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元桥,航空战斗机老厂房“复活记” 如今,全新契入的业态为建筑赋予二次生命。没有人能够保证它们在这里存在的时间会有多久,但它们为建筑所写下的或长或短的篇章,丰富了这本建筑之书的可读性。 VOL.04 # 建筑 城市更新观察|北京三元桥,航空战斗机老厂房“复活记” 对于热衷逛街的探店达人来说,这两年三元桥是一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地区:继里巷(原凤凰商街)改造升级并引进京A和Susu之后,最近开始对外营业、位于里巷附近的1959时间里,也云集了一众品牌的纷纷入驻。
北京三元桥,航空战斗机老厂房“复活记”
如今,全新契入的业态为建筑赋予二次生命。没有人能够保证它们在这里存在的时间会有多久,但它们为建筑所写下的或长或短的篇章,丰富了这本建筑之书的可读性。
VOL.04 # 建筑
城市更新观察|北京三元桥,航空战斗机老厂房“复活记”
对于热衷逛街的探店达人来说,这两年三元桥是一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地区:继里巷(原凤凰商街)改造升级并引进京A和Susu之后,最近开始对外营业、位于里巷附近的1959时间里,也云集了一众品牌的纷纷入驻。
老牌网红餐厅TIGER老虎,不可错过的是它的招牌草莓松饼和脆皮烤鸭;在小红书上热度很高的NUTS cafe &vin,以户外露营为主题,室内室外随处摆放着野营装备,包括营地旗、折叠收纳箱、野营水桶、野营水杯、投影幕布,在闹市也能享受一场户外闲情。
走温馨家庭风的微温度We' dDoCOFFEE ,以深色胡桃木为主,搭配彩色编织坐垫和拼色涂鸦抱枕,这里提供咖啡饮品,也售卖咖啡豆和手工咖啡杯;自然和工业风格混搭的西餐厅ORio Eatery, ,被食客称“可以与gaga媲美”, 结合了咖啡、饮品、餐点、甜品和烘焙,花园式的用餐环境在每一处细节都十分到位。
通高的厂房屋 顶,透露出空间的时代特征,也让各式各样的空间拥有了向上的发挥性。内部别有洞天,外部也极具标识性——来自60 70年代的生产标语,具有历史感的红砖,是社交媒体上通用的拍照背景。
当天气晴朗,在蓝天白云红砖的映衬下,衣着时髦的时尚达人在这里聊天、停留、进进出出,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时尚聚集地。
修旧如旧,让历史在当代发酵
位于三元桥畔京顺路5号,这座被简称为“曙光厂”的历史建筑,隶属中航工业集团,于1959年建设完成,负责航空电机(如歼-7Ⅲ、歼-8Ⅱ型战斗机主电机等)的研发和生产,曾经是一家军事保密单位,一处庄严神圣的场所。
建筑主体包括七座单层厂房组成的主厂房,以及东侧三层的勤务人员宿舍楼。当2018年接手这个项目时,水发绿建(北京)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筑师郑嘉佳最直观的感受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斑驳的墙面还有室外和室内的上世纪60 70年代的大标语, 就像身处时光隧道之中 ,一处尘封的宝藏。”
▲当前建筑形态。图片版权/郑嘉佳
与大多数城市更新项目一样,这座建筑的重生,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一开始,这个厂房原本要用作因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建设而需要搬迁的居民回迁楼的,后来主推项目的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去世,因此计划搁浅。后来随着城市更新的政策和案例开始增多,这个项目又被提上议程。”
结合周边拥有商街、居民区以及距离机场比较近的优势, 在这个军工重地之后的第二个历史节点里,设计团队将其定义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创产业园区。
“ 建筑的周围基本是住宅和学校,展示面很少。在项目一开始我们就决定了,不会 把它变成一个建筑师发挥意志的作品。 首先 设计团队做了有关 城市的层级分析, 一方面考虑到它原有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它的现在功能,以及与所在区位的关系,以及对于城市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
设计团队与甲方达成的共识是,希望它成为一个文创产业园区—— 浓厚的工业气息和时代印记使其具备了作为文创园的基本条件,而 厂房内部的高大空间为文创企业的后期使用减少限制。
▲改造前的空间形态。图片版权/水发绿建(北京)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建筑结构形式清晰,保存基本完好。"微创手术,修旧如旧"的改造态度 是对曙光厂的历史的尊重。 “ 我们 无意做大刀阔斧的爆改,而是选择了谨慎的小修小补,也没有推倒重来,一是报批不允许,二是会丧失空间的魅力。 “
在采访中,建筑师郑嘉佳谈到,本着“ 把钱用在刀刃上 “的原则,此次项目一半以上的费用都花费在了建筑的维修与加固上,以满足现行建筑的使用规范。
“首先对原有的钢混结构和砖砌围护进行加固处理,还有一些消防设备的加入,满足使用的安全性。 屋顶进行了 重新翻 修; 取消窗台,替换 成落地窗或门联窗,提高后期使用的灵活度; 对于后勤楼立面,去掉了与周围不协调的瓷砖墙,用红砖装饰,与主楼保持一致。”
▲入口节点,新旧材料的碰撞。图片版权/郑嘉佳
建筑与凤凰商街隔路相望,临近园区出入口的西南角,延续建筑肌理,伸展出一处供人休憩和交流的具有标志性的场所,树立文创园案名,提升建筑辨识度,起到园区展示的作用。
主入口面向城市道路, 考 虑新功 能置入所需的立面变化 ,通过新旧材料的夸张冲撞的造型形成向内导入的门区。倾斜的形体对均匀的构图稍作打破,揭示主入口的同时中了和厂房的厚重感,活跃入口氛围。
▲轴测图。图片版权/水发绿建(北京)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入口立面U型玻璃。图片版权/郑嘉佳
同样由设计团队打造的室外景观,红砖、木板和水泥地面扩大了人行道的宽度,为各大商家在室外摆放桌椅预留了空间。在北京这个缺乏露天户外的环境中,没有什么比一个连接室内外的场所更让人身心舒畅。
始终之间,留有遗憾与惋惜
对于建筑这种大型的项目来说,设计团队的方案不仅会经过多次的修改,即使是成型的方案最后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在改造初期,设计团队希望利用带有天窗的高层空间,来打造一个可用于时尚秀场或艺术展场的空间,但由于建筑本身的特殊性、技术的复杂和成本的控制等原因而无法实现。
在室内,设计团队的意图是划分出大大小小的室内空间来形成共享的局面,打造出一个内街,来保证每家都有入户庭院,以消化建筑的大进深空间,同时也营造出园区的气氛。了解到本园区的潜在客户群多为小微或中小企业,难以消化如此巨大的空间,因此需要设计团队希望化整为零,将厂房划分成若干个适合使用的小空间。
“主厂房区一顺六横的组合形式使其进深达到了108米。超尺度的进深使内部区域的可达性成为问题,因此我们将内廊置入其中,形成一条内街。丰富内街形态,为每一户都设计入户庭院作为入户缓冲区域,并设置两户共用的后院及外部庭院,为使用者提供共享和休憩的空间。”
然而最终,由于租赁方的入驻需求,目前的呈现方式较之初期进行了调整。
▲分析图。图片版权/水发绿建(北京)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还有出现在社交媒体中、被大家纷纷打卡的标语。
“斑驳的墙面带着标语,若隐若现那种感觉特别好, 当时就希望都能保存下来,而且附近是一所学校,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历史感。“
以时间为底,丰富建筑之书的可读性
建筑师的意志,是辩证地存在于项目之中的。一方面,需要严格把控来保证建筑从头到尾的意图呈现,另一方面,则是在场所精神基础上顺势而为的结果。
场所精神,是空间的连接与融合;介入周围环境和城市的文脉,是在割裂基础上、因地制宜的缝合行为。
“别一味地生改。更新是为了赋予空间一个新的功能,且与周边的环境能衔接上,然后做出正向的贡献。”
▲项目周边环境。图片版权/郑嘉佳
场所精神,也是时间的纵深与延展;它着眼过去、立于当下,同时也面向未来。
建筑的功能随使用主体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建筑的空间在时间视角中是多义的;建筑形态因时间的流逝而以不同形式展现出来;对建筑意义的解读因时而异,因人而异。
“相对于建筑师个人意志的体现,我们更希望看到使用主体在漫长的时间进程中对建筑的二次改造,这种方式的形态更新,才是更加有机的、自然的。”
建筑的功能,空间,形态和意义共同构成建筑时间性的范畴和价值。 如今,全新契入的业态为这座拥有60年历史的建筑赋予二次生命。没有人能够保证它们在这里存在的时间会有多久,但它们为建筑所写下的或长或短的篇章,丰富了这本建筑之书的可读性。
▲项目夜景。图片版权/郑嘉佳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照耀在红墙、砖石与玻璃上,让建筑成为一处绝妙的时光滤镜。它身处周围住宅楼和热闹商圈的包围下,没有显眼的高度和炫目的外观,静默接受着来来往往人流投来的目光和情绪。
“这座建筑有多少年了?”“现在里面谁还在使用?”“这个地方看起来不错,下次过来感受一下”……
有人停下来拍照,有人继续前行, 不同的行为隐藏着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态度:是珍重,是惋惜,是忽视,是猎奇。
在大的视野下,对于时间的态度也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是打破千城一面格局的切入口。一道开放的命题,收获了万千答案。
设计方:水发绿建(北京)城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网站:http://www.dgn.net.cn/
联系邮箱:57488@qq.com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8/2020
主创及设计团队
建筑设计:张建 郑嘉佳 周子健 后骥
景观设计:王韵嘉 张春雷 任超威 陈唯高
室内设计:颜校朋
项目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路5号
建筑面积:12000㎡
摄影师:周梦
摄影版权:郑嘉佳
品牌:北京弘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老红砖、乐普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