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garland_official
2012年05月05日 11:40:50
只看楼主

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计算机应用分会 中国图学学会 土木工程图学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结构分会 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承办: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工程设计行业在建设领域率先应用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起步早、发展快、效益高的行业。历经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工程设计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工程设计技术创新发展的命脉。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方案优化、改进和复核上,进而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行业学会每两年召开一届的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工程设计领域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指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计算机应用分会
中国图学学会 土木工程图学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结构分会 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
承办: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工程设计行业在建设领域率先应用计算机技术,成为我国起步早、发展快、效益高的行业。历经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工程设计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工程设计技术创新发展的命脉。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把工程设计人员从传统的设计计算和绘图中解放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方案优化、改进和复核上,进而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行业学会每两年召开一届的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见证了我国工程设计领域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当前,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已成为工程设计最活跃的生产力,是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是提升工程设计单位核心竞争力,占领同行业制高点的关键。只有坚持不懈地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全过程、全方位实现信息化,全面提高生产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才能推动工程设计的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主办单位定于2012年11月22~23日在广州市召开第十六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将秉承以往会议的宗旨,与时俱进,沟通信息,交流成果,相互学习,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会议将邀请行业领导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未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最新技术、以及对工程设计的影响等热点进行展望与交流。会议将对交流论文评出“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证书》。欢迎广大从事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的行业同仁踊跃参与。
希望参与的单位或个人请下载附件了解详情。

GZHY.jpg

[ 本帖最后由 garland_official 于 2012-5-5 11:43 编辑 ]

GZHY.jpg

9510de2cd5a25abb836f.pdf
548 KB
立即下载
免费打赏
garland_official
2012年05月06日 10:23:46
2楼
学会隔举办论坛或年会,以下为2011年论坛的纪要:

《数字化背景下工程建设发展的新机遇》

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纪要

“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于2011年11月24~25日在上海市举办。本届论坛由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指导;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中国图学学会土木工程图学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公司与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工程建设最活跃,最繁荣的地区,正在进行规模巨大的工程建设,每天都有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的桥梁、高速公路、大型港口、水利工程、机场、核电站及各种各样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这无疑为建设行业造就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和需求。特别是近些年,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更是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成长,具有更加优化的空间和潜力。勘察设计行业在现有CAD等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已进入到建设以网络为基础,BIM为核心,设计项目为主线、数据仓库(DW)为后台、Web服务(Web service)为应用服务的协同设计、管理与决策支持的集成式企业应用模式阶段,为行业信息化跨越式发展,促进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创新,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打下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我国建设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从工程建设的大国走向工程建设的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行业学会,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业学术交流活动是我们学会工作的宗旨。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学术交流活动是学会的基本任务,是学会存在与发展的主要载体。论坛举办的初衷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性、紧迫性的瓶颈问题,开展的一次重要的学术创新交流活动。通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努力,本届论坛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本次论坛受到了行业从业人员的广泛关注,共有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设计企业、施工企业、软硬件研发单位及高校、咨询机构等200多位代表与会,论坛安排了25位代表为论坛作了特邀报告或学术交流。组委会编辑出版了《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及《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报告集》,论文集共收录论文49篇,内容涉及国内外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的前沿成果、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与成果等诸方面。
论坛报告涵盖了以下议题:

1.BIM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的张桦总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李云贵常务副总工、上海交通大学的刘西拉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杨志勇博士、Autodesk公司的李邵建总监与我们分享了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对我国建筑行业的BIM技术及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坦福大学的甘嘉恒博士与我们分享了美国、新加坡等国的BIM技术应用经验,为我国BIM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2.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钢结构制造等企业中的应用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王平山副院长、宝钢钢构有限公司的沈峰总监、上海市政工程研究员张吕伟副总工、中建八局的马洪娟高工、上海现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吕芳副总工、浙江建工集团的金睿副总工、华东建筑设计研究员的耿跃云副主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数字化技术研究咨询部的陆扬业务总监等对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钢结构制造、市政等方面的应用经验,对我们相关企业BIM技术应用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3.BIM技术标准研究与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清华大学的顾明教授、张建平教授、王勇博士、魏振华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邓雪原副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张欣研究员、赵志安研究员对BIM技术标准、三维设计分析技术、绿色建筑性能分析技术、成本性能等领域的研究,展示了BIM技术标准与软件开发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对推动我国BIM技术的自主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国内外软硬件生产商展示了BIM技术的最新发展
Autodesk的李邵建总监、达索系统的王广庆经理、EMC的胡渊汶高级工程师、澳汰尔的钱纯总监、Bently的李翔经理等国际知名厂商展示了与BIM或PLM相关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引导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
本次论坛利用论文、大会发言讨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尤其是通过软件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直接交流,使供需双方相互了解,促进了BIM及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和提高,达到了各方合作共赢的目的。
论坛为与会代表展现了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BIM技术给工程设计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随着超高层、超大跨度建筑等大型复杂土木工程在我国的大量涌现,行业计算机应用的前沿人士不约而同地聚集在新的高度,共同关注、审视、研究BIM技术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的影响。

1.BIM带来建筑设计思维的转型
多数建筑设计师选用这项技术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其实BIM的核心内涵并不仅限于此,它带给建筑设计行业的核心意义在于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改变。
BIM提供的是一种更接近现实世界的设计思维模式,采用模拟真实物体的方式,以三维设计思维为基础将传统的二维图纸完全转化为三维实体模型的工作。BIM是对设计建造本源的回归,让建筑师不再苦于用二维施工图来表达空间的三维复杂形态,从而拓展建筑师对建筑形态探索的可实施性,让建筑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进而走向数字化建造。

2.BIM带来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型
① 从立面设计到空间设计是BIM带给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型之一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是设计者将建筑空间从设计过程中剥离,使之成为概念设计并经常被忽视,却更关注其平面功能和形象。其实,建筑空间不是建筑平面功能与外表面围合而成的副产品,而是一种控制建筑的设计方法。在我国多数业主或领导们更多关注建筑形象的社会影响下,加之设计工具的限制,设计师很难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深入推敲空间,用空间控制设计更是难以实现,BIM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可能。在BIM中建筑室内空间、建筑表皮、建筑室外空间被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逻辑系统。建筑设计从空间关系控制入手,平面布置和空间设计同步进行,空间直观反映建筑表皮并形成建筑立面。BIM为空间设计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内外兼容的空间设计变得简单易行,让现代建筑设计回归建筑本质。
② 从粗放设计到集成设计是BIM带给建筑设计方法的转型之二
当前,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筑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如装备制造业)相比,无论设计还是生产都是粗放型的。粗放型设计表现为各个专业设计图纸的深度浅、质量低以及各专业间的集成化程度低,其工作方法是各自为政,采用传统的提条件图方法协同,集成化程度处于以图纸为中介的落后模式,效率低下且设计品质低。BIM以三维信息模型为基本集成平台,改变了建筑工程传统单兵作战的工作方式和模式,从异步的、松散联系的各专业离散设计转化为同步的、紧密联系。
③ BIM集成化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设计工种的集成。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设计工种在同一个三维信息模型下工作,实现设计技术自身的协同,减少工种图纸间的“错、漏、碰、缺”现象,而不仅是制图标准、文档管理的传统协同。二是设计各阶段的集成。运用BIM,利用参数化构件组成的模型修改,可以省去建筑方案设计与后续设计(如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之间繁重的重绘工作,避免设计各环节脱节,便于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对原方案的梳理及修改工作。三是设计完成后各阶段的集成。BIM包含建筑工程从设计、使用直至建筑使用周期终结的所有信息参数,这些信息始终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业主、施工单位及政府管理部门都基于这个统一的模型协同工作。
3.BIM的实施改变了工程项目的协作过程
在我国“生产型”设计模式为主导的现状下,从建筑设计行业入手实施BIM,可以帮助建筑工程的参与者联系更加紧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为项目提供互相协调、一致及可运算的信息。建筑工程参与者包括业主、施工单位、政府及其他的相关管理部门等。施工单位利用BIM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计划,更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的计算;材料供应商,尤其是预制构件的生产商,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控设备进行生产和虚拟安装,提高构件的生产和安装水平;政府审批部门利用BIM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设计意图,提高设计审批效率;设施管理部门在工程竣工后得到比传统竣工图更详尽的建筑工程信息,实施现代化、可视化的设施管理。BIM在工程项目的协作范畴内,对建筑行业的主要参与方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使设计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更显现其主导作用,使工程项目信息得到更好地创建、共享,改变了工程项目的协作过程,使之更加协调、统一。
为有效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应用,本次论坛建议:
 获取政策大力扶持
目前,要在中国推动BIM,强力政府扮演的角色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对BIM技术推广相应的政策扶持完全可以加速BIM在中国的进程。从社会总成本、总生产效率、节能环保、减少碳排放等各大方面来说,BIM的推广是政府可以做,也是能够大有作为的工作。
 BIM标准要以我国工程建设的需求为基础
加快BIM标准的研究和编制,通过产学研结合、通过工程建设相关各方的紧密协作、通过具体工程应用的试点不断加以完善。
 推动软件产品及BIM资源的发展
要求各BIM软件厂商能协调配合,在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的引导下,加强软件数据可交互性及软件整合性。尽快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实现BIM的本土化的广泛应用;由设备生产商、部件供应商、住宅产业化中预制件生产商、设计企业及施工企业对构件库平台参与共同建设社会共享的建筑构件库平台。
 建立人才和法规保障机制
转变设计师、工程师对BIM的片面观念,培养BIM人才队伍,建立BIM资格认证机制。改革现有建筑行业的机制,尽快完善建筑行业规程及法律责任界限。
 抓住高端业主,调动业主积极性,充分发挥业主对BIM应用的推动作用
对整个产业链来说,没有业主的推动,设计单位一厢情愿也很难促成,国内高端业主的出现是BIM推行的契机,同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全装修房、绿色施工、装配式住宅、节能减排、光电建筑一体化等决策的普及和实施也是很好的推动力。
论坛主办单位和与会专家代表,向为这次论坛成功举办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的上海同行的辛勤工作致以衷心感谢;向一贯支持学会工作,关注行业技术进步事业的学会理事、委员,所有与会代表、特邀报告人和大会发言的专家、论文作者、为会议提供支持的企业及关心支持本次会议的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敬意。

[ 本帖最后由 garland_official 于 2012-5-6 10:25 编辑 ]
回复
garland_official
2012年05月23日 20:46:23
3楼
欢迎大家多投文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