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箍率 (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箍率 (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箍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箍率 (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
(2).体积配箍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回答2:
1.受压区钢筋主要承受压了,可视示受压配筋,在受拉区钢筋主要承受拉力,当然是受拉啦,钢筋砼承受拉力主要是靠钢筋的.
2.最小配筋率不是计算出来的,是设计规范要求出来的.
3.因为梁的受力方式主要是受拉呀,而底筋是承受梁力的主要材料,当然配筋率要大D啦.设计时梁一般只计算梁底受拉钢筋,受压区一般按规范配置.
4.配箍率定义最好睇书,不好说,大致是一米范围内配置的箍筋数量(考虑钢筋大小)
5、配箍率在计算斜戴面受力时得出.一般受力较小构件只需按规范要求配置最小箍筋率.
举个例子,配箍为圆8@100,柱截面为300*400
体积配箍率:3.14*16*2*(300+400)/(300*400*100)
知道怎么算了吧
配箍率 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 1.概念: (1)面积配箍率 ρ(sv)(括号内为角标,下同):是指沿构件长度,在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箍筋中发挥抗剪作用的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b·s的比值(b为构件宽,其与剪力方向垂直的,s为箍筋间距)。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式中:n为发挥抗剪作用的箍筋肢数,A(sv1)为箍筋单肢截面面积,直接按圆形计算。 (2)体积配箍率ρ(v):指单位体积混凝土内箍筋所占的含量,即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箍筋的一个间距(S)范围内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体积配箍率ρ(v)主要用于保证框架结构梁端部和柱节点区的抗剪能力,并提高构件在地震等反复荷载下的变形能力。 计算公式:ρ(sv)=∑ni*A(sv)Li/Acor*s 式中:ni:一个方向箍筋的肢数,Li:相对ni方向的箍筋的肢长,Acor:箍筋核心区的面积,s:箍筋间距。 2.作用: (1)面积配箍率 ρ(sv):体现抗剪要求,要求ρ(sv)≥ρ(sv,min ) (2)体积配箍率 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λ(v)f(c)/f(yv) ,式中: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f(yv)为箍筋的屈服强度设计值。 3. 配箍率与配筋率的区别 (1)配箍率是影响混凝土构件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控制配箍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斜截面的破坏形态,使构件不发生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 (2)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分别计算)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