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砌石工程、防渗土工膜、金属结构、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傻傻的弓箭
2024年05月15日 15:44:47
只看楼主

干砌石工程质量通病             一、砌体出现不均匀沉陷       1  现象:

干砌石工程质量通病      

     
一、砌体出现不均匀沉陷      

1  现象:

砌体局部下沉或塌陷,甚至坍塌。

2  主要原因:

  1. 开挖后基础未进行清底、找平和夯实

  2. 底部石块过小,未排紧填实

  3. 基础受到雨水冲刷或浸泡,造成砌体下沉。

3  防治措施要点:

  1. 砌筑前进行验槽和夯实基坑并找平

  2. 腹石要排紧填实、无淤泥杂质。


二、砌石表面不平整       

1  现象:

  1. 部分砌石厚度不够

  2. 砌筑表面平整度差,表面有通缝、对缝、浮石、空洞。

2  主要原因:

  1. 砌筑时未进行测量放样

  2. 面石过小,不符合设计要求

  3. 石料规格未进行人工分类,砌石时大小块石搭配使用。

3  防治措施要点:

  1. 砌筑中要及时进行测量放样

  2. 面石要求单块重量不小于25kg,最小边长不小于20cm。

防渗土工膜铺设质量通病


一、土工膜损伤

1  现象:      
土工膜中存在顶破、穿刺、擦伤、撕破、撕裂或老化等。      
2  主要原因:      
  1. 土工膜的厚度、力学性指标和耐久性不符合设计要求;包装、运输、存储不符合规范要求;存放期超过产品的有效期。

  2. 土工膜下的垫层表面凹凸不平; 土工膜铺设不够平整,受力不均;土工膜被膜下或膜上块石、渣土等顶破损伤。

  3. 场地留有尖角杂物,土工膜与不规则刚性材料接触。

3  防治措施要点:      
  1. 使用合格的土工膜并按规范要求包装、运输和存储

  2. 在土工膜的下面设置砾石、碎石或砂垫层,铺设垫层前,将基土表面压实,修整平顺,清除杂物

  3. 土工膜铺设前进行试铺,一般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先铺填端部,后中部,端部必须精心铺设并锚固,松紧适度

  4. 加强管理,防止施工破坏,及时回填保护。


二、土工膜拼接或修补质量差、渗水

1  现象:      
  1. 土工膜拼接存在漏接、烫损;土工膜拼接和修补时,发生过紧、褶皱、扭曲和重叠等质量问题

  2. 土工膜修补不严,存在脱胶部位。

2  主要原因:      
  1. 接缝仅采用目测法检测

  2. 使用了可溶于水的胶料

  3. 未处理好接缝下不平整的基面;气候突然变化;土工膜余量不足。

3  防治措施要点:      
  1. 对全部焊缝进行现场检测

  2. 使用合格的胶料

  3. 拼接前先处理好地基;尽可能在干燥和气候条件好条件下进行拼接,拼接后目测有无疏漏接缝、烫伤、褶皱,并借助仪器检测;铺放土工膜应留有足够余幅。


三、土工膜松脱或滑动

1  现象:      
土工膜纵、横向接缝处出现移动、脱开或下陷;在斜坡地段,土工膜产生滑动、下落或褶皱破坏。      
2  主要原因:      
  1. 土工膜铺设纵、横向连接不牢靠,长度过小

  2. 接缝处凹凸不平、受力不均而造成接缝松脱

  3. 上部端头未锚固或锚固效果差,在上部填料与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滑动。

3  防治措施要点:      
  1. 土工膜的搭接宽度应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在0.3m~0.9m,并避免在搭接处受力

  2. 如缝合连接,缝合用线、针距应保证缝合处强度达到织物强度的70%以上。

  3. 施工时应保证接缝处地基平整坚实和端头位置的锚固效果。


金属结构安装质量通病


一、闸门止水平面度及支承平面度不满足要求

1  现象:

闸门入槽无水检查时透光,有水检查时漏水量超标。      

2  主要原因:

闸门安装前,未按规定要求进行拼装。      

3  防治措施要点:

(1)闸门安装前对闸门进行整体拼装。      
(2)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3)监理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旁站监督。      


二、闸门自由状态垂直度超标

1  现象:

闸门在自由状态下倾斜下门。      

2  主要原因:

(1)制造时材料配比未达到设计要求。      
(2)配重未按设计要求布置。      

3  防治措施要点:

(1)熟悉设计图纸要求。      
(2)材料配比及配重位置须符合设计要求进行。      


三、闸门开度显示器与荷载显示器不准确

1  现象:

显示器的指示与实际情况不符。      

2  主要原因:

(1)显示器质量不合格。      
(2)开度显示器、荷重显示器的现场调试工作不到位。      

3  防治措施要点:

(1)严格控制传感器的质量,出厂前进行有监督的试验及检查。      
(2)开度传感器的配比、荷重传感器与实际荷载的相对位置关系应通过计算确定,再进行调试。      


四、门槽埋件安装,结构发生变形、位移、产生裂纹及混凝土回填不密实

1  现象:

门槽埋件接头焊接时变形,水平度、垂直度达不到要求,门槽二期混凝土回填后门槽产生变形、位移或回填不密实。      

2  主要原因:

(1)未按规定工艺或环境要求施焊,加固不牢靠。      
(2)二期混凝土回填未按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3  防治措施要点:

(1)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环境要求,合理施焊。      
(2)按规定工艺回填二期混凝土。      
(3)加强测量、检查,进行二期混凝土回填后的门槽复测。      
(4)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5)加强监理现场控制。      

金属结构制作质量通病


一、 闸门的制作材料(包括板材、型钢、铸钢、铸铁或特种材料)及外购件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1  现象:

板材表面有裂纹、凹坑等现象,铸件表面出现砂孔、蜂窝、裂纹等现象,板材有夹层。       

2  主要原因:

  1. 质检人员未按规定对购进材料未进行严格检查、检测

  2. 检测仪器不准确或已经失效。


3  防治措施要点:

(1)加强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

(2)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检定。

(3)加强设备制造中的监造工作。


二、闸门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

1  现象:

闸门形状、位置超标,焊接出现裂纹等。

2  主要原因:

工艺师(含焊接工人)未完全领会设计意图、工厂制造设备能力不足。

3  防治措施要点:

(1)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图纸后再制定施工工艺。

(2)提高制造设备能力。

(3)加强培训,提高工艺师的技术水平。


三、 闸门的防腐质量达不到要求

1  现象:

防腐厚度不足,表面出现气泡、回粘、局部脱落、粘结力不足;工地焊接部位防腐不符合设计要求。

2  主要原因:

(1)施工人员操作不符合工艺要求。

(2)施工环境不满足规定要求。

(3)旁站监理不到位,质量抽检不及时。

3  防治措施要点:

(1)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严格执行操作工艺。

(2)改善施工环境条件,在环境达标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3)加强对防腐质量的检测。


四、电机、减速器、制动器等外购件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1  现象:

整机空转时噪音大。

2  主要原因:

(1)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采购。

(2)未对外购件进行检查。

3  防治措施要点:

(1)严格按设计要求检查验收外购件。

(2)加强设备监造工作。


五、 压力钢管制作中纵缝、环缝焊接返工率高

1  现象:

焊缝出现咬边、裂纹、夹渣及气孔等超标缺陷;工地焊缝质量问题多于工厂焊缝。

2  主要原因:

(1)焊接人员未持证上岗或无考试合格证。习惯性大电流施焊。

(2)焊接台车及焊机调试不符合要求。

(3)焊接工艺执行不严格,特别是对有焊前预热、焊后保温要求的工艺执行不严格。

3  防治措施要点:

(1)制定严格、有效的焊接工艺。

(2)焊接台车及焊机在使用前必须调试到良好状态。

(3)使用达到工艺要求的合格焊条、焊丝。

(4)加强培训,提高焊接人员的技术水平。

(5)加强设备监造工作。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混凝土工程是水利水电建设中一项主要施工项目,不论何种水工建筑物均要使用混凝土。    混凝土工程涉及的工序主要有模板、钢筋制安、止水与埋件施工,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很多,但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均有共同之处,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模板

1、  面板及其支架材料或材质不满足要求

(1)模板拆除后,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差。
(2)浇筑过程中出现支架倒塌,模板破裂、跑浆或发生严重位移等。
2、 面板板面不平整光洁,拼缝不密合 
(1)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呈现蜂窝、孔洞、露筋等。
(2)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3、 未对模板和支架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
(1)模板和支架结构倒塌。
(2)混凝土外形尺寸或表面平整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4、未按规范规定时间要求提前拆除模板
(1)混凝土结构全部或局部垮塌。
(2)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或产生局部破坏。
二、 钢筋  

1、钢筋锈蚀严重,表面存在污物

钢筋表面不洁净,表面有泥浆、污物、油渍、浮锈皮等。
、 钢筋焊接质量差
(1)电弧焊:焊缝长度不够,焊缝表面宽窄不一、凸凹不平,焊缝有加渣、焊瘤、咬边现象。
(2)闪光对接:接头没有焊透,有明显的结合面纵缝,接头弯折或偏心。
(3)气压焊:焊接镦粗头尺寸不满足要求、焊接镦粗头偏凸或与钢筋不同轴。
(4)电渣压力焊:接头有气孔、加渣,接头没有熔合。
3、钢筋绑扎不牢
搭接绑扎接头长度不够,绑扎接头松脱,接头偏心或弯折。
4、钢筋直螺纹连接不符合规定
待加工的钢筋端面出现马蹄形或翘曲,端面与钢筋轴线不垂直。
5、钢筋保护层不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均。
6、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间距误差超标
(1)箍筋绑扎间距不一致、箍筋歪斜不与主筋垂直、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2)安装完的钢筋网架不稳定、变型。
7、混凝土浇筑中钢筋错位、变形
(1)钢筋保护层变小,甚至露筋。
(2)钢筋网局部错位变形。
(3)个别钢筋错位变形。
(4)整体钢筋网错位变形。
三、止水及埋件  

1、止水材料损坏、有污物

止水材料表面不光洁、不平整,表面有水泥砂浆浮皮、浮锈、油漆、油、渍等污物,或有砂眼、钉孔。
2、止水带连接与安装不规范
止水失效,有渗漏水现象。
3、 混凝土浇筑中止水、埋件错位变形
混凝土浇筑中,保护或施工不当,致使止水、埋件错位变形。
四、 普通混凝土  

1、混凝土和易性差

(1)混凝土拌和物达不到要求的坍落度;外观粗糙可抹平性差、保水性差、易泌水,黏聚性差、易离析、不易插捣;拌和物过于粘稠,黏聚力过大、流动性很小,卸料、摊铺、振捣困难,粘罐严重。
(2)水泥浆、砂浆少,砂石多,水泥浆不能充分包裹砂石料,空隙填充不足,振捣不出浆;拌和物干涩,振捣器拔出后孔洞不能闭合;浆液稀少,砂少石多,混凝土强度低。
(3)拌和机出“生料”,拌和物不均匀。
2、混凝土内部不密实、不均匀
混凝土粗骨料的窝集,架空形成的蜂窝、孔洞。
3、 浇筑间歇时间超过规定
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过长,混凝土拌合物已不能重塑,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层面间形成冷缝。
4 、缝面处理不到位
挡水建筑物施工缝处渗、漏水,或建筑物运行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晶体析出。
5、混凝土养护不到位
(1)未根据混凝土结构、体型、施工资源配置等要求,制定具体养护与保护措施。
(2)无高温季节、冬季等极端天气下及强弱暴露区的混凝土具体养护与保护措施。
(3)间歇性洒水养护。
(4)未根据混凝土的边界条件适时调整措施。
(5)混凝土结构缺棱少角,表面气孔、麻面面积较大。



来源:水利工程资料管理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