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城市内涝,因何而起?又如何避免?
jvivienned
jvivienned Lv.3
2011年08月03日 15:09:12
只看楼主

背景: 2010年5月8日,仅仅在12个小时之内,降雨量超过213毫米,这相当于广州城往年整个5月雨量的70%。广州市中心城区严重内涝,内涝点达到118个,其中89处为新增内涝点,44处严重水浸。全市共有935人受灾,87个镇(街)受淹,38间房屋倒塌,因强暴雨天气导致山洪倾泻、泥石流掩埋铁路线路,京广线韶关段铁路线路一度中断,数百名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126班航班延误。



背景:

2010年5月8日,仅仅在12个小时之内,降雨量超过213毫米,这相当于广州城往年整个5月雨量的70%。广州市中心城区严重内涝,内涝点达到118个,其中89处为新增内涝点,44处严重水浸。全市共有935人受灾,87个镇(街)受淹,38间房屋倒塌,因强暴雨天气导致山洪倾泻、泥石流掩埋铁路线路,京广线韶关段铁路线路一度中断,数百名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126班航班延误。

2011年6月19日,一场13年来最强降雨”突袭武汉三镇,武汉大学门口成为一片汪洋,公交车在水中破浪而行,再度暴露出国内城市“重地面,轻地下”的软肋。

6月23日下午北京迎来大范围强降雨,截至16时30分,市区大部均出现明显降雨。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西三环莲花桥、紫竹桥多处路段被淹,多个地铁由于进水临时关闭,北京交通严重瘫痪。

6月28日下午,长沙也像北京一样白天入黑夜遭遇暴雨袭击,城区部分地段由于积水较深,导致交通受阻。在积水较为严重的长沙市八一桥段,部分车辆已经抛锚,被浸水中。

7月24日午后,北京的一场瞬时强降雨,使得北京局部地区积水严重,给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排水管网系统快速建设。同时管网系统优化与运行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地面坍塌、污水溢流、污染周边水体等事件时有发生。很多城市在汛期出现了“水浸”、“内涝”等问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了生命安全。对于复杂、隐蔽的排水管网系统,依靠传统的纸图、记忆与简单的推理分析已经无法解决管网运行中错综复杂的问题。
对城市排水管网的投入到底怎么计算才能既科学经济,又能最大限度的确保城市安全。专家们给我们提供的思路并不是异想天开,事实上,自打城市诞生的那天起,排水问题就困扰着城市建设者,大家在这上面也想了不少办法,积累了很多经验,并且还在不断尝试用更新的科技手段来寻找最确切的答案。

在遭遇暴雨袭击的广州、武汉、北京、长沙等地,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多为一至两年一遇,即便是新城区的排水管道也是按三年一遇的标准建设,这样的标准显然根本无法应付这次几十年一遇的强降雨。



面对频发的暴雨内涝事件,许多媒体对清华规划院环境技术所所长赵冬泉进行了多次采访。

赵冬泉博士,分析逢雨必涝局面的形成的 主要3方面原因

1.气象原因,多年不遇的降雨频繁出现,近期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高。

2.地面硬质化面积太大,导致降雨无法快速渗透流动蒸发,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规划滞后、标准太低所致。

人类过快的不顾影响的开发活动,从全球来看,这可能导致了极端天气的出现;从城市建设来看,过快的城市建设也破坏了城区内自然的排水能力。

国内城市建设速度非常快,基础设施建设偏滞后,从整个的规划能力上对排水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实际上城市化过快,从原理上讲就是硬化的地表增加的太快,这样就阻碍了整个城市水系统的蒸发、下渗和治理的过程,这几个过程受阻会影响整个排水的水量,包括峰值,这些问题最后在排水系统叠加以后就会造成城市内涝,也是一个降雨的矛盾激化的过程。

3. 集中在管理的层面上,现在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成之后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手段,这就会导致排水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一些地方的管道有淤积、或者管道结构上的其他缺陷,导致在排水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积水点出现,甚至形成城市内涝。

那么到底我们城市的积水内涝问题要通过何种实际的措施才能有所改善,最终彻底解决呢?

赵冬泉博士也为我们提出了适当的解决方案,供城市规划建设这和城市排水管理部门参考。

1.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

在城市建设上,是在做城市化的过程中,导致城市硬化的地面越来越多,阻碍了传统的水文循环理念里面的下渗和蒸发这两个过程,那么是该有一些新的理念,运用这些理念尽量减少 由于我们城市人为建设导致的径流量的增加,对于管网的负担做一个减缓。

针对目前中国城市容易出现内涝的现状,也有一些潜力可以挖掘,就是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增强城市的蓄水面积来进行排涝。

蓄水措施实际上有很多,小区,如果能够增加水面的话,增加他的水面,如果没有场地增加水面,可以增加地下的一些蓄水设施,包括我们的绿化地面,包括公共场所,运动场 以及其他的广场等等,可以修得比一般的路面稍微低几十公分,这样他可以有很大的蓄水能力,到暴雨的时候临时蓄水,暴雨过后,再把它排出去。还有另外一个好处,蓄水实际上是可以下渗的,下渗可以补充地下水,这个对北方地区非常重要。

2. 要适时更新城市规划管理理念,建议建立一个长效的排水管理机制。

我们的城市地面的一些调整和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做一个联动。每个城市都希望用最少的投资来解决排水问题,而提高标准就意味着投资就要成倍地增加,在目前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对现有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和维护。

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规划上去提高标准,尽可能提高标准,然后另外一方面我们在运营管理上,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它的运行水平,要在日常就能发现管网的薄弱点然后去做改造维护甚至是更新,然后这样的话可以让整个管网的运行效果达到更好。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由于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城市内涝发生率很低。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数字化手段去提高管网养护的效率,比如借助一些在线的监测和专业的模型分析,去制定科学的养护计划,使得地下管网始终在最佳状态运行。现在我们国内在做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时候,还停留在静态的推断上,而在美国和欧盟在相应的一些规定和手册里面,它是在大于一定区域之后要求要用动态模拟的方法去做,这样的话就会避免我们静态规划方法不能全面分析整个复杂网络这样一个弱点。这样就防患于未然,实际上是我们预先用计算机去做一个很低成本的一个仿真,去告诉我这个方案到底行不行?如果我们一旦建成以后,几千万可能几个亿就投下去了。

排水管理的长效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有一个超前的意识,就是我们排水系统要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要考虑一些极端情况下我们怎么去应对。第二个长效机制就是更多的要注重管理,排水系统建成以后,他的排水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设计标准,还取决于后期的运行,如果管道被堵塞、受挤压后变形或者是有人偷偷将污水管接入雨水管,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系统的运行。
免费打赏
simuy
2011年08月04日 14:56:17
2楼
楼主这篇文章很不错的。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2011年,很多城市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城市内涝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甚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虽然里面有诸多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但是对一个给排水设计者来说,依然责无旁贷!
回复
寒冬
2011年08月04日 19:22:47
3楼
对于这问题详细研究一下,可以作为一篇很价值的论文,所谓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为晚吧,楼主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回复
东老大
2011年08月04日 21:05:54
4楼
市政排水工程的设计,设计和施工部门有多少主权我个人表示怀疑!!
决策者和投资者考虑的有多远与被淹的机率是成正比的;
我个人认为:设计和施工部门绝对不缺计算水量的人才!
以上的观点你们相信吗!?反正我相信!!
回复
diandian789
2011年08月05日 09:58:06
5楼
天津那天早晨也被淹了!
回复
bihu15721
2011年08月05日 11:08:51
6楼


赞成!
回复
waterabcd
2011年08月05日 18:23:42
7楼
xuze1975讲的很好,屁股决定脑袋的事,在中国实情干不干的成都是领导拍脑袋,有时增加一点投资都不行......
回复
niunaitang1220
2011年08月05日 23:48:48
8楼
都说排水管是地下工程,领导爱面子只搞地上,现在地下搞不好影响了地上,他们才着急的
回复
sinvl
2011年08月06日 10:13:17
9楼
应该是在追尾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通过电视,看了这段关于城市内涝的访谈节目
个人感觉通过提高设计暴雨强度的办法去解决,并非根本之道,这个办法只能缓解矛盾而不能解决问题。
减少城市混凝土路面面积规划,增大绿化面积以及建设透水路面才是根本。雨水不是一定都要排的,大口径的雨水管道,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闲置的
回复
ley
2011年08月07日 03:32:16
10楼
下暴雨时,附近的内河水位未涨,我们的小区大院淹了。
门口马路下是刚铺设的市政污水管道,这儿是老居住区,排水为合流制,所有雨水都接入污水管。
原先雨污水是排入河里(河不满,小区不淹),现在改排入污水管,一遇下大点雨,就淹。
这难道不是设计责任?
回复
水往上流
2011年08月07日 09:57:02
11楼
随着城市的扩大,内涝是不可避免的,限制城市规模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这样即经济又节能,还舒适合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