道深-23.5米以上,吃水21米的马六甲型船可满载全潮位出入。吃水23米的44万吨矿石、油轮可乘潮出入。如7700米长的浅段浚深2米,则航道水深达-25.5米,将来如出现吃水23米的30000TEU“超马六甲型船”也可满载全潮位出入。深于加德岛、光阳港和高雄港,是第四、第五代港址。该港是半天然港,北侧黄泽和小衢二岛间仅需筑堤3000米(平均水深10米)就可相连形成无浪港池,港南通过促淤造陆可形成20平方公里的保税仓储工业区。干线船港池码头岸线长10.5公里,可建24个马六甲级泊位,另外还可建4个船坞式宽体马级船泊位,干线泊位共28个。年吞吐能力2800万TEU(每泊以100万TEU计)。还可建3个支线港池和50个不同大小的支线泊位及20来个滚装泊位。如一牛海海中转,支线年吞吐能力约1400万TEU,合计吞吐能力4200万TEU。其余1400万TEU由陆空中转。环球或钟摆航线在此设站需增航程140海里,多耗6小时,比洋山少3小时,接近香港。

  第一步可于黄泽山岛西南建4个马六甲级集装箱泊位,2个25万吨级原油泊位。岛东海中能建6个40万吨级原油泊位。岛上盆地可建60万立方米水库。油管可铺至漕泾或芦潮港。巨型油轮在衢山减载后可通过浚深后的长江口航道到外高桥石化区并中转长江各炼油厂。

  东部有乍移门港(万良港),支航道中2千米浅段浚深1米后可和-23.5米航道相接。港东鼠浪列岛促淤后面积可达10平方公里,可建钢厂和3个大矿砂泊位。大、小鼠浪间可建20来个支线泊位供中转长江钢厂用。港西南可建两个原油主泊位。港西北可建大型修造船厂。

  上海漕泾化工区的年原油进口量将达3000万吨,长江流域可达1~2亿吨。今将油港设于北仑大榭岛,并铺油管穿杭州湾到金山西再分支到高桥和南京等油厂。现木已成舟,建议该系统供江苏用。北仑是20万吨港址,衢山是40万吨港址。二者运输成本相差悬殊。再说往外高桥及太仓港,44万吨油轮减载后可直达,根本无需投资油管及支付泵运费。往漕泾的油管也以衢山为近。由于不明,宝钢中转也先用北仑,明后就用马迹山。可惜历史又重演。

  洋山码头前水深建议增至-16.8米以接纳万箱船,由于终端港可乘潮出入,航道可暂按原设计。更大的船问世后必需用衢山港。芦洋大桥将伸至衢山,洋山码头可用于美东等其他远洋航线,长江口航道应增宽至45万吨船可通过,该工程仍可用,无浪费,如超马船和环球航线出现,东京、神户、衢山、高雄四港站中前二港无国际中转,衢山中转远胜高雄。

  日、韩、港、台在长三角都有工厂,建衢黄港他们也受降低运输成本之益,非只在日、韩、港、台中转才受益。如马六甲型船问世,非衢黄港不能接纳。现在就准备,2010年投产也紧张。希中外共同投资以最优方案建此港。
回复
hookooloo
2007年02月27日 22:21:02
4楼
值得所有港航的人士看看
对港口的发展以及未来中国港口的趋势作了很好的说明
值得认真学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