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履行质量监督职责,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取得新突破!!!
muyuyao
muyuyao Lv.18
2012年03月22日 22:30:06
来自于建筑施工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3-3-30 19:15 编辑 切实履行质量监督职责,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取得新突破!!!某一监督系统权威(就是实地拍摄汶川地震后建筑震害照片的那位已退休结构专业技术官员)的大作!!!有新意!!!非常现实!!!值得大家深思和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建设工程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要搞好施工管理,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人员,也完全有必要了解监督工作的程序、难度和要求,并积极配合!!!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3-3-30 19:15 编辑

切实履行质量监督职责,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取得新突破!!!

某一监督系统权威(就是实地拍摄汶川地震后建筑震害照片的那位已退休结构专业技术官员)的大作!!!

有新意!!!

非常现实!!!

值得大家深思和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建设工程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要搞好施工管理,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人员,也完全有必要了解监督工作的程序、难度和要求,并积极配合!!!

监督人员就更应当完全学习、掌握了!!!

在做好监督工作、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还必须学会保护自己!!!

毕竟在极不合理的超量监督情况下,监督工作完全不可能面面俱到!!!

即便你全身心投入,严重超载工作,但是稍不留神,就会给你自己招来麻烦!!!

[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2-4-24 19:38 编辑 ]
2104612bc6f1191e2aff.rar
32.7 KB
立即下载
muyuyao
2012年03月22日 22:55:01
3楼
(2)监管部门超负荷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总数保持相对稳定。专业技术监督人员在实现知识化、年轻化的同时,监督人员总量并未随受监工程数量增加而同步增加。80年代1名质量监督人员监督工程3~5万平方米,现在大城市1名质量监督人员监督面积已达50~200万平方米,非但监督工程总数上升,而且监督工作内容成培增长。
3.监督责任深化与监督费用淡化的矛盾
(1)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承担着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管理的直接责任。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有以下难点:
①工作任务重。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既受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还要履行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涉及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的执行,建筑节能的推进,高风险的轨道交通工程监管,检测、监理监管,行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行政区域工程质量水平的总体控制,各类质量事故的处理,包括用户质量投诉的解决等以及诸多质量任务均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来承担,任务繁重。
②责任范围广。
按照现行的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规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既要承担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责任,同时又要承担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区域范围内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质量监督机构都难以超脱。
③人员编制少。
作为事业性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编制受政府编委控制。27年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人员总量保持在编委批准的“常数”之内或略有减少,监督人员少与承担监督任务的递增存在巨大的落差。
(2) 取消监督费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收入减少,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①人才流失。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技术群体。作为事业单位,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后,不享受专业技术职务待遇,高技术,高学历人才难以引进,而前几年引进的博士生、硕士生有可能流失到其他高薪单位。
②监督推诿。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制以来,监督工作量与监督人员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如今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量与监督费收入脱钩,做多做少一个样,基层质量监督机构工程质量监管的积极性减弱,对政府与上级各类机构的委托监督任务缺乏主动能动性。
③廉政风险。
费用收入减少、不稳定,使个别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人员易产生“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误区,给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廉政管理增添了难度。
(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五个不适应
1.面对大规模、高速度、跨越式、超常规城市建设大发展,工程质量监督形式不适应。
城乡建设的大发展给整个建筑业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新的项目建设融资方式的出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形成,工程总承包制模式的运行,使原有保姆式的单位工程、三步到位监督形式带来极大的不适应,在常规状态下潜伏的各类相对平衡矛盾源一旦被打破,形成紊乱漩涡,会给工程质量保证带来极大的不利因素。必须重新规划工程质量监督思路与格局,对原有工程质量监督形式进行重大的调整。
2.面对“高、深、大、难”工程监督对象,工程质量监督方式的不适应。
对于面临的超高层,深基坑、大跨度、高难度监督工程,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观感检查,实测实量的质量监督方式已很不适应,不能有效控制质量,降低风险,防范事故。
3.面对单一工程质量实体监督向综合质量行为监督的转变,工程质量监督内容不适应。
随着社会与经济改革的深化,工程质量概念经历着从单一的实体质量向构成质量的综合因素大质量的过渡。肢解工程,多头发包,低价中标,以次充好的质量行为严重影响着工程质量,从现场到市场的质量行为监督内容,质监机构短期内难以适应。
4.面对施工技术监督到宏观执法监督的转变,工程质量监督地位不适应。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与政府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双重性,迫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注重宏观监督与微观监督相结合,不断提升的执法监督地位,现有监督机构受授权和委托的局限难以适应。
回复
muyuyao
2012年03月22日 22:59:18
4楼
(三)现有工程质量监督体系的四点不足
1.监督体制不顺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性质模糊、地位不清。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是政府的委派、委托、授权,所属性质不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政府部门延伸还是准政府单位,还是具有执法地位的行政事务执行类事业单位,法规必须明确。
2.监督机制滞后
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管机制中“三步到位”工作模式痕迹严重,事先预约,阶段到位,实体抽查监督模式难以控制工程建设风险、防范事故。往往只能是被动事后把关,而非事前主动预控、预防。
3.监督手段单一
以外观和核查工程质保资料为主的单一监督手段。一旦诚信机制弱化,质量资料的虚假将动摇检查结论的准确。
4.监督方法落后
传统的“看、敲、摸、听”质量检查方法远落后于建筑业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难以适应大跨度、深基坑、超高层的监督对象的质量控制。
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工作,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方法,加强监督队伍建设,提高监督工作效能,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的法律地位和执法属性。

二、下一步工程质量监督的总体思路,简单说应实现八个转变
1.从施工监督向综合监督转变
(1)全过程监督
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建设工程产品形成的各个建设活动环节均纳入政府监督范围,即实施对项目立项、规划、勘察、设计、审图、施工、监理、材料、检测单位质量行为、质量责任履行的全过程监督。
(2)全方位监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基础上,实施现场与市场的联动,监督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招投标、承发包、资质资格、市场、经营行为责任的全方位监督范围。
(3)全覆盖监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抗震设防、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质量纳入全覆盖监督。
2.从“三步到位”监督向“三个聚焦”转变
传统做法的基础、主体、竣工“三步到位”监督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高、大、深、难工程特点,质量监督模式应向“三聚焦”转换。
(1)聚焦重大风险源
工程质量监督必须紧扣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重大工程技术和管理风险,形成动态控制网络,控制风险的扩散。在工程施工前识别工程建设全过程中重大风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制定相应对策措施,降低风险、防范事故。
(2)聚焦应急预案
针对重大风险源可能发生为事故,制订应急处理预案,落实事故抢险队伍、专家人员、抢险机械、设备、材料,努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聚焦质量通病
对质量隐患、质量问题、质量缺陷、质量通病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主要质量通病生产的现象、原因,研究治理质量通病措施。
3.从被动的“事后把关”的验收监管向主动的“事前预控”的预防监管转变
(1)预防、预警、预控
工程质量监督必须重点放在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监管,预警工程建设参与各方,预控工程质量问题,预防质量隐患与事故。
(2)建立“条件验收”制度
对结构复杂、技术风险高的关键工序施工前,落实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及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条件验收,符合各方要求的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质监机构要监督建设单位组织的条件验收。
(3)过程抽查、动态巡查
针对地域工程质量趋势与项目工程特点,策划与实行全方位随机抽查与重点动态巡查,督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在建设全过程自觉履行质量行为。
4.从按部就班的“平均化监管”向突出重点的“差别化监管”转变
(1)监管工程差别化
要将主要的监督资源用于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风险大的高难度工程及特大型工程,确保地域内工程质量整体受控。
(2)监管企业差别化
要针对资质相对低,素质相对差,有严重不良纪录的企业承建的工程,强化监督频次与力度。
(3)监管领域差别化
要针对监督范畴内不同地域(如郊区、郊县),事故多发区域实施不同监管要求。
(4)监管环节差别化
要针对工程不同部位、工序、环节、特别是高、新、难的新工艺及技术风险高环节强化监督。
(5)监管人员差别化
要根据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专业职称、技术水平、监督工作经历与工作责任,针对工程特色,合理配置监督力量,提高对工程的监督效率。
5.从低层次的监督向高层次的监管转变
(1)从直接监督到间接监管
实现从工程实体监督向对建设参与各方的监督,特别是充分运用社会建筑咨询机构、中介评估机构、服务机构的力量,把他们推向第一线,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力量的监督作用。
(2)从实物监督到行为监督
实现从单一的工程实物质量监督,向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包括市场行为的监管的转变。
(3)从微观监督到宏观监督
实现从单位工程的质量监督向所管辖区域范围内总体质量的监管转变。应定期分析区域内工程质量的存在问题,改进或更新技术标准,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文件。
(4)从单一监督到联合监督
实现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一家监督向政府建筑业管理部门各方联动配合监管转变,直至更高层次的联合监管,实现监察部门效能监察,科技部门专家督查及司法部门刑事责任追究的协调配合,促进建筑市场良性的高度重视质量氛围。
6.从政府行政监管向市场经济规则监管转变
(1)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应完善工程质量保险机制,各相关方协同,积极推行建设工程质量保险,提高市场规则的约束力,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2)探索工程质量担保制度
应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风险。工程担保是国际上控制工程风险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守信者得酬偿,失信者受惩罚”的原则,建立起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对防范和化解工程质量风险,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等具有重要作用。
7.从落后的手工监督向现代化技术监督转变
(1)信息网络技术
监督系统要开发和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对各类企业的资质和个人执业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工程监管网络;要严格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出,要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工程检测技术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与有综合检测能力的检测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手段对实物质量进行检查与仲裁。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运用便携式设备、仪器对工程实体质量抽测和观感检查。
(3)远程监控技术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推进远程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电子手段,实施对施工现场质量重大风险源监控。在传统的视频监控基础上,融入数字监控技术,及时掌控现场作业活动中质量状况与风险控制状况。
8.从“项目质量监管”向“行业质量监管”转变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善于承担政府与行业的质量管理职能,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质量数据汇总、分析、归纳,全面掌握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措施与管理重点。
(2)质量风险辨识,要开展区域内工程质量风险排查活动,针对重大风险采取预控措施。
(3)制定技术标准,特别要针对“四新”技术与空白点补充急需的地方标准规范。
(4)要针对工程质量动态,及时研究、颁布行业质量管理办法,抓好质量管理办法在行业的贯彻实施。
(5)开展行业内工程质量的重大课题研究,就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提出创新思维,探索发展方向。
(6)完善质量管理体制,优化质量监管机制,不断调整完善新时期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回复
muyuyao
2012年03月24日 15:07:04
5楼
这么好的资料,竟然无人下载???!!!

看来,本论坛中基本没有监督站的人!!!

可悲啊!!!
回复
youruohui
2012年03月24日 23:06:02
6楼
这么好的资料,竟然无人下载???!!!

看来,本论坛中基本没有监督站的人!!!

可悲啊!!!
回复
xjstardom
2012年03月24日 23:28:31
7楼
监督站的人只管查资料,哪管资料的真假。监理就是“聋子的耳-摆设”。在中国施工质量全凭业主和施工单位的良心!
回复
john_murphy
2012年03月25日 13:27:59
8楼
除了法律法规方面的规范,还要加强项目管理人的素质。
更应该强调,建设工程项目,不要一味追求低价中标。
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一切围绕经济,我看法律法规总是有空子可钻的。
要加强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回复
john_murphy
2012年03月25日 13:30:16
9楼
如果,监督和监管,成为唯一可以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完了。
回复
muyuyao
2012年03月25日 13:52:51
10楼
监督站的人只管查资料,哪管资料的真假。
--------假资料太多,监督任务又太重,(ˇˍˇ) 想管也管不过来!!!

监理就是“聋子的耳-摆设”。
--------也不完全是!!!如果没有监理,我国的建筑质量就更加不敢想象了!!!


在中国施工质量全凭业主和施工单位的良心!
---------完全赞同!!!工程质量是靠业主的投入及施工单位干出来的!!!

完全不是靠监理、监督单位管出来的!!!

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有良心!!!!!!
回复
muyuyao
2012年03月25日 14:03:18
11楼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5-2-14 19:44 编辑

除了法律法规方面的规范,还要加强项目管理人的素质。
---------- 包括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委托的项目管理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各地各级建设管理部门、检测机构、审图机构等部门的项目管理者!!!

更应该强调,建设工程项目,不要一味追求低价中标。
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一切围绕经济,我看法律法规总是有空子可钻的。
---------- 低价中标,往往还是“最低价中标”!!!如此低价中标,你就根本不要指望施工质量和安全!!!

是谁在要求“最低价中标”???!!!是建设单位!!!

可见:一谈到施工质量和安全,大家往往只盯着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这完全大错特错了!!!

罪魁祸首是建设单位啊!!!

招标机构是帮凶啊!!!


中标价、设计费、监理费不合理,远远低于预算价、市场价,各参建单位不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听之任之才怪呢!!!

如此情况下,谈建筑质量和建筑安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要加强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 说得好!!!社会责任感!!!

我在施工现场就经常对电工说:你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干活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 本帖最后由 muyuyao 于 2012-4-2 08:12 编辑 ]
回复
muyuyao
2012年03月25日 14:04:53
12楼
如果,监督和监管,成为唯一可以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完了。

---------完全赞同!!!

还是那句话:

工程质量是靠业主的投入及施工单位干出来的!!!

完全不是靠监理、监督单位管出来的!!!

业主和施工单位必须有良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