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工程问题该如何处理?
ly_ddh
ly_ddh Lv.2
2006年04月25日 23:08:23
来自于防汛抗旱
只看楼主

某水闸为1958年建设,到目前无一次的维修养护记录。该闸为一小河道上的拦河闸,目的为蓄水灌溉。该闸控制水田面积为3万亩左右。为保证灌溉需要,该闸正常蓄水高度水面高出两侧堤防堤脚3米左右。按照防汛的河道行洪要求,这已经在防洪水位上了,但是如果不蓄水,灌溉无法保证。这个错误已经形成,蓄水期间常有饶闸渗流。每到汛期省市两级部门都要求空库运行,所以水闸放水,因水位骤降,两侧堤岸经常发生崩塌事故,蓄水期间堤防也有渗漏水淹百姓田地事件。

某水闸为1958年建设,到目前无一次的维修养护记录。该闸为一小河道上的拦河闸,目的为蓄水灌溉。该闸控制水田面积为3万亩左右。
为保证灌溉需要,该闸正常蓄水高度水面高出两侧堤防堤脚3米左右。按照防汛的河道行洪要求,这已经在防洪水位上了,但是如果不蓄水,灌溉无法保证。这个错误已经形成,蓄水期间常有饶闸渗流。
每到汛期省市两级部门都要求空库运行,所以水闸放水,因水位骤降,两侧堤岸经常发生崩塌事故,蓄水期间堤防也有渗漏水淹百姓田地事件。
每年3月初该闸就要落闸蓄水,到9月中旬才能提闸放水。该地区在11月中旬左右开始冰冻。3月中旬可以施工。

此问题该如何解决,希望大家各出高招。
czlyfx
2006年04月26日 15:49:55
2楼
历史遗留问题很难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设计,拆除重建。
回复
lfg1015
2006年05月07日 00:03:23
3楼
灌面可观,工程应该及时整治,让她发挥应有的效益。
绕闸渗漏应该可以解决,找设计院搞一个整治方案。
回复
ly_ddh
2006年05月12日 15:43:37
4楼
现在的问题不只是除险加固那么简单。
因为一条小河道拦河蓄水,而且是高水位蓄水,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如果一旦汛期发生灾害,这个责任应该谁来承担呢?
回复
czlyfx
2006年05月13日 20:27:25
5楼

说得好,关键是责任,只有真正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才能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险病工程才会减少。
《防洪法》不过是一纸空文。2003年大水,我们这里竟然出现多峰叠加的现象,但是谁敢说调度失误?指挥失误导致破圩的领导,竟然讲:水太大了!我有什么办法!
悲哀!!
回复
ly_ddh
2006年05月19日 15:01:38
6楼
今年灌溉泡插前到各灌区进行放水前检查,发现了这个问题,一直都想拿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但一直未果。想为百姓谋点福利也很难啊。
如果在该拦河闸两侧的堤防迎水坡脚都做防渗处理的话,造价太高,短期效益没有那么大,只看政绩的领导不会同意,更何况是埋在地下的工程,看不出政绩呢。
如果废掉此闸,那近4万亩地的灌溉用水将出现很大的困难。
如果改井灌,那么要重新打深井,又将是一笔比较大的投资,而且此部分工程的管理及运行还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
还有,闸废掉了的话,该灌区管理处的几十个人的就业问题又会造成社会问题。
……

这不是我这样的一个小小排灌副主任能解决的事情啊。
回复
xysljbgs
2006年06月20日 17:31:00
7楼
主要是施工期没有时间
回复
zb51zb
2006年07月10日 16:00:16
8楼
加固方案行不通,又怕化钱,那只能让闸倒掉后,一切重来

方案行不通,加固没有钱,那只能让闸倒掉后重建!
回复
zb51zb
2006年07月10日 16:01:49
9楼



只能让闸倒掉后再重建!
回复
ydhwwj
2006年07月18日 10:35:50
10楼
我也认为只能是全部重建了,1958年修的到现在已经近50年了,在这期间肯定大小做过很多的修补工作,而且各期间技术水平各一,现在的问题修好了,说不定以后有新问题出现。我们是泉水自流灌区,也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那渠系一段一个样,土渠、砌石防渗渠、U型渠、砼管、钢管什么都有,年年修,年年有渗漏。
回复
liuweisamodj
2006年07月18日 12:59:12
11楼
全说的是费话,都是说到一边山上去了,楼主要的是设计,但是就楼主这点资料,不好搞,搞给工程跑现场是必要的,否则是空中楼阁,不好整啊,你这样是搞不到你要的东西的。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