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几个混凝土结构的问题
jfan998
jfan998 Lv.4
2011年12月18日 22:39:07
只看楼主

1、根据高规,复杂高层和转换层结构需要用两个受力不同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那么,如果用pkpm中的satwe和pmsap计算,是否属于两个不同的软件呢?这样是否可行呢?还是要用完全不同的两个软件呢?2、混凝土规范9.1.8条“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温度、收缩应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很多公司的习惯做法是:屋面板都配置拉通面筋做完防裂钢筋。我们公司审图的同事说,屋面面积较小的时候不需配置防裂钢筋。大家觉得屋面小的时候是否需要配置呢?如何判断温度、收缩应力是大还是小呢?

1、根据高规,复杂高层和转换层结构需要用两个受力不同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那么,如果用pkpm中的satwe和pmsap计算,是否属于两个不同的软件呢?这样是否可行呢?还是要用完全不同的两个软件呢?

2、混凝土规范9.1.8条“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温度、收缩应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很多公司的习惯做法是:屋面板都配置拉通面筋做完防裂钢筋。我们公司审图的同事说,屋面面积较小的时候不需配置防裂钢筋。大家觉得屋面小的时候是否需要配置呢?如何判断温度、收缩应力是大还是小呢?

3、做设计好几年了,所见过的图纸中,梁两侧板面的实际配筋面积和大小都是相同的,我不敢确定其原因,我的理解是,如果把梁和两侧的板作为一个节点画出来,节点弯矩要平衡,如果梁两侧的板配筋面积和大小不等,那么就会导致梁收到扭矩,梁受扭变形后,原需配筋大的板一侧卸荷,另一侧弯矩相应增大,那么会导致原需配筋小的板受力不足。希望在此能得到大叫的看法和观点,最好是有官方依据的。同时,我最近做了一二梁板式底板,双层双向拉通配置钢筋,抗浮时板在支座处底筋不足的地方就附加钢筋。有些地方在只有梁一侧板配筋需要附加钢筋,另一侧不需附加钢筋,此时我公司审图的老头子要求仅在一侧配置附加钢筋,我觉得这样配筋很不合理。想知道大家有什么看法?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