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网埋深和纵断面图-井信息的对话框可不可以拉宽一点。特别是井信息的那个,一点井底标高就看不到井编号,特别不方便。如下图。2.管线(包括室外管)的管径图层和单行文字的图层是一个图层,都是TWT_TEXT,不是很方便,有时想统一关闭室外管线标注的管径,就把文字也给关了。虽然也可以通过改特性来关闭。像井的编号都是WELL_TEXT,管的管径编号为什么不能是个单独的,比如PIPE_TEXT.3.引出标注的图层是TWT_LEAD。在用布局出图时,通过视口图层来关闭不要的系统图层,比如只开给水,这时,像TWT_LEAD这样的图层都还在。在室外绘图时,比如给水管网和污水管网都经常用到引出标注,但图层却是一样的,这就给后面的出图带来好多不方便。希望在引出标注命令加个可以选择不同管线的选项,但同时保留TWT_LEAD这个通用图层。可以充分利用上,如DIM_给水,DIM_污水这样的图层。
1.管网埋深和纵断面图-井信息的对话框可不可以拉宽一点。特别是井信息的那个,一点井底标高就看不到井编号,特别不方便。如下图。
2.管线(包括室外管)的管径图层和单行文字的图层是一个图层,都是TWT_TEXT,不是很方便,有时想统一关闭室外管线标注的管径,就把文字也给关了。虽然也可以通过改特性来关闭。像井的编号都是WELL_TEXT,管的管径编号为什么不能是个单独的,比如PIPE_TEXT.
3.引出标注的图层是TWT_LEAD。在用布局出图时,通过视口图层来关闭不要的系统图层,比如只开给水,这时,像TWT_LEAD这样的图层都还在。在室外绘图时,比如给水管网和污水管网都经常用到引出标注,但图层却是一样的,这就给后面的出图带来好多不方便。希望在引出标注命令加个可以选择不同管线的选项,但同时保留TWT_LEAD这个通用图层。可以充分利用上,如DIM_给水,DIM_污水这样的图层。
4.修改了标注文字设置中的字高,对已标注的文字、管径等,怎么样更新成新的字高?重生成都不管用,怎么没有个像管线系统设置中的,对已绘制管线强制修改的命令?
5.室外标注中,能否增加,对管线中某一点标注出管底标高呢?
6.天正设置中,启用自动线形比例的“形”字错了,应该是“型”,呵呵,正好看到个错别字。
2楼
7.在管网埋深计算时,比如设置了井面标高,计算时,自动判断埋深不够,把某个井该为跌水,并给出井底标高。这时可能由于一些原因,改了井面标高,这个井可能就不要跌水了,但却还是上次算的那个数,除非人为把该井是否跌水改为否,然后才能重新算一遍,太麻烦了,希望改下这个问题。
还有,能否区分一下,哪个井是人为的设置为跌水,哪个井是计算时自动设置为跌水的?比如可以用井底标高的颜色分开。人为设置的跌水,在井面标高变化,重新计算时,不变;自动设置的跌水,应该每次都要判断下,看是否要变。
回复
3楼
非常感谢楼主的宝贵建议:
1,2,3,6,7 问题提的很好,本版解决一部分,其余下一版解决。
5: 有现成的命令【单管标高】dgbg
4:【统一字高】命令
[
本帖最后由 请勿飞扬 于 2011-7-7 10:39 编辑 ]
回复
4楼
8.还有个问题,室外布置雨水口时,希望雨水口也不要随着绘图比例变化而变化,虽然雨水口菜单上有选择比例,但最好能不变,就像画化粪池一样。
;;;;;
4.统一字高命令确实能改字高,但和管线系统设置中的,对已绘制管线强制修改的命令还是不一样,不过实现的目标差不多,还能接受。
5.单管标高命令一用,图面就好卡。这命令如果能直接像标管底标高一样,引出个标注,标出此处管底标高就好了。
回复
5楼
9.在使用雨水连井命令或出户连井命令后,再用井编号命令,对井进行编号或校正。这时,如果主干管上的井有连雨水口或出户管,那么它的支管不能进行自动编号。除非单纯用支井编号进行编号。
还有,用“井编号”命令编出来的支井号与用“支井编号”编出来的号,正好相反了,一个是从W3-1~W3-10, 另一个是从W3-10~W3-1,希望统一一下。不论哪个都好,反正我没意见,呵呵,如果可以人为设置,当然最好了。
回复
6楼
5: 图面卡估计因为图比较大,此功能可以实现动态(在小图上试试)显示标高, 如果实在卡,可以考虑取消动态显示。
回复
7楼
10.当雨水井连有雨水口时,不能进行管网埋深计算。
感觉埋深计算时,对跌水井这些控制的很乱。有时,上次是跌水的,改图计算时,设置为不跌,这时计算的数据可能就有错误,很郁闷,比如这张图,如果计算完,生成高程表,就会出现跌水0.00的,怎么改也改不过来。
回复
8楼
图在这
回复
10楼
前1个问题没看懂,希望能贴图说明。 后1个,也纠结中,谁需要哪种就用哪种方法吧。未来会做的更灵活一些。
回复
11楼
第一个问题,你只要动手试下就知道了,如下图,都使用“井编号”命令,左边是正常的,干管支管都进行了编号;右边是先连了雨水口的,干管可以用“井编号”命令编号,支管就不行了。动手试下,问题就来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