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房改造,标杆案例:既保留工业空间特质,又兼具新产业发展布局
格格巫22
2022年08月16日 10:00:10
来自于砖混结构
只看楼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老的工业厂区,城中村临时建筑都在面临推倒重建的历史命运。作为合肥老工业基地的主城区东部,也将在保留工业建筑遗产的前提下,通过空间织补、多元功能植入、工业文明廊道建设,塑造一条包括创意休闲、文化展示、户外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工业文明长廊,形成多元共生且极具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老的工业厂区,城中村临时建筑都在面临推倒重建的历史命运。作为合肥老工业基地的主城区东部,也将在保留工业建筑遗产的前提下,通过空间织补、多元功能植入、工业文明廊道建设,塑造一条包括创意休闲、文化展示、户外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工业文明长廊,形成多元共生且极具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合肥东部新中心及工业文明生长廊道规划


处于合肥工业文明生长廊道转折点上的合肥钢铁五厂,曾有过“十里钢城十万人”的工业化记忆,安放过合肥几代人的青春,如今厂区内一座座高耸的炼钢炉、灰色水塔与红砖烟囱直插天空,仿佛仍在诉说那段辉煌的岁月。它是合肥的地标、历史,更是合肥工业文化的缩影与象征。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关键性要素,成功的升级改造其老旧厂房,实现再利用,对合肥城市的产业升级来说意义重大。


 

合钢记忆


本次对合肥钢铁五厂厂区的改造设计也是希望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更新浪潮中,能够携老厂区文化记忆造新产业发展基因,打造一座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城市级新兴产业园区,树立首开标杆,引领区域发展。


▲改造后日夜景鸟瞰




 


原合钢五厂内部现存老旧建筑7 栋,面积约 29000 ㎡,建筑结构清晰,空间高大,造型相对完整,外围结构则是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老旧红砖,整个厂区遗留着突出的钢铁类工业建筑特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基地现状全貌


根据城市规划诉求需保留厂房面积大于20000㎡,改造后主要功能为科研办公及配套。为满足园区保留一定厂房面积的规划,我们并没有对厂区老旧建筑大拆大建,而是最大限度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改造工业厂房成其它用途建筑,发挥陈旧资源价值,同时对整个老工业基地做全面的升级改造。


 

基地内原始建筑现状


团队在对基地原始建筑进行详细的可利用性分析后,提出将建筑外墙保存完好,结构也较完好的1号楼、3号楼、4号楼、6号楼予以保留;2号楼原有建筑的三层为加建,墙体及结构状况都较差,同时考虑到未来园区规划布局,已不适合保留,做拆除处理;5号楼建筑外墙状况较差,但结构较完好,因此只保留结构部分,留作后期改造升级;7号楼不符合规划条件,做拆除处理。


 

基地内原始建筑保留策略




 

STEP 1

梳理场地,留存历史肌理

 


基地东侧为级别较高的二环高架,并有与高架相隔的城市公园绿地,同时合肥重点规划的工业文明长廊也从东侧公园绿地的右下方穿过,界面可利用价值最高;北侧沿和平路则是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视线较开阔;西侧和南侧为密集的老旧居民区,两侧视线都相对遮蔽,是展示面的尽端。此外,基地内部南北向的道路——幸福路,正好连接着南面居民社区与北面正在规划更新为文创产业园区的老合钢厂。


STEP 2

落位轴线,织补城市空间

 


设计从梳理基地主要展示面、上位规划与园区活动空间的关系入手,东西向打造工业文明发展轴,作为与上位规划的连接,它将工业文明长廊从基地东侧引入园区内部,从东向西分别形成东侧入口广场、工业时光展廊、演艺广场等节点,空间由外而内,形成尺度宜人且富有历史感的街道广场空间;南北向则打造商业轴线,考虑新业态下的园区空间需满足办公、商业、周边居民活动场地的多样需求,我们将这条轴线向南连接服务社区居民的生活轴线,向北串联基地内四栋主要改造建筑及南北向两个入口广场,形成一系列功能丰富的活动空间。


STEP 3

功能植入,构建多元体验场所

 


为了能创造多元场所体验,服务园区办公和社区居民,我们将1、3、4、6,四栋大跨度的工业厂房结构修复、立面更新、并植入不同的空间设施,使其转换成集科研办公,接待与展览为一体的多元空间;工业文明发展轴上,植入合刚历史展廊,交通、餐厅、物业办公等一系列空间功能,并在拆除的2号楼退让出来的广场空间上新建一栋富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演艺中心; 园区商业配套则集中在了南北向的幸福路两侧的广场入口,未来这里将建设多样商业空间,链接和服务周边居民。


 

改造后基地全貌


园区东侧全新展示入口,通过建筑立面升级、植入入口形象、设置商业功能等打造园区与绿地、城市与自然、文化与活力、休闲与商业有机融合的多元复合型都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集文化旅游、艺术体验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中心。


 

东侧入口展示


工业时光展廊则是以合钢历程与新中国伟大复兴结合来做展示界面,以景观艺术手法来展现时间、空间。诉说合钢的过去、现代与未来。拉近人与时代的距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合刚工业时光展廊


演艺广场主要由一座演艺剧场及配套的景观广场构成。演艺剧场设计以遗留的原始建筑的山墙为灵感,独具匠心的漂浮造型将原始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特点完美结合。未来它也将定期举办演艺活动,为园区带来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演艺广场




 


合钢五厂留存的工业遗产尺度大,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设计师在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筛查评估后,为每栋建筑制定可利用计划。通过结构修复、立面重构、植入空间功能等方式,创造出一个个既保留工业空间特质,又兼具舒适与美学体验的现代办公空间。


TYPE A

改造建筑

厂区1号楼、3号楼、4号楼、6号楼为改造建筑。总体采取对原始建筑梁柱加固;屋架采取混凝土结构原样复建、外墙山墙部分进行完整保留,并保留红砖重新砌筑,升级形象 ; 屋顶则利用轻钢材料复建屋面;同时增加入口形象、植入一系列空间功能等手法进行总体改造。但具体到每栋建筑改造手法仍有不同。


 

基地建筑改造手法


 1号楼   在践行了总体改造策略之后,又将原建筑北侧偏跨取消,南侧增加偏跨;同时将原山墙进行修缮维护,东山墙与首层结合,以红砖幕墙增设入口;南面首层新建偏跨,增加檐廊,屋顶设置设备平台。改造后室内将也植入科研办公,接待中心等功能。


 

▲1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1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1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1号楼 改造后效果展示


 3号楼   北面首层按原始形式复建偏跨,增加檐廊,屋顶设置设备平台,东山墙首层结合红砖幕墙增设入口,并增设天窗。


 

▲3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3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3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3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4号楼   山墙底部保留红砖及竖向开窗组合;上部扩大开窗,增加室外平台,改造后室内植入科研办公,展览空间及交通空间等功能,优化空间。


 

▲4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4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4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4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6号楼   改造方式同样践行了总体改造策略,只是将原始建筑东山墙部分拆除,增设外挑空间;开窗形象升级,增设天窗,空间改造后室内植入科研办公,企业展厅,多功能厅,园区配套等功能,优化空间。


 

▲6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6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6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6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TYPE B

改造升级建筑

 5号楼   外墙状况较差,但结构较完好,为服务于园区的办公配套,同时营造工业文明展廊,我们保留了5号楼的结构部分,并做了较高程度的改建:首先将建筑北侧原有结构升级,做加高处理;南侧参考原有结构形式新建一跨,用于做露天记忆展廊,保留建筑老工业精神;屋架结构修复替换,并结合功能增加竖向结构;屋面采用轻质材料复建,增设镂空,制造光影,对原有砖墙同样进行保留红砖重砌处理,同时植入会议室及交通空间、顶部室外露天平台等功能。


 

▲5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5号楼立面保留改造策略

▲5号楼改造升级前后对比

 

▲5号楼改造升级后效果展示


TYPE C

新建建筑

 2号楼   原有建筑为二层,三层为加建,墙体及结构状况较差,因此拆除新建。但为延续以工业遗存独特的审美价值,营造城市特色场地的设计理念,我们活化利用基地内工业遗产,提取其原4号楼的山墙轮廓,转化为新建的演艺中心的山墙面,产生体块轮廓,然后将对称体块推拉演化为不对称体块,再对其进行叠加变化、体块优化,最终形成一个面对中心广场的漂浮的厂房记忆符号,延续工业记忆同时与两侧的改造建筑呈现新旧场所的和谐统一。


 

演艺中心造型推演

 

▲演艺中心效果展示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