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转悠,正好看到工地施工,怎么混凝土浇筑后能看到主筋轮廓啊?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影响呢?如图示,请高手解惑!感谢各位专家和工程师朋友们的答复,使我受益良多。有几天时间了,现在远远看去依旧可以看到轮廓,好像混凝土表面出现了沿受力筋方向的裂缝,应该是收缩裂缝吧,上层上排钢筋位置的较多而且明显一些,局部可见上层下排钢筋位置处微裂缝。[ 本帖最后由 lihekath 于 2011-12-28 21:30 编辑
昨天去转悠,正好看到工地施工,怎么混凝土浇筑后能看到主筋轮廓啊?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影响呢?如图示,请高手解惑!
感谢各位专家和工程师朋友们的答复,使我受益良多。有几天时间了,现在远远看去依旧可以看到轮廓,好像混凝土表面出现了沿受力筋方向的裂缝,应该是收缩裂缝吧,上层上排钢筋位置的较多而且明显一些,局部可见上层下排钢筋位置处微裂缝。
[
本帖最后由 lihekath 于 2011-12-28 21:30 编辑 ]
![C360_2011-12-2216-10-04.jpg](https://fd.co188.com/group1/M04/8B/30/rBBhH11IezqAO1ZqAAILYBGUmc4528.jpg)
12楼
我们也遇到这问题,混凝土终凝后会好点,看的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混凝土打薄了。
回复
13楼
肯定只有两种可能啊,一就是马镫高了二就是混凝土低了
回复
14楼
保护层薄了,不过没很大影响,以后还要做地面。好几公分呢
回复
15楼
肯定是砼保护层薄了。。
回复
16楼
没有振捣密实,盖上塑料膜以后混凝土又流动到空隙中,所以表面就下沉了。个人猜测
回复
17楼
这种情况也算是施工中的通病,可能是因为基层面过高,或者钢筋马蹬太高,也或者施工方为了偷工减料造成的。其实这种问题可以说是可大可小,从建筑结构设计上来说,保护层的作用主要考虑到建筑的耐久性的要求,这么说来那楼主看到的工程是存在弊病的,甚至可能以后会存在表面开裂的现象。如果有建筑设计有4cm的建筑地面做法好像也弥补了。从结构的角度来看,笩板基础是受地基反力为主,上层砼的作用比较的其次,但从钢筋砼的整体效果出发呢,又说不太过去,所以此类的毛病应该尽量避免。因为难免以后会有些次生灾害,结构问题不大。
回复
18楼
马镫高了,为了控制面标高,保护层改薄了,一般来说基础混凝土立方数都超的,特别是梁板式筏基由于主次梁交接处梁面筋标高处理不当,造成面标高偏高。
回复
19楼
支持同意!不影响耐久性!
回复
20楼
楼主不是干施工的吧? 这明明就是没浇筑好,保护层薄了吧
回复
21楼
一看就是没在施工单位待过的,不想想这么大面积少浇两公分的话会节约几方甚至十几方的砼啊,那是钱啊·······白花花的银子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