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曝气池与二沉池的设计水量问题
dreamer2003
2006年08月11日 14:01:00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最近设计时遇到个问题,就是曝气池及二沉池的设计进水水量是否考虑回流水量?教课书上说,不考虑。但有同事坚持认为要考虑。有权威的说法吗?

最近设计时遇到个问题,就是曝气池及二沉池的设计进水水量是否考虑回流水量?教课书上说,不考虑。但有同事坚持认为要考虑。有权威的说法吗?
免费打赏
zhh_jia
2006年08月11日 15:19:53
2楼
我也是个新手,我做过几个工艺设计!再做设计的过程中,好像一般都不考虑回流水量!
我也请一些老师看过,但是他们都没有说什么!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08月11日 17:17:46
3楼
关于曝气池——
不考虑回流量时:V=Q(S0-Se)/F
考虑回流量时:Q=(1+r),S0’=S0/(1+r),Se’=Se/(1+r),F’=F,V’=V
所以,无所谓。
实际上,F’和F是不同的:浓度高,则反应速率快;但在一定范围内,基本变化不大的。
当然,如果要作物料平衡,是需要考虑的。

关于二沉池——
以竖流式为例,由于有rQ的流量从底部排出去,所以有效沉淀区内上升流速并不会因为有污泥回流量而发生变化,所以不用考虑。只有当污泥浓度很高时,如污泥浓缩池,才会考虑这个底流问题,一般的二沉池是不用考虑的。

回复
dreamer2003
2006年08月18日 14:37:35
4楼
谢谢!不过今天看到一片文章讲,二沉池如果用固体通量算还是要算回流量,与用污泥负合法算的值差0.5~1.6倍。
详见① 本文总结、归纳了近年来随着我国排水事业的发展在沉淀理论和沉淀技术进步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所研究开发的新型沉淀池,旨在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② 与此同时,本文还探索、分析了在当前二沉池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用表面负荷法(目前国内推荐采用此法)设计的二沉池能保证澄清且稳定的出水,但其底部污泥往往还得不到适度的浓缩;如用极限固体通量法设计二沉池,则既能保证固液分离,又能完成理想的污泥浓缩,但是用此法求得的二沉池面积要比用表面负荷法求得的面积大出0.5~1.6倍。③ 目前在二沉池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对澄清和浓缩两种功能不能兼而有之,不能均达最佳运行状态,而往往是忽略了沉淀池的浓缩功能。④ 为了弥补目前沉淀池设计中对污泥浓缩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对浓缩池功能进行探索的建议:即将浓缩池分为二级,对第一级浓缩池中的污泥泥龄和停留时间要加以严格控制,使之既保持良好的活性,又达到适度的浓缩,以满足作为曝气池回流污泥的泥源要求;其第二级浓缩池的功能是最终完成污泥浓缩的任务。⑤ 浓缩池的池容与二沉池的池容相比较,前者投资大大少于后者。据此,对浓缩池功能的新探索的建议从技术、经济上分析是可行的。
回复
ssj1981
2006年08月21日 11:41:02
5楼
看的晕呼呼的!
回复
主力后卫
2006年08月21日 14:00:20
6楼
关于回流的问题,我原来也疑惑过?在池体设计,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水力负荷等参数设计时不考滤回流,但在管道水力计算时要考虑回流量。
回复
zjw124
2006年08月21日 16:01:15
7楼
我们现在在有些情况下考虑曝气池的回流问题,但不考虑二沉池的回流问题。
回复
z_d_p@co163
2006年08月22日 00:24:55
8楼


一点看法:
1、二沉池的功能是沉淀,但实际上二沉池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浓缩功能,对于城镇污水,回流污泥浓度一般可达到6000~7000mg/L。
2、加浓缩池有两种,一是污泥脱水前的重力浓缩(目前多采用机械浓缩了),一是污泥回流入生化池之前设置(降低稀释倍数,提高生化反应速率),不知道文章指的到底是哪一种。
3、第四点没看明白,浓缩池设计还要考虑泥龄的问题?
回复
realyubin
2006年08月22日 08:50:19
9楼
搂主问得好,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对于二沉池,教材上和规范里介绍的表面负荷法,设计流量均为最大流量,不考虑回流量,我们可以根据最大流量、负荷和沉淀时间等算出沉淀池体积,然后用这体积和平均流量,校核停留时间。另外,固体通量算的时候要考虑回流。
回复
huangong420
2007年04月22日 23:35:53
10楼
考虑中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