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亮点--旧厂房改造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15:05
只看楼主

世博会历史建筑保护创历届之最 旧厂房将改造成标志性建筑近代优秀历史建筑都将妥善保护,具有特色的其他工业建筑也将保留,在沪访问的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昨天表示,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推进实施稳步有序,他感到很满意。  “上海世博会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面积将创世博会历史之最。”据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介绍,自1851年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面积是最大的。  世博会历史建筑保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规划,世博会园区内被列为近代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物,都将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具有特色的其他工业建筑遗产,也将保留。

世博会历史建筑保护创历届之最 旧厂房将改造成标志性建筑

近代优秀历史建筑都将妥善保护,具有特色的其他工业建筑也将保留,在沪访问的国展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昨天表示,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推进实施稳步有序,他感到很满意。

  “上海世博会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面积将创世博会历史之最。”据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介绍,自1851年至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面积是最大的。

  世博会历史建筑保护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规划,世博会园区内被列为近代优秀历史建筑的建筑物,都将得到妥善保护。同时,具有特色的其他工业建筑遗产,也将保留。

  “老厂房将改造成再生能源标志性建筑。”据介绍,一些旧厂房还将改造成为世博世界博览馆,届时,历届世博会最精彩的历史片断都在此展出。世博会结束后,该博物馆将保留。

  目前,主办方正在考虑将园区内的“城市实验区”改名为“最佳实践区”,在区域内展示人类城市发展中的最新的成果。

  周汉民还透露,世博园区内的设施充分体现人性化。园内配备了相当完备的辅助设施,其中遮阳面积将创历届世博会之最。而对于公众场所的男女厕比例,主办方也细心安排。为了避免女士排长队等候,园内厕所男女蹲位比例为1:5。



——《青年报》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16:23
2楼
被誉为“世博第一楼”的世博建设大厦改造工程近日竣工。记者从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获悉,这幢建于1998年的原上海第三印染厂厂房,在依靠电脑模拟等全新手段进行改造修缮后,昨天正式启用并迎来首批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工作人员。

  记者昨天在浦东南路3588号的世博建设大厦下看到,整幢大楼造型简洁,绿色的世博会会标在白色墙体的映衬下更显勃勃生机。走进底楼大堂,眼前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1405天”的字幕,而一旁摆放的长江轮船公司上南船厂原址上的铁锚木模及另一家印染厂的铁钻等物品也见证着世博的进程。拾级而上,世博建设大厦每层的办公区及会议室格局鲜明,空调及照明也进行了节能改造,楼顶还建造了一个宽敞的平台,视角非常广阔。

  启用后的世博建设大厦昨天迎来了首批100多名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工作人员。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本着“勤俭办博”的精神,因而选择对废旧厂房进行改造利用。该大厦所处的位置恰巧位于世博园区中心,站在楼顶平台上,卢浦大桥至杨浦大桥之间的浦江两岸一览无余,方便世博会指挥及工作人员随时掌握世博园区的建设情况及最新进展。

  据上海建工一位建筑师介绍,世博建设大厦原为“新纺大厦”,改造前是上海第三印染厂的工业厂房,大楼主建筑为地上12层,裙房4层,地下1层,建筑总高度54米,建筑面积达11550平方米。由于裙房及主体建筑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使得成功改造该大厦有一定难度,建筑师们通过对旧厂房修缮过程不间断地采集信息数据,同时依靠电脑模拟推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如地基松动、房屋结构和建材不稳定等全面掌控,确保各项改造工作都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

  据悉,世博建设大厦将被作为世博园区建设管理和指挥机构的综合性办公大楼,并有望成为上海2010年世博会指挥中心,届时大厦将兼具展示、办公、会议等功能。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17:39
3楼
京城楼多,写字楼更多,然而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另类”写字楼,以前还真没有过。日前,随着原北京电视机设备厂的厂房被改造成个性化和后工业时代色彩的天海商务大厦,京城楼市又添了“新玩法”。

  对此,
天海商务大厦的开发商向记者介绍说,之所以要把原北京电视机设备厂的厂房改造成写字楼,一方面是这里地处北京市中心,与CBD、王府井相对,北邻二环主路,南接平安大道;另一方面,天海商务大厦的层高最高可达5.8米,几乎是一般写字楼的2倍,这样业主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跃层设计费用不会增加,这在京城大部分普通写字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除此以外,天海大厦的大开间框架结构也为业主们留下了自行分割的空间。据了解,京城大多数写字楼层高一般只有2.8米左右,根本无法进行跃层设计,而且这些写字楼的开间都很小,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业主的自我设计空间。

  据了解,将旧厂房改造成写字楼,国外早已有之,在北京却不多见。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既创造了经济利益,又充分利用了国土资源,防止资源浪费,而且有利于整体城市规划。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19:54
4楼
旧厂房改造设计这个课题是由于经济转轨带来的不少厂房的闲置,对于这些厂房应采取什么策略,是拆除还是改造已经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置换”为目标的改造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界的普遍赞同。这种既保留了历史的时间痕迹,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新的功能需求的做法也正是许多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策略。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25:02
5楼
再生创意:改造设计

张永和的设计作品有很多是改造项目,他在设计中积极探索了建筑与城市的新的功能连接。他的第一个改造设计,就是后来很著名的案例北京席殊书屋,这也是他最初考虑建筑与城市在概念上连接的实践。北京水晶石电脑图像公司凸出的办公空间则体现了建筑与城市的“咬和”关系。这是一个将居民楼一层改造成办公门脸的工程。张永和在原来街道与楼间的一座座桥上做成了一个个透明的橱窗房间,外面街上的行人可以透过玻璃看到里面办公的情景,里面的人也可以看到外面的街景,这就形成一种交流。而远观这些橱窗房间,又像建筑的“牙齿”紧紧咬合在城市的街道上。

张永和对老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则显示出他对历史空间资源的尊重和再生的创意。张永和认为,历史其实也是建筑质量的一部分,老工业建筑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文化。由京棉三厂最后一座旧厂房改建而成的“远洋艺术中心”(北京,2001),就是张永和改造项目的一个代表作。改造设计不但不否定原建筑物的历史,反而明示并发展工业建筑的空间秩序和结构逻辑原有的空间尽量不分割,新做的玻璃建筑表皮将大跨度混凝土框架暴露出来。因场地规划的原因,原厂房被切掉了三跨,而切割的痕迹作为这座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的记录,也在立面上保留了下来。与此同时,在建筑的北侧,将建筑内部的空间秩序延伸出去,形成一个不同元素平行组织的庭园。改建后,一层作为售楼处,二层作为多种当代艺术活动的场所。

张永和改造设计新作——苹果社区售楼处(北京,2003),也是一个充满了后工业主义色彩的建筑装置。它的前身是北京市啤酒厂锅炉房,在张永和的设计中,旧工业建筑原有的空间特点被尽可能多的保存下来,比如一个相当于2个篮球场、6层楼高的挑高大厅和利用原有锅炉支架搭建的50平方米悬空舞台,可以在此举行各种展出活动。与此同时,售楼处本身也将布展场所作为一项建筑装置作品进行展示,并作为“中国最大的单件艺术展品”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外围展,这在国内各种当代艺术展中开先河之举。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26:15
6楼
城市更新中的旧楼改造

--------------------------------------------------------------------------------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人口的不断增多,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城市在蔓延和扩展的同时,人们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破坏。在城市中,还有许多旧房子虽然骨架还硬朗,却由于它们的狭小,设计不时尚,功能不完善等原因,而被闲置着,面对这日益突出的城市建筑问题,旧楼的改造和重新利用成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第三产业方兴未艾,老百姓想住得更好,于是城市在人性的规划中扩张着。在对原有的城市功能及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中,导致了许多旧建筑,尤其是旧厂房、仓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要求而被废弃,同时第三产业对建筑也要求旺盛,这给旧建筑改造利用提供了契机。再者,在市场经济之下,残酷的竞争使得商家成败如家常便饭。许多商业建筑曾数度易主,业主的更换又必然导致楼房空间或形象上的变化,这是旧楼改造的必然领地。同时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成了商业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旧建筑的改造创造了机会。与新建楼房相比,旧楼改造有三大优点:一是工期短,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二是投资少,开发成本较低;三是效益高,可以节约许多费用。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了旧楼改造业被普遍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无论是博物馆等具有厚重历史性的建筑,还是现在我们日常用途的建筑,如居民住宅、小商店、餐馆及办公楼,都不外乎会被改造,然而更可以预见,旧楼改造将在未来的城市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它可能会带来一片富有挑战性的崭新天地。与新建筑相比,旧楼改造设计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工作,其所受到的限制也更多,它是对原有建筑从空间,形体改装等方面的全面变更,但其重要前提是保持原建筑的基本结构与空间,同时,是在诸多固定因素所构成的既成框架之上进行空间的装配。其实,旧城旧楼也都曾沉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价值,而一味地拆除重建,则或许会破坏一种历史,遗忘一个过程。如果重新改造利用,就有可能保持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持续性,也会减少了社会财富的损耗。

旧楼的改造不是一种守旧,而是一种在现有基础上的突破,创新。它当然要求改造得别有情趣,重新焕发旧楼生命的光彩。在呼唤珍惜每寸土地的同时,也许规划旧楼、改造旧楼、创造建筑的艺术美,会愈来愈被人们认可。从城市的发展看,旧楼改造也应是属于城市更新范畴。大量的建筑在结构状况完好的情况下,结束其原有功能,成为了闲置的空间,这对于城市来说是极大的浪费。另外从环保角度看,人类文明不节制地发展,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现代机器时代造就了大量缺乏人气的城市空间,旧楼改造当然就可称得上是一剂很好的环保良药。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32:13
7楼
旧厂房欲换“艺术脸”

日前,由MANN/亚洲近代建筑网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登琨艳建筑设计工作室共同主办的产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国际学生设计工作营(WORK SHOP),在位于上海杨树浦路的大厂区“上海亚太设计中心”成立。
来自10多个国家的60多名学生和10多名建筑设计师将在一个由旧车间改造成的教室内进行为期13天的研讨课程,对厂区内20座近代厂房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将吸引包括时装、建筑设计在内的各国艺术家在此建造工作室,建成商务、餐饮在内的各类配套设施。最终建成的上海亚太设计中心将成为继苏州河南岸后的另一个文化基地。
近年来,一些设计师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以上海苏州河两岸和杨树浦为代表的旧工业建筑聚集地。这些破旧的老厂房,在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的眼中是灵感的迸发源。
随着设计师对旧产业建筑的成功再利用,使老厂房的建筑文化价值显现出来。上海提出保护近代优秀建筑,继而又确定了15处要保护的近代优秀产业建筑,这在全国开创了产业建筑保护的先河。
此次产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国际设计工作营的成立,使近代工业建筑的价值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再度关注。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32:47
8楼
布满爬山虎的墙面、铁锈斑驳的扶梯,掩盖了这里曾有的工业活力,而这里即将迎来另一种年轻。位于上海杨树浦路上的大厂区由20多个近代厂房组成,如今,这些工业旧建筑将被再利用,改建成“上海亚太设计中心”。

原上海电站辅机厂锻热分厂的旧厂房作为整个厂区改造的第一期施工对象,目前已初步完工。5日,由MANN/亚洲近代建筑网络(Modern Asian Architecture Network)、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登琨艳建筑设计工作室共同主办的产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国际学生设计工作营(WORK SHOP)就在这里成立。此次工作营的设计活动也是2004年MAAN/亚洲近代建筑网络第四次国际会议的前期内容。

新设计,让老厂房焕发新生

即日起,来自10多个国家的60多名学生和10多名建筑设计师将在一个由旧车间改造成的教室内进行为期13天的研讨课程,对厂区内20座近代厂房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将吸引包括时装、建筑设计在内的各国艺术家在此建造工作室,建成商务、餐饮在内的各类配套设施。最终建成的上海亚太设计中心将成为继苏州河南岸后的另一个文化基地。

近年来,包括登琨艳在内的一些设计师日渐把目光投向了以苏州河两岸和杨树浦为代表的旧工业建筑聚集地。这些破旧的老厂房,在设计师和艺术家们的眼中是灵感的迸发源。

随着设计师对旧产业建筑的成功再利用,使老厂房的建筑文化价值显现出来。上海提出保护近代优秀建筑,继而又确定了15处要保护的近代优秀产业建筑,这在全国也开创了产业建筑保护的先河。此次产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国际设计工作营的成立,使近代工业建筑的价值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再次关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指出,类似杨浦区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工业建筑是当时生产特征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也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相互转换。阮教授打了个比方,就好比料子精细但样式不新的衣服,加以改造便能重得新生。

法制化,产业建筑保护的出路

亚洲近代建筑网络主持人、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著名建筑师村松伸认为,成立工作营的目的就在于呼吁对近代厂房的保护意识。他个人十分欣赏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旧工业建筑:“在计算机未出现前,这些厂房保持了很大的空间和干净的环境,还有很好的空间划分概念。如果直接拆除再造新厂房,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另外,他还指出,日本虽然在产业建筑保护上已经有详细法规,但建筑师却苦于没有足够的厂房资源。相比之下,中国的产业建筑资源十分具有优势。

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介绍,国际产业建筑的改造更为多样化,旧监狱、旧煤气厂都可作为改造对象。其中很多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国外对于旧厂房“宁留不拆”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拆除厂房产生的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存其中的生态价值。一些旧厂房内往往有现成的绿地,以及一些运动场地之类的小型配套设施。这也就提供了产业建筑改造的另一种方向,比如改造成学校、医院等。
回复
ymlx
2006年07月28日 09:52:46
9楼
还是希望楼主贴一些图片来让大家有更深刻的理解.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09:59:12
10楼
20世纪60年代初,鲁尔区的工厂企业相继破产、倒闭或外迁。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成为重要的问题。鲁尔区选择将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的策略。

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堆放铁砂矿的混凝土料场被改造成青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这些措施不仅带给更多工业遗产改造上的灵感,而非一股脑儿全变成创意园区,更重要是,它们都和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息息相关,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重新成了城市有机体富有活力的一部分。
回复
liuyue2001sh
2006年07月28日 10:13:40
11楼
"成都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西南首座利用旧厂房改造的工业文明博物馆在成都东郊的沙河“麻石烟云”景区落成。一环路水碾河的“建设者”雕塑也被迁于此。博物馆里件件耳熟能详的工业机械、照片场景,再次勾起了人们对那火热年代的回忆。
成都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位于建设南路沙河综合整治八大景点之一的“麻石烟云”景区,占地面积120亩。博物馆室内展区的进门中央,由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视察成都工业的幅幅历史照片组成了一堵“回忆墙”,周围还专门配以成都古代与近代工业文明的概况。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