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信息系统的防雷
xmznt
xmznt Lv.12
2006年03月20日 13:34:34
只看楼主

智能建筑信息系统一般由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CS)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三个系统构成,这3 个系统中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智能建筑属于“重要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因此通常按照二类防雷建筑设计要求进行考虑。


智能建筑信息系统一般由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CS)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三个系统构成,这3 个系统中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智能建筑属于“重要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因此通常按照二类防雷建筑设计要求进行考虑。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5:24
2楼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BAS)
建筑物自动化系统是采用计算机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建筑物自动化系统一般有如下几个子系统:
(1) 环境控制管理子系统
主要包括:暖通空调(HVAC)系统控制,如对各种冷热源机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控制给排水系统控制,如各种水泵、水箱水位控制报警。运输系统控制,如各个电梯、自动扶梯的控制。电气系统控制,如对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直流电源、照明、动力设备控制等。
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标准第3.3.7条的要求,应该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不用另设接地装置。对于控制系统用的12V的RS232和6V的RS485、RS422数据控制线,由于通常此类控制线的线路较长,布线比较复杂,容易感应到雷电和工频过电压,而数据线连接的控制主机耐压又比较低,所以需要在主机的各数据线输入端安装相应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比如:RS232数据控制线可使用SR-E12V/2S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RS485、RS422数据控制线可使用SR-E06V/2S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此系列一般用于控制回路额定的负载电流小于500mA的功率比较小的控制系统。如果控制回路的功率比较大,比如长距离的RS232数据控制线或者24V、48V双绞线,则可以选用额定负载电流1.5A的SR-P12V/2S、SR-P24V/2S、SR-P48V/2S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这一点需要注意一下。
一般在电梯、自动扶梯、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动力设备控制中,都需要选用额定负载电流1.5A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额定的负载电流小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插入损耗比较小(<0.1dB),因此数据传输的损耗比较小,其浪涌保护器(SPD)内部使用电阻元件(resistor),选型不正确的时候容易烧掉这个电阻元件。而额定的负载电流大的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插入损耗比较大(<0.2dB),因此数据传输的损耗稍微大,其浪涌保护器(SPD)内部使用电感元件(inductor),所以安全性比较高。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6:00
3楼
(2) 火灾与保安子系统
主要有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S)。在建筑物内部装置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及模拟显示盘。当发生火灾时,它能自动喷洒水或其他灭火液体气体。防排烟系统排除火灾时产生的烟雾并防止其漫延。保安系统(SCS)包括闭路电视(CCTV)监控、电子出入口控制(Access Control System)、身份识别、防盗防抢、保安巡逻、结构、地震监视与报警、煤气泄漏报警、水灾报警等。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一般使用RS232数据控制线,从安全性和成本考虑,通常只需要在主机的数据采集端安装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而无须在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探头处安装数据信号浪涌保护器。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6:20
4楼
安全监控系统的防雷保护比较复杂,首先需要明确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尤其是雷击损坏较为严重的室外监控设备,在分析其损坏原因的基础上,以及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布放、屏蔽及接地方式等,方可以正确选择和使用监控系统设备的防雷保护装置。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6:39
5楼
电视监控系统(Closed Circait Televisiow),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前端部分。主要由黑白(彩色)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2、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电线、多芯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3、终端部分。主要由画面分割器、监视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7:05
6楼
前端设备的防雷: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击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比如安装在地下停车场等的摄象机等。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和感应雷。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施工方便避雷针一般架设在摄像机的支撑杆上,引下线可直接利用金属杆本身或选用Φ 8的镀锌圆钢或35mm2铜导线,此时应注意依据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第2章、第2.5节、供电、接地与安全防护、第2.5.4条的要求,系统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为防止电磁感应,沿杆引上摄像机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应穿金属管屏蔽。为防止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前端设备,应在设备前的每条线路上加装合适的避雷器,如电源线(220V或DC24V)、视频线、信号线和云台控制线。这样做比较麻烦,问题比较多,且要受安装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选择“三合一”或者“二合一”的监控摄象机多功能电涌保护器。比如:SV-3/220、SV-3/024等。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7:31
7楼
传输线路的防雷:CCTV系统主要是传输信号线和电源线。室外摄像机的电源可从终端设备处引入,也可从监视点附近的电源引入。控制信号传输线和报警信号传输线一般选用芯屏蔽软线,架设(或敷设)在前端与终端之间。GB50198-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传输部分的线路在城市郊区、乡村敷设时,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当条件不充许时,可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采用通信管道或架空方式时,应注意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其它线路共沟的最小间距和与其它线路共杆架设的最小垂直间距。比如与220V交流配电线的最小间距为0.5米,与通讯电缆的最小间距为0.1米,与1~10KV电力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2.5米,与1KV以下电力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1.5米,与广播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1.0米,与通信线的最小垂直间距为0.6米等等。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7:52
8楼
直埋敷设方式防雷效果较好,而架空线比较容易感应雷击。为避免首尾端设备损坏,在使用架空线传输时,应在每一支撑杆上做接地处理,架空线缆的吊线和架空线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均应接地。中间放大器输入端的信号源和电源均应分别接入合适的避雷器。传输线埋地敷设也并不能完全阻止雷击设备的发生,统计数据显示雷击造成埋地线缆故障大约占总故障的30%左右,即使雷击比较远的地方,也仍然会有部分雷电流流入电缆。所以采用带屏蔽层的线缆或线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保持钢管的电气连通。对防护电磁干扰和电磁感应非常有效,这主要是由于金属管的屏蔽作用和雷电流的集肤效应。如电缆全程穿金属管有困难时,可在电缆进入终端和前端设备前穿金属管埋地引入,但埋地长度不得小于15米,在入户端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同防雷接地装置相连。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8:11
9楼
终端设备的防雷:在CCTV系统中,监控室的防雷最为重要,应从直击雷防护、雷电波侵入、等电位连接和电涌保护多方面进行。监控室所在建筑物应有防直击雷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防直击雷措施应符合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进入监控室的各种金属管线应接到共用的接地装置上,易采用一点法接地。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8:31
10楼
与硬盘录像机等连接且布线经过室外的信号线路主要为视频信号传输线及云台控制线,因此对于硬盘摄象机的信号保护,需要在由外面进入中心监控机房的线路接入设备之前,安装对应的浪涌保护器,按照YD/T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第五部分:SPD 的选择;第5.3条:信号线用SPD;第5.5条:计算机、控制终端、监控系统的网络数据线用SPD的要求规范的要求,通流容量应大于3KA。其余保安系统的防雷方法同上。
回复
xmznt
2006年03月20日 13:38:58
11楼
通信系统(TCS)
通信系统(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CS)的功能有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图形图像通信。通信系统主要有下列几种:有线话音通信:如程控交换机及模块局为核心的电话、集团电话、远端虚拟交换机。最重要的有线话音通信系统就是程控用户交换机,它可组成内部和外部通信系统。目前用户交换机已经发展为数字式交换机,它的内部和外部线路的数目是很重要的指标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