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发布之后,“叫停玻璃幕墙”的消息不胫而走。 建筑应该跟环境和谐相处。消耗能量过多,与自然和环境形成对抗,这样的建筑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能是建筑师肩头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虽然我们很少谈这个话题,但这应该是建筑师的一项基本功。如果拿节能来炫耀,绝对是低水平设计的一个表现。 在中国过去的10年到20年的发展中,能源的合理利用确实被忽略了。但不能因此推卸责任,甚至将之归咎于玻璃幕墙这样的技术。
建筑应该跟环境和谐相处。消耗能量过多,与自然和环境形成对抗,这样的建筑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能是建筑师肩头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虽然我们很少谈这个话题,但这应该是建筑师的一项基本功。如果拿节能来炫耀,绝对是低水平设计的一个表现。
在中国过去的10年到20年的发展中,能源的合理利用确实被忽略了。但不能因此推卸责任,甚至将之归咎于玻璃幕墙这样的技术。
玻璃幕墙的大量发展,恰恰表明其确实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某种需求。甚至可以说,开放透明的玻璃幕墙是为城市而生,城市不会抛弃玻璃幕墙。同样,作为城市发展另一项本质需求的节能,也不构成玻璃幕墙被抛弃的必要条件。
我反对任何绝对的说法。甚至是在北欧盖房子,有的地方也需要100%的玻璃幕墙。比如它需要形成一个温室,利用太阳能源。
即便刻板如国内此番出台的新标准,也还是在规定窗地比和玻璃幕墙透光部分比例等参数之后,以同样的强制性条文规定了在必要时进行权衡的迂回。
在建筑而言,与节能同样不应轻慢的还有安全、舒适、生态等等。我们今天拿到的这份公建节能设计规范,实际上并没有回答建筑如何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甚至让人理解这只是对各种表象进行简单裁决的粗放型做法。
今天编制这样一个技术标准,我认为应该是对过去10年20年里,发生在很多建筑师的建筑实践中的不合格做法的一个总结。但是今天拿到这个规范,我认为更明确的表现是对建筑师的不信任,可以不夸张地说,新标准的严格执行将会给一个好建筑师的建筑创作套上枷锁。
城市生活催生了公共建筑。它的墙体不是孤立的,建筑也不是孤立的。是否有必要对各个朝向的墙体的窗地比做出强制性要求?同样是为了节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整面墙体需要全通透,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整面墙体也可以不开窗。
建筑师做设计时,首先要解决的不是设备和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对建筑功能和自然环境、生态条件的综合利用,学会被动地利用环境条件。从建筑师开始准备用空调的时候,能源消耗就无可避免地开始了。
我对标准的领会或许不够深刻,但我认为这并非是一种进步。节能明明是件好事,但如果要变得非常绝对化,那就会存在危险性。我期待着“鸟巢”怎么去实现这样的节能标准,类似的还有“水立方”,还有新CCTV大厦。
标准不应该是僵化的条文。节能是一个方向,应该就一个建筑、甚至一个区域来平衡。
其实,这个标准的出台,也反映出中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弊玻过去,城市建设强调30%的绿地率,这个绿地率被平均地切到每一个地块里,恨不得在农村也要按照30%的绿地率标准进行规划。后果我们已经看到,今天却还在这条路上越滑越远。如果要把节能刻板地平均分配到建筑每个墙面上,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节能问题可以通过规范和标准来解决,但这个规范或者标准一定要具备系统学的思想。我们对能源的评判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思想,而不是简单化规定这一面墙必须要做成70%的实墙、30%的开窗。任何一个建筑,应该从系统学的角度去研究我们的文化、环境和气候,何况出台一个国家级的标准规范。
主要针对建筑设计环节制定这项标准,也是因为建筑师在建筑节能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所决定的。但是,在26名编写专家中仅有两三名是建筑师是否合适?而这些专家是否有足够强的当代文化意识?这些或许都是新标准难掩的瑕疵,而新标准即将面临实施,发现技术条文中的缺陷更有助于在具体实施时进行弥补。
今天,中国有很多建筑确实很不节能,即便如此也不能让玻璃幕墙当这个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