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科学家的人生交响曲1
andrekin
andrekin Lv.3
2006年03月22日 08:46:58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水科学家的人生交响曲 ——记我国著名环境工程专家、国际水科学院院士王宝贞教授 陶丹梅  2月17日,国际水科学院在挪威奥斯陆发布新闻:王宝贞等35位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水科学家被授予终身院士。国际水科学院是国际水科学领域最高的学术机构,其院士的最高数额是500名,他们都是在国际水科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在已有的150多位院士中,王宝贞院士是惟一的一名中国人。  一位献身水科学40多年,让中国在世界水领域取得荣耀地位的科学家;

水科学家的人生交响曲
——记我国著名环境工程专家、国际水科学院院士王宝贞教授
陶丹梅

  2月17日,国际水科学院在挪威奥斯陆发布新闻:王宝贞等35位世界上最受尊重的水科学家被授予终身院士。国际水科学院是国际水科学领域最高的学术机构,其院士的最高数额是500名,他们都是在国际水科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在已有的150多位院士中,王宝贞院士是惟一的一名中国人。
  一位献身水科学40多年,让中国在世界水领域取得荣耀地位的科学家;
  一位让他的学生走向世界,为国争光的教授;
  一位痴迷放射性废水处理,却被放射线夺去爱子的父亲--
  王宝贞,他人生的交响曲该从水写起。

第一章 开拓一个领域,领导一个潮流,他在国际上首创污水生态处理与利用系统技术,给人类创造了“EWTUS”(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系统)和Eco-ponds(生态塘)两个名词

  1990年12月,美国机场。“宝贞,你的生态塘很有创新性,让我们的塘结合在一起,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塘系统吧……”国际第一号氧化塘专家、美国加州大学的W·J·Oswald教授和王宝贞朋友似地交谈着。使命感,让两个国度的“塘”的“挖掘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生态塘为何物?它是怎样应运而生的呢?
  人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毁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民日报》在报道我国某一地区遭受特大水污染时,曾旗帜鲜明地指出:污水大于天灾!
  80年代初,在美国等国家已拥有成千上万座污水处理厂时,我国只有几十座。照搬国外的方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王宝贞在国际上首先开发了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塘的污水处理技术。它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净化塘、水生植物塘、水禽养殖和农田灌溉等,形成人工生态系统,实现污水处理资源化。他指导设计建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生态处理与利用系统--齐齐哈尔生态塘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废水生态处理与利用系统-大庆石化生态塘。他还与W·J·Oswald教授合作在广东番禺市建立了先进的生态塘优化组合塘系统。
  这是污水处理史上的一次飞跃。
  这是污水处理史上如诗如画的一页。
  800公顷的齐齐哈尔生态塘,每天截流25万吨混浊腥臭的混合污水。经塘首对有毒物质处理后,污水由黑灰变得绿而清彻透明。塘中的芦苇、浮萍等水生植物郁郁葱葱,鸭鹅引颈高歌……
  山东东营市主要依靠黄河水,而1997年黄河断流220天。王宝贞带着他的研究生们在这里建立了我国最大、最先进的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这里,污水通过芦苇湿地、藕塘、养鱼塘等,从深褐色变为清彻透明,流入农用水库。
  芦苇、荷花、红鲤鱼,构成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生态公园。来旅游的人,无不发出阵阵赞叹:好一派水上自然风光!好一个美不胜收的现代“桃花源”!
  这项技术在我国南方已得到广泛应用。王宝贞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稳定塘设计规范》,在许多城市主持设计了30多个生态系统工程。它与相同的二级污水处理厂相比,经济、节能、造价低。国外同行们评价“这将是一场污水处理革命!”国际水协主席、权威水处理专家保尔·哈尔摩斯说:“这种生态系统技术不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于发达国家。”
  1990年,王宝贞成功地组织和主持了在中国召开的“经济节能废水处理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3个国家的专家对王宝贞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位美国的教授说:“我们美国的氧化塘就像一个小孩,你们中国的生态塘就像一个大人。”之后,王宝贞应邀到西德、日本、荷兰及美国等9个国家讲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派来3名学者到中国从师王宝贞,其中一名教授回国后也开展了这项研究。
  王宝贞在慕尼黑国际会议上代表中国发表三份建议书,各国代表一致同意把生态系统列为今后世界污水处理重点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之一。

第二章 痴情放射性废水研究20年,成果卓著,而教授心底深处却有一块创伤难平……

  如果说生态塘的成功是王宝贞人生交响曲最辉煌的篇章,那么,这赖以辉煌的基点就是放射性废水研究。
  1978年,科学界迎来了春天。王宝贞的“高效除放射性净水剂”和“除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等成果,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黑龙江省科学大会奖。他的著作《放射性废水处理》出版了,这是当时国内该领域惟一的学术专著。该书,50万字,交织着他对事业难以割舍的感情,也浸着他欲哭无泪的悲痛。工作中,他的学生和同事都能感受到王宝贞的深沉执著、浩荡雄风,而又有谁能窥探他感情的微观世界,那不曾表露的几多凄苦呢。
  解放后,他报考了哈工大,成为新中国给排水专业的第一批学生。苏联专家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这是最优秀的学生,就是在苏联也是最优秀的。”
  王宝贞留校当了教师。放射性废水研究是一门新学科,他必须从头开始,学放射性化学、核物理等,用已掌握的英、俄、法、德和日文翻译资料200多万字,做了上百个配方。
  文革中,王宝贞从“牛棚”解放出来。他立即来到让他想得神魂颠倒的实验室,抚摸着久别的仪器,流下了热泪:“终于又可以做试验了!”当时,妻子受株连还在乡下,王宝贞只好把一对孪生儿子带到实验室,孩子们在这种有放射线的环境中长大。
  就在王宝贞接连取得一项项成果时,噩运降临了。他大儿子的眼球、手开始渗血,医生诊断:血癌!这当头一棒几乎把王宝贞击昏:开栓的一刹那,放射线会出来,孩子最容易接受放射线,这我是知道的呀,怎么就没想到孩子呢?
  漂亮的儿子在弥留之际,还在跟爸爸说“学校开学了,等我好了……”
  王宝贞泪眼模糊,已听不清儿子的话。他痛心入骨,紧紧抱住儿子,他想把儿子挽留在人间,想让儿子最后感受一下父亲的温暖,想让儿子听听爸爸内疚的心……
  1976年,儿子生命的指针永远停在了17岁。这一年的秋天,44岁的王宝贞和妻子是在极度悲痛中度过的。在他们眼前晃动的双胞胎的另一个,那酷似的面容、酷似的身影、酷似的声音,时时勾起他们对儿子的思念。
  真理的蜡烛常常最先烧伤举烛人的手。王宝贞感到头昏,身上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红、白细胞、血小板的值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医生诊断为放射性损伤。这种不适感竟一直陪伴了他几十年。
  他的放射性废水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他曾为我国建成6座放射性和重金属废水处理厂。他主编的许多教材成为国内高校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第三章 率先在国内开展饮用水除污染深度净化技术研究,在国计民生的豪迈事业中造福百姓

  王宝贞的人生交响曲是多旋律的,在每个乐章中,他都能饱含深情地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他在国内首先倡导和率先开展了饮用水除污染的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生态塘有着同样的辉煌。
  伊春西林镇的一条河里,河水中的焦油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居民癌发病率高。这里人心慌慌,人心思走。王宝贞为这里设计和修建了微絮凝--二级活性炭过滤吸咐法净水厂(2000吨/日),以净化严重污染的水源水。在试验期间,每天都有上百人在现场观看,询问"什么时候能喝上好水?"有的老人干脆带着板凳在现场一看就是一天。
  工程竣工这天,人们放起了鞭炮。一个中年男子握住王宝贞的手说:“以前我总想调走,现在水好了,就不走了,故土难离阿。”净水厂建成了,当地居民喝上了符合卫生标准的清洁饮用水,从此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各种肠胃疾病也大为减少。
  王宝贞的深度净化水研究的特点是:成果水平高,工程应用多。他先后为大庆等一些城市修建和改建了30多座水厂和水站,为上百万居民提供了安全优质饮用水。
  1986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水协年会上,王宝贞被指定为微污染与氯仿专题组组长和首席报告人;在苏黎世召开的第8届世界臭氧学术会议上被特邀参加大会,作为臭氧--生物活性炭法除污染的重点发言人,并在600多名与会专家中被选为5名水处理专家代表之一,参加瑞士电视台的现场采访座谈会。
  江河,宛若水处理史上的一条条像带,录下了一位水科学家的一件件沉甸甸、金灿灿的珍品。
  净水厂犹如一座座丰碑,让人们牢记一位水科学家的千秋功业……

免费打赏
langhuawei
2007年11月04日 10:08:28
2楼
向王宝贞院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其不寻常的经历与艰苦的奋斗和辛勤的工作!
回复
xycjlin
2007年11月16日 16:23:05
3楼
经常看水行业的前辈、专家的介绍,这是值得我们敬重和仰慕!希望能向他们学到更多的东西,来改变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环境。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