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11G101-2中提供了供地震区框架结构使用的ATc型楼梯,这种楼梯明确了应该参与结构整体计算,明确了最小板厚及边缘构件设置要求,明确梯梁按双向受弯构件计算(也就是按结构总体分析的结果),但未明确梯板配筋的计算办法(既是按结构总体分析的结果还是按单个构件计算的结果).ATc型楼梯在表面上似乎满足了抗规6.1.15条"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的前半部分要求,似乎是正确的?!
新版11G101-2中提供了供地震区框架结构使用的ATc型楼梯,这种楼梯明确了应该参与结构整体计算,明确了最小板厚及边缘构件设置要求,明确梯梁按双向受弯构件计算(也就是按结构总体分析的结果),但未明确梯板配筋的计算办法(既是按结构总体分析的结果还是按单个构件计算的结果).
ATc型楼梯在表面上似乎满足了抗规6.1.15条"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的前半部分要求,似乎是正确的?!
但我们认真想一想,就会发现似乎有些问题:ATc型楼梯相当于在框架结构中加设了一个支撑,只是这个支撑要强于传统设计的楼梯支撑.由于这个支撑的存在,必然导致楼梯间是整个结构中刚度最大的区域,从而使楼梯间成为整体结构中的第一道防线,在小震情况下可能不会损坏,那么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是否也能保证不损坏呢?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而这与我们的抗震基本原则是矛盾的,也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岛概念是矛盾的.换句话说抗规6.1.15条的前半部分"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应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是不符合抗震的基本原则的;而抗规6.1.15条的后半部分"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才是正确的,才是指导楼梯设计的依据!
个人认为11G101-2中应取消供地震区框架结构使用的ATc型楼梯,建议同行们慎重选用ATc型楼梯!
2楼
我觉得讨论国标图集的对错是没意义滴,应该不会随便出,不能模糊的下结论
回复
3楼
对抗震概念设计一定要重视,讨论国标也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至少你应该知道11G101-2比另外二本图出的晚一个月!为什么晚出一个月?
回复
4楼
ATc型楼梯与传统的做法主要差别在于ATc型楼梯的做法避免楼梯间的框架柱形成短柱,而传统的做法确实不能避免的。
回复
5楼
梯板带平台的能否用于抗震的呢,如果能用,那么有没有图集呢???
回复
6楼
同意楼主的看法。同时对ATa、ATb型楼梯也提出质疑:梯板下端做成滑动支座,可以解决楼梯不参与框架整体刚度贡献的问题,也就是实现抗规6.1.15条“宜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的要求。那么在大震时,梯板很容易造成脱落,从而使楼梯失去作为生命线工程“安全岛”的作用,岂不是也违背了抗震原则?所以,框架结构的楼梯该如何设计,还真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chinhuai 于 2012-10-13 11:41 编辑 ]
回复
7楼
滑动支座的支承长度一般取为一个踏步宽度(即一般不小于260),当结构发生这么大的位移时我们可以估算一下其层间位移以及结构的总位移。。。这个时候结构应该已经发生总体坍塌状态了。。。
对于模拟地震震动台试验,应该注意其与实际建筑是完全不同的,模拟地震震动台试验结果可以对结构做定性分析,而不足以对结构做定量分析。。。
回复
8楼
不知道国外的楼梯设计是怎么样的,这个靠软件的计算应该不能说明什么大问题,还是要以实验结果来验证~
回复
9楼
现在这个东西 还没普及吧
回复
10楼
支持楼主的观点,现在的许多标准图集的规定或多或少都与规范有一定的出入,有些人甚至就拿标准图集来校验设计图纸,不去考虑理论是否对,且有些标准图集也是一些设计院出的,现在的标准图集可以说是良莠不齐,编制单位的水平与水准也不敢恭维,恳请国家标准部门对标准图集的编制一定要规范严格。
回复
11楼
楼主对楼梯研究透彻啊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