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土木人
来源: 岩土与爆破 荐读:微土木人,欢迎投稿! 1 隧道 1970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隧道会议从技术方面将隧道定 义为: 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 1.1隧道工程特点 (1)围岩存在未知性 ,工程隐含风险 高 隧道需要在围岩中先开挖出空间再
来源: 岩土与爆破
荐读:微土木人,欢迎投稿!
1 隧道
1970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隧道会议从技术方面将隧道定 义为: 以任何方式修建,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其空洞内部净空断面在2平方米以上者均为隧道。
1.1隧道工程特点
(1)围岩存在未知性 ,工程隐含风险 高 隧道需要在围岩中先开挖出空间再 施工结构,围岩大多是固体、液体、气体的混合体,围岩往往因勘探盲点存在未知性(岩性、初始应力等)。导致设计不符合实际是大概率事件,而应对不当往往会给结构安全、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造成隐患。也是塌方、突泥涌水、瓦斯燃烧爆炸、岩爆发生的客观原因。
(2)工程狭长隐蔽 作业环境条件差 作业面劳动卫生环境标准不易保证, 职业健康威胁大,通风、照明、除尘、空调是必须的辅助施工措施;
(3)断面形式多、围岩性质各异 导致施工设备配套通用性差,机械化推进 缓慢。
(4)工程位于地下 地下水影响大 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与水息息相关。
1.2隧道工程分类
(1)按用途分 交通、水利、水电等隧(洞)道或其他功能洞室
(2)按纵断面形式分平洞、横洞、斜井和竖井
(3)按断面大小分小、中、大、特。单线双线三线双车道三车 道四车道
(4)按施工方法分传统矿山法隧道和TBM或盾构隧道
1.3隧道断面划分
按照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隧道的横断面积的 大小划分标准分类:分为极小断面隧道(2~3㎡)、小断面隧道(3~10㎡)、中等断面隧道(10~50㎡)、大断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断面隧道(大于100㎡)。
1.4隧道工程历史
英国人1826年在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上开始修建长770米的泰勒山单线隧道和长2474米的维多利亚双线隧道
随后美、法等国相继修建了大量铁路隧道。
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修建的隧道都用人工凿孔和黑火药爆破方法施工。
1861年修建穿越阿尔卑斯山脉的仙尼斯峰铁路隧道时,首次应用风动凿岩机代替人工凿孔。
1867年修建美国胡萨克铁路隧道时,开始采用硝化甘油炸药代替黑火药,使隧道施工技术及速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于1887-1889年在台湾省台北至基隆窄轨铁路上修建的狮球岭隧道,是中国的第一座铁路隧道,长261米。此后,又在京汉、中东、正太等铁路修建了一些隧道。
京张铁路关沟段最早修建的4座隧道(五桂头,石佛寺,居庸关,八达 岭),是用中国自己技术力量修建的第一批铁路隧道,这其中最长的八达岭铁路隧道长为1091米,于1908年建成。
中国在1950年以前,仅建成标准轨距铁路隧道238座,总延长89公里
1.5 隧道工法的进步
竖井反井法:
Boomer 三臂凿岩台车广泛应用于隧道掘进、地下厂房 开挖等各项地下工程施工,可进行爆破钻孔、锚杆钻孔、超前钻探、管棚等作业。
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日新月异,地下工程的设备为人类改造地底带来效率与安全。
1.6 隧道及地下工程面临的问题
勘察设计水平有待突破 设计理论、勘察手段
整体施工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有差距
钻爆法关键工序—开挖工序还以人工风钻为主,特长隧 道TBM使用率很低
软岩大变形、富水砂层、高压富水断层等复杂地质应对能 力不强
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事故频率较高
质量通病有待克服
作业环境差,职业健康状况堪忧
2 围岩
2.1三大类岩石典型
沉积岩
沉积岩 的体积只占岩石圈的5%,但其分布面积却占陆地的75%, 大洋底部几乎全部为沉积岩或沉积物所覆盖。
①层理构造显著; 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 化石;③有的具 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岩浆岩
是指岩浆冷却后(地壳里喷出的岩浆,或者被融化的现存岩石),成形的一种岩石。现 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变质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和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质变可能是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变质岩,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类型的不同,可将变质岩分为5类: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和 交代变质岩 。常见的变质岩有:糜棱岩、碎裂岩、角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角闪岩、片粒岩、榴辉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占地壳体积的27.4%。
2.2 围岩初始应力场
地下工程的一个重要力学特征:地下工程是在具有一定的应力历史和应力场的围岩中修建的。初始应力场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形成与岩体构造、性质、埋藏条件以及构造运动的历史有关。初始应力状态,受两类因素影响:第一类因素有重力、温度、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构造,地形等经常性的因素;第二类因素有地壳运动、地下水活动、人类活动等暂时性和局部性的因素。
初始应力 =自重应力分量+构造应力分量
竖向自重应力=深度*岩体比重水平应力侧压力系数折减,由于岩石强度有限,随着深度加大, 侧压系数 将趋于1
构造应力在埋深500米普遍存在,一般近似水平方向,很不均匀。其值可以达到垂直应力的0.8~2.0倍,极端可达30倍。
初始应力场评价:围压比,最大应力值与围岩极限抗压强度的比值,极高应力<4,4-7高地应力
2.3围岩的自然特性与工程特性
自然特性:
围岩是具有一定应力历史和积储有应变能的天然材料
围岩的构造---力学特性是其最基本的特性
围岩性质的各项指标数据的离散性和不确定性是其性质的基本特征
岩石的物性指标:强度(抗压、抗拉、抗剪等)、变形(弹性、塑性、粘滞性、流变特性)以及透水性、空隙率、单位容重等。
岩体:是地质母体地一部分,岩体内部有许多结构面,有构造作用形成的,有风化、变质原因形成的。岩体是各种类型和尺寸的岩块的集合体。由岩块、结构面、充填物构成。
工程特性:岩石和岩体在爆破、开挖、注浆等外力作用下,自然特性的变化
2.4节理
节理
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 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节理分类
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 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5断层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
2.6 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和围岩是密不可分的,而围岩又是千差 万别的,要解决设计施工问题,人们在工程实际中总结经验,把围岩按照岩石坚硬程度 和岩体完整程度进行基本分级,再结合地下 水影响、初始地应力影响以及隧道埋深进行修正,最后确定隧道围岩等级。
3 工程地质与辅助设备
3.1地下水
上层滞水 :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 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 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潜水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
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 的地下水。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上升或喷出。按含水空隙的类型,地下水又被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3.2地质预报
地质预报是一道施工工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明未开挖段落 地质水文情况,以便 有针对性制定施工方案。当存在断层、溶洞、暗河、瓦斯等不良地质时,应当制定地质预报专项方案。铁路隧道及高风险隧道地质预报由设计单位负责。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
手段主要有: 地质雷达、TSP、红外探水、超前水平钻、加深炮孔、地质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