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跨比理解,发起讨论
liuyuntao56
2011年08月30日 19:14:31
只看楼主

剪跨比到底是什么?他是衡量什么指标的,对结构有什么影响?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清晰实用的概念。

剪跨比到底是什么?他是衡量什么指标的,对结构有什么影响?一直没有形成一个清晰实用的概念。
免费打赏
liuyuntao56
2011年08月30日 19:14:57
2楼
希望大家多发表看法,通俗易懂最好,能从原理上搞明白机理。下面是在别的论坛整合的剪跨比讨论,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剪力分布的距离与构件截面高度的比。实质是截面上弯矩与剪力的比,它对构件破坏形态乃承载力大小影响甚大。
2.狭义定义:a/h0
广义定义:M/Vh0
更深一层:主应力与切应力之比,延伸至延性与脆性
拿短柱来说,为什么需对其柱箍筋进行加密,因为一般短柱的剪跨比小,刚度大,地震时分到的地震作用力就大,容易发生脆性剪切破坏。
3.框架柱端一般同时存在着弯矩M和剪力V,根据柱的剪跨比λ=M/Vho来确
定柱为长柱、短柱和极短柱,ho为与弯矩M平行方向柱截面有效高度。λ>2(当柱反弯点在柱高度Ho中部时即
Ho/ho>4)称为长柱;1.5 <λ≤2称为短柱;λ≤1.5称为极短柱。试验表明:长柱一般发生弯曲破坏;短柱多数发生剪
切破坏;极短柱发生剪切斜拉破坏,这种破坏属于脆性破坏。抗震设计的框架结构柱,柱端剪力一般较大,从而剪
跨比λ较小,易形成短柱或极短柱,产生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柱的剪切受拉和剪切斜拉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在设计
中应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这类破坏。
4.剪跨比 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 of section
混凝土构件的剪跨对截面有效高度的比值。剪跨为构件截面弯矩除以所对应的剪力;对承受集中荷载的构件,其剪跨即集中荷载至支座的距离。
5.广义剪跨比是指剪压区段平均压应力和剪应力的比值,λ=σ/τ,而σ=M/(as*bh^2),as*bh^2为抗弯截面模量,τ=V/bh0,因此,λ=M/Vh0。剪跨比影响梁剪力的传力机制,剪跨比较小时(小于1.5),开裂后剪压区是拱式传力机制,破坏形态是斜压破坏,受剪承载力由混凝土抗压强度确定;剪跨比增大(大于1.5)大时梁的传力机制由拱传力机制过渡到梁拱传力机制过渡,最终破是剪压破坏,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抗拉强度决定的;剪跨比过大(大于3)时是斜拉破坏,传力机制为梁式传力机制,极限承载力由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决定,所以规范中Vc=1.75/(1+λ)*Ft*b*h0中用Ft二不是Fc。受剪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就是剪跨比。
6.剪跨比实质上是,截面上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的比值关系,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决定了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必然对斜截面的抗剪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7.剪跨比实际上反映的是发生剪切破坏的难易程度,剪跨比大弯曲易;剪跨比小剪断易。通俗来讲,地上竖根木桩,你要把它弄断有俩种断法,一种是踢(或蹬)木桩的顶部,使它根部产生较大弯矩,而弯拉破坏;一种是蹬木桩根部,直接使它平移断裂。对刚度大的木桩后者更为容易一些,对刚度小,较柔的木桩,使它弯折更容易一些
8.剪跨比主要防止柱剪切脆性破坏,尽量实现柱偏心受拉延性破坏,这是设计取向问题,钢筋受拉比混凝土抗剪优势大的多。柱轴压比较大时,更要控制剪跨比。从柱反弯点位置分析,短柱反弯点靠近柱端或无反弯点,长柱反弯点靠近柱中。现实中,短柱不可避免,关键是控制剪跨比,加强构造措施比计算更重要。
9.就是一把很好的剪刀,两个刀面贴的很紧的时候,很容易剪断东西;
而在剪刀用旧了之后,两个刀面松了,就不容易剪断东西;那时候或者是靠拉坏的了,不是剪坏的了
10.个人认为剪跨比是弯曲应力与剪切应力之间的比值,是衡量构件是主要受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的一个指标!轴压比是构件承受的压力与构件按照材料强度计算所得的压力承载力的比值,是一个衡量轴压安全储备的指标! 两者没有概念上的区别,当然两者共同之处多是衡量结构在破坏时结构的延性大小。
11.实质是截面上弯矩与剪力的比,剪跨比大,对于荷载数值的增加,弯矩表现的更加敏感;相反剪跨比小,剪力对荷载变化敏感。
回复
ak558558
2011年08月31日 09:51:52
3楼
楼主的意见是百度来的吧,何必···
回复
shidong8008
2011年09月30日 17:19:02
4楼
太棒了 在此之前我对此概念真的很模糊 现在大部分都理解了 thank楼主了~~
回复
momo2300
2011年09月30日 18:39:35
5楼
受教了,没想到能延伸到长短柱子,很是受用。谢谢分享
回复
a09901214
2012年04月28日 09:46:23
6楼
那怎么处理 啊,加大柱子截面吗
回复
asayrd
2012年05月02日 11:44:59
7楼
楼主提的很好,希望大家多讨论下,我对此也经常有疑惑!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