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方向研究生的困惑
fireflicker
2012年04月11日 16:20:48
来自于道路工程
只看楼主

本人学习道路工程路面方向,现在研二,现在还没有毕业论文方向,希望各位能给我提供几个论文题目作为参考,不胜感激!

本人学习道路工程路面方向,现在研二,现在还没有毕业论文方向,希望各位能给我提供几个论文题目作为参考,不胜感激!
wy1105
2012年04月17日 15:03:15
12楼
同意楼上的说法,路基是道路结构最重要的一部分!
回复
wangzz1314
2012年04月17日 23:17:57
13楼
尊敬的旭日东升版主,在这里我要与您有不同的意见了。
路基路面工程针对整个世界来说,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型,一为薄基厚面,另一大类型为厚基薄面,您所提到的就是典型的厚基薄面,同时我国所采用的也是厚基薄面(两种形式均满足使用要求,本人不善计算,对此不进行赘述)。
首先第一个我要反驳您的是,选择薄基厚面与厚基薄面是基于国情的,首先是发达地区多选择薄基厚面,为什么,一个因为发达国家建设较为完善,沥青作为石油的副产品,产能十分高,但是由于本国需求量市场较少,导致价格较低。比方说在中国的进口沥青,由于国产沥青品质的逐渐提高,逐渐的与西方国家沥青性能持平后,进口沥青不具备性能优势,价格优势就无从谈起之后,国内就综合性价考虑选用国产沥青,导致沥青价格在出口国价格大幅降低,成为一种廉价产品,另由于发达国家资源有限,出现了路基成本甚至高于路面成本的现象,所以很多发达国家选择采用薄基厚面的形式。此形式不难理解,就如版主所说,软基层同样具有一定的承载力,而路面基层的弯沉值远远小于路基的弯沉值,大可以牺牲一定的路基稳定性由路面结构层来进行弥补,从造价上考虑,付出代价更小,理所当然的会选择薄基厚面的形式。这个在我们规范中也提到了一个典型,那就是沥青碎石基层,我们规范中有这个名词,但是实施的极少极少,而发达国家确在普遍实施,问题关键在,我们国家缺少的是廉价高品质的石油沥青,而发达国家可能缺少的是制造水泥的原材料。以这一点作为依据,我反驳旭日版主的观点,路基作为道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不是绝对的重要的,这个也基于我国国情,路基的重要性将在我下一论点中体现。
第二我要反驳您的是,我们国家采取的形式是厚基薄面,为什么这样,不用多说,就是因为路面造价过高,国内建设规模过大,对于沥青不说供大于求,但是因为原油价格受西方发达国家掌控,且石油化工生产掌握集中,沥青价格居然能与远洋而来的进口沥青持平,从造价上考虑只能选择厚基薄面的形式,在二十世纪前国内沥青路面极少,均是因为国产沥青性能指标不合格,被迫选用进口沥青,从商业规则上讲,沥青价格上更是无从选择。而我国地缘广大,不缺乏各种路基填筑材料,均且廉价,但是地质情况分布极广,各省各区都有其不同的地质分布情况,导致国内路基标准无从统一,各种填料的路基弯沉值有数倍之差,就比方说浙江沿海地区,填料缺乏,常采用石渣类填料,其强度较高,但孔隙率极大,后期的不均匀沉降量极高,从实际施工中也证明其缺陷不付出一定代价无法弥补,从而必须提高路面的特性对其进行弥补,另比方说北方地区出现的永久冻土情况,作为公路工程,我们无法像青藏铁路这种军事、政治地位极高的工程一样进行路基治理,只能从突出路面特性上予以考虑,另还有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地质不均匀等等现象,完全突出了路面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路面结构层中的主要承载部分路面基层,实质意义上我国的路面设计初衷,沥青面层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磨耗层的作用,但是基层作用在承载力与基层裂缝的双向选择前徘徊,导致沥青面层的性能及结构形式在不断改变,追求的是一种最佳效果,而不是片面的削弱路基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依据,路基质量重要,但路面质量同样需具有相同的重要地位。
以上论点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 本帖最后由 wangzz1314 于 2012-4-17 23:26 编辑 ]
回复
旭日东升
2012年04月18日 08:36:22
14楼

非常好,希望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以促进问题的深入研讨。请不要灌水。
回复
yuqiu1212
2012年04月18日 11:35:30
15楼
我只对烦人的交通量趋势那什么东西的痛苦。你研究下交通量的问题啊,争取把程序简单化就好了
回复
lkwai123
2012年04月18日 15:45:01
16楼
应力管桩在软基很深的地方是否有效???我想听听版主关于软基很深的地方的处理方式,还是就不处理,让它沉降得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