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条
xiaozeichong
2006年04月10日 10:59:12
来自于建筑构造
只看楼主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条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序号 通病现象 技术措施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1现浇楼(屋)面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厕浴等不宜小于90mm。1.2楼板配筋宜选用小直径、小间距配筋方式。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板角处上部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1.3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条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序号 通病
现象 技术措施
1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 1.1现浇楼(屋)面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厕浴等不宜小于90mm。
1.2楼板配筋宜选用小直径、小间距配筋方式。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板角处上部受力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1.3楼板内敷设电线管宜避免交叉,必须交叉时宜采用接线盒形式。严禁三层及三层以上管线交错叠放。必要时宜在管线处增设钢丝网等加强措施。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1.4严格控制骨料含泥量和砂的粒径,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骨料拌制混凝土。
1.5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有关规定合理确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保证混凝土密实,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在按规定留置施工缝处,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集密结合。振捣混凝土应避免过振,混凝土初凝前宜用抹子搓平2-3遍。
1.6楼(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和相对密闭状态。
1.7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备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载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堆放材料超过模板设计荷载和施工荷载对楼面板产生较大的撞击作用。应避免过早拆除模板。
2 非承重墙体裂缝 2.1砌筑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砌块的龄期不得少于28d。
2.2提倡选用专用的砌块砌筑砂浆。
2.3 墙体砌筑方法
非承重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 m。应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非承重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墙高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d后补砌;墙高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7d后补砌。
2.4非承重墙体与混凝土交接处灰缝砂浆要饱满密实,钢筋网片设置要到位。
2.5加强墙体抹灰前“甩浆”的养护工作。
3 外墙开裂、渗漏 3.1 填充墙与梁、柱交接处应按要求挂防裂金属网。金属网与各类基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
3.2 抹灰厚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挂网等防裂防空鼓的加强措施。
3.3 架眼、支模孔的嵌堵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设计无要求时应铺灰砌砖,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将砖其余三面分层嵌严,或用细石混凝土分层捣实。
3.4 混凝土结构在抹灰施工前应凿毛或甩浆。
3.5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在抹灰施工前应充分淋水湿润。
4 屋面渗漏 4.1 防水工程设计必须有明确的节点细部构造做法。
4.2防水工程应严格按图施工,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掌握施工图的细部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编制防水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应具备可操作性、可检查性。
4.3防水材料进场后,应经抽检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4.4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应进行蓄水试验,并形成记录。
4.5卷材防水屋面工程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山墙、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和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4.6卷材防水在天沟、檐沟与屋面交接处、泛水、阴阳角等部位,应增加防水附加层。附加层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大面防水层施工。
4.7天沟、檐沟、檐口、泛水和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应裁齐,塞入预留凹槽内,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最大钉距不应大于900mm,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5 不按规定使用安全玻璃 5.1设计单位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标明安全玻璃的品种和规格。
5.2 安全玻璃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复印件。复印件必须加盖生产企业公章,作为质量控制资料存档。
5.3 用于建筑物的安全玻璃必须有强制性认证标志。
5.4 必须使用安全玻璃的部位:
5.4.1 七层及七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
5.4.2 面积大于1.5m2的窗玻璃和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0.5m的落地窗;
5.4.3 玻璃幕墙;
5.4.4 天窗、采光顶、吊顶、雨棚;
5.4.5 室内隔断、浴室围护和屏风;
5.4.6 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杆和内天井栏杆;
5.4.7 易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它部位。
5.5 安装在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部位的建筑玻璃,如落地窗、玻璃隔断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对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玻璃坠落情况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护栏。
6 防护栏杆、
扶手设置不符合要求   6.1 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栏杆高度应≥1.05m, 临空高度在24m及以上时, 栏杆高度应≥1.10m。
注: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宽度≥0.22m, 且高度≤0.45m的可踏部位, 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
6.2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 其高度≥1.05m。
6.3 窗台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当窗台高度≤0.45m时, 从窗台面起计算,当窗台高度>0.45m时,从楼地面面层起计算, 其高度不应低于窗台高度。
6.4 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 必须采取防止少年儿童攀滑的设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 采用垂直杆件作为栏杆时, 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7 无障碍设施设置不当 7.1设计单位必须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无障碍设施的具体做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取消。
7.2 住宅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应按规定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7.3设有电梯的居住建筑, 入口与室外有高差处和入口通往电梯的通道有高差时, 均应设坡道。
7.4 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1:12。坡道应采取防滑措施。
7.5 出入口内外应有1.50*1.50m的轮椅回转面积。且不应有影响轮椅通行的坎台。
7.6坡道的两侧应设连续扶手,扶手单层设置时高度为0.80-0.85m, 扶手双层设置时高度分别为0.65 m和0.90m。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应向坡道外延伸≥0.3m。
8 外墙保温面层开裂 8.1外墙保温体系应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禁止采用外墙内保温方法。
8.2保温板与粘结胶、锚固膨胀螺栓、网格布、聚合物砂浆和界面剂等辅助材料不得分开采购,保温材料应进行热工指标检测。
8.3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必须依照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节能设计文件。确需变更的,建设单位应重新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后,方可施工。
8.4对于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板有网体系,保温板内斜插腹丝伸入混凝土墙面长度不得小于30mm,板面附加锚固固定件须进行防锈处理,锚入墙面长度不得小于100mm。
8.5现浇混凝土模板内置保温板体系,与保温板接触面应设砂浆垫块,混凝土一次浇注高度不宜大于1m,严禁正对聚苯板下料,振捣棒不得接触聚苯板。
8.6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 粘贴聚苯板时,基层平整度应控制在3mm内,涂胶粘剂面积不得小于40%。聚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墙角处聚苯板缝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聚苯板应采用整块板切割成形,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
8.7网格布应铺设在抗裂砂浆中靠近外饰面一侧,以见纹不见色为宜;窗角、阴阳角等部位应设加强网格布,网格布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0mm,边缘严禁干搭接。
8.8门窗口四周与框接触处、管道或其他构件穿越保温板处、墙体顶部收口处等应采用密封胶封闭严密,不得有渗漏现象。
9 门窗渗漏 9.1外窗安装应采用企口后塞法施工工艺。窗洞口抹灰采取企口(里高外低)形式, 抹灰时应一次成活, 洞口几何尺度必须准确。洞口上弦及窗台应做滴水线和流水坡,内外高差应大于15mm。
9.2门窗框安装前,监理(建设)及施工单位应对抹灰成型的门窗洞口几何尺寸进行测量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安装。
9.3门窗与墙体应连接牢固, 且满足抗风压、水密性、气密性的要求。每条门窗框与墙体连接固定点不得少于2处, 采用不小于5*70mm镀锌胀管螺栓固定门窗边框, 间距≤0.6m。边框端部第一固定点距端部≤0.20m, 螺栓必须粘胶后紧固,并粘贴密封盖。
9.4建筑物外门窗与墙体的缝隙,用发泡填充剂填嵌饱满,表面用有弹性且粘结性能好的密封胶密封、无裂缝。
9.5推拉门窗扇应设防止脱落装置。
9.6门窗的配件应与门窗主体相匹配,并应符合各种材料的技术要求。
免费打赏
system_35
2006年04月17日 10:46:27
12楼
谢谢楼主,辛苦了!!!!!!
回复
system_35
2006年04月17日 10:47:42
13楼
谢谢楼主!!!!
回复
hgong-3660
2006年04月17日 11:05:18
14楼
这就是精华!
谢谢!
回复
liu365
2006年04月17日 11:11:42
15楼
简单扼要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条,非常实用。谢谢!
回复
liu365
2006年04月17日 11:14:37
16楼
简单扼要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0条,很实用,谢谢!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4月18日 17:43:04
17楼
二十条”明确规定,20条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要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工程竣工
验收报告要说明实施情况;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的有关设计要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体现,
并列入施工图审查的重点内容;施工单位应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 ...
http://www.humencn.com/land/info.asp?id=42373&classcode=200032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4月18日 17:45:20
18楼
居民住宅质量有了“护身符”

乔迁新居本是人生大喜事,但新房如果出现楼板或墙体开裂,或是外墙、屋内、厨房、卫生间、管道等部位渗漏,墙面、顶棚抹灰龟裂、空鼓、龟裂,那就犹如是自找苦吃。本报731期3版《新房入伙仨月修不停》就曾经报道了虎门镇太沙路某楼盘12楼A室业主章小姐的类似遭遇。不过以后我镇市民大可不必为此过分忧虑了,明年1月1日起,我镇新开工的所有住宅楼,将有“二十条”措施为之防治类似的建筑通病。

“二十条”明年1月1日起实施

虎门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袁志军告诉记者,省出台的《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将于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全省范围内新开工的住宅工程都必须按照此规定执行。届时,我镇新开工的住宅工程在防治质量通病方面的力度将更大,住宅工程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困扰市民的住宅墙体开裂或渗漏现象将大为减少。

据悉,“二十条”包括土建工程11条,建筑设备安装工程9条,涉及钢筋、模板、混凝土、屋面、外墙、水电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指导施工、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等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之用,对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以及容易出现开裂、渗漏的部位进行技术措施上的详细规定,从源头防治住宅质量通病。像容易出现开裂或渗漏的外墙、门窗、屋面,容易积水及渗漏的排水口,容易出现地漏返臭的地下排水系统,容易出现管道渗漏的生活、消防给水系统,“二十条”都作出具体规定和要求。

确保“二十条”严格执行

袁志军站长表示,“二十条”在我镇首先实施的重点对象将是地产商开发的住宅小区,然后逐步推广到公共场所、厂房、学校、医院等项目。他们将着手对建筑公司的技术人员及建筑工人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保障规定在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严格执行。

“二十条”明确规定,20条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要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要说明实施情况;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的有关设计要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体现,并列入施工图审查的重点内容;施工单位应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后实施,并严格落实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具体要求和监控措施,并列入《监理细则》作为重点监理内容。

有关人士认为,“二十条”的出台,对住宅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一剂良药。当然,这还需要各建筑施工单位的认真执行、工程监管单位的有效监督,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为我镇市民真正解除住宅质量问题之苦。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4月18日 17:52:40
19楼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的通知
(粤建管字[2005]60号)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将于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全省范围内新开工的住宅
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加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进一步提高我省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我厅委托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组织编写了《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请径寄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编:510500)。



广东省建设厅
二OO五年六月十三日
回复
ljb-1964-04
2006年04月18日 17:56:42
20楼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回复
liukai19840923
2006年04月18日 19:19:13
21楼
恩,谢谢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