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变中性点避雷器的作用
cyy2905
cyy2905 Lv.2
2006年04月25日 22:52:52
只看楼主

请问:三绕组变压器(110/38.5/10.5kV),110kV中性点为直接接地方式,35kV侧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110kV中性点避雷器与35kV中性点避雷器作用有何不同?另:35kV中性点避雷器一般装设在中性点刀闸与消弧线圈之间,现甲方提出避雷器主要是保护变压器,避雷器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不应用刀闸隔开,应装设在中性点刀闸与变压器之间,甲方的提法是否合理?谢谢!

请问:
三绕组变压器(110/38.5/10.5kV),110kV中性点为直接接地方式,35kV侧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110kV中性点避雷器与35kV中性点避雷器作用有何不同?
另:35kV中性点避雷器一般装设在中性点刀闸与消弧线圈之间,现甲方提出避雷器主要是保护变压器,避雷器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不应用刀闸隔开,应装设在中性点刀闸与变压器之间,甲方的提法是否合理?
谢谢!
tieyongzhan
2006年04月29日 15:04:20
2楼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性点刀闸和避雷器是并联后接地。中性点接地的作用除了是运行方式的需要,还有保护变压器及配合保护的需要。而中性点的避雷器的作用是保护变压器。
问题所提的110kV和35kV的中性点避雷器的作用基本是相同的(起保护变压器,以防不平衡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破坏变压器的绝缘)。
35kV电压等级的线路由于线距相对较小,电压较高。因此发生接地故障时产生的电弧难以熄灭,容易引发因弧光造成相间故障,所以在变压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产生感性电流补偿故障点的容性电流使电弧熄灭。若此时中性点刀闸没合或接地电阻过大,就会在中性点和其他两相产生1.732倍的相电压,这电压会危及变压器的绝缘安全,此时避雷器的作用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回复
wdk1980
2006年04月30日 12:32:26
3楼
长知识了
回复
cyy2905
2006年04月30日 20:57:24
4楼
谢谢2楼的回答。
现在变压器35kV侧一般按全绝缘设计,所以35kV侧的避雷器主要是防止操作过电压(当切断单回线路的两相故障时,在消弧线圈上引起的过电压),且现在的常规设计都是将35kV中性点避雷器与消弧线圈并联后,经过隔离开关接至主变中性点。
以上说法不知是否正确。
回复
tieyongzhan
2006年05月06日 13:29:40
5楼
意思是现在的常规设计的35kV中性点避雷器与消弧线圈并联后再串一把地刀。因为以前国家的资源比较缺乏,很多设备都讲经济性,所以才制造非全绝缘的变压器。国外生产给自己国内使用的变压器不会有非全绝缘的,只有出口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压器才会出现非全绝缘的。但现在我国却不同于以前,要的是安全、可靠。我想说的是设计这样的接地方式更多的是考虑该站的运行方式,就是说过电压对该设备的影响不大,但加上避雷器会更保险。
回复
tommaomao
2006年05月07日 12:15:21
6楼
说的没错,现在35kV侧都是全绝缘的.
回复
zhujun_522
2006年05月09日 21:53:15
7楼



请教一下
变压器中性点刀闸没有合上
其他两相会产生1.732倍相电压?
其实刀闸没有合上相当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你所谓的1.732从何而来(他并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回复
liufengjian2008
2006年05月10日 13:37:28
8楼
2楼的回答正确呀。同时请教一下
变压器中性点刀闸没有合上
其他两相会产生1.732倍相电压?
其实刀闸没有合上相当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你所谓的1.732从何而来(他并不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等待网友的回答呀/
回复
yxwliul
2006年05月12日 14:36:55
9楼
是不是中性点刀闸没有合上,相当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中性点升高为相电压,其他两相升高为线电压(就是1.732倍)。故障相相电压为0。
回复
tieyongzhan
2006年06月07日 20:33:57
10楼
9楼的回答完全正确。1.732就是“根号3”倍。
回复
zsq_nj
2006年06月16日 16:59:15
11楼
就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再次请教大家,220kV三相三圈变压器220、110中性点接地方式究竟有多少种,各个地方的设置原则有哪些?我这里有
220中性点套管1:经过接地隔离开关接地或经避雷器及放电间隙和间隙CT接地,2:不要避雷器3:不要间隙4:不要间隙CT。嘿嘿,我给搞得糊涂了。
110中性点套管1:经过接地隔离开关接地或经避雷器及放电间隙和间隙CT接地,2:不要避雷器3:不要间隙4:不要间隙CT。嘿嘿,我给搞得糊涂了。多了一种,直接接地形式
35kV接地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或者经避雷器接地。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