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借鉴别人的教训,积累自己的经验。希望积极共享自己手里的审图意见,让别人引以为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对别的审图意见做有针对性的评论。诸如:路过、帮顶、支持、同意X楼等无意义回复,删帖扣分。[ 本帖最后由 yrxv 于 2011-4-12 12:58 编辑 ]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借鉴别人的教训,积累自己的经验。
希望积极共享自己手里的审图意见,让别人引以为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也可以对别的审图意见做有针对性的评论。
诸如:路过、帮顶、支持、同意X楼等无意义回复,删帖扣分。
[
本帖最后由 yrxv 于 2011-4-12 12:58 编辑 ]
12楼
直接发送吧就
插一句啊 这个论坛就是上传资料不太给力
也可能是我还没使用顺手
回复
13楼
我也发一份桥梁的审图意见:
1、桩端持力层为5层、6层为粉土,沉渣厚度5厘米控制要求过严。
2、桥台和桥墩桩基钢筋的保护层不满足《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2.2(3)规定
3、建议机动车道搭板中间设置一道沉降缝。
4、栏杆榫头横向15厘米太大,和栏杆基座25厘米宽不匹配。
答复:
1、按不大于0.2D(桩径)控制,技术交底时交待说明。
2、 主筋的中边距由原6.0cm改为7.4cm。相应调整加筋直径。更换图纸,见图“Q-S-09-改”及“Q-S-10-改”。
3、 为保持两侧受力均匀性,以不设缝为宜。
4、 榫头下口改为9cm,更换图纸,见图“Q-S-30-改”并在技术交底时说明。
回复
14楼
正需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