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探讨与思考
wolverines
wolverines Lv.4
2010年12月25日 12:44:21
只看楼主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探讨与思考

地下室抗浮设计的探讨与思考
61c186cc6fda27ccf5b3.rar
5.8 MB
立即下载
reapers
2010年12月25日 12:48:51
2楼
学习一下。。。。。。。。。。。。。。
回复
chen13033576
2010年12月25日 14:51:14
3楼
下载学习了。。。。。。
回复
goldlu
2010年12月25日 21:36:33
4楼
学习了,谢谢楼主:call:
回复
鉴定加固
2010年12月26日 09:40:33
5楼
学习了,谢谢楼主:handshake :handshake
回复
b2y25z26
2011年01月02日 11:19:43
6楼
-
路过 学学 谢谢 ...
回复
b2y25z26
2011年01月02日 11:35:24
7楼
路过 学习学习 谢谢!
回复
ouyfw71
2011年01月02日 11:48:30
8楼
路过 学学 谢谢 ...:time:
回复
pxt2001
2011年01月03日 15:23:28
9楼
不知道资料怎样,看过的人说一下。
回复
dujuanjtjbdb
2011年01月03日 15:31:57
10楼
框架结构中,“强梁弱柱”破坏机制的出现对我们的结构分析的威胁是很大的。这将直接导致结构的破坏模式不按我们原先设想的过程出现(先出现梁端塑性铰,耗散地震能量,再出现柱端塑性铰接,最后结构倒塌破坏);一旦柱铰率先出现,则结构直接进入可变机构体系,很容易直接发生倒塌破坏,更谈不上延性耗能了。
“强梁弱柱”、柱铰机制在全世界范围普遍都出现过;我不知道在其它国家,例如像日本、美国这样抗震水平较发达国家中,在历次强震是否也大量出现“强梁弱柱”的破坏机制?如果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并普遍出现的话,我想,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结构的实际破坏情况形态与我们原先设想的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别。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楼板的作用被低估(例如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是导致“强梁弱柱”出现的主要原因。我这里再补充几点我自己的看法,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批评指正。
回复
dujuanjtjbdb
2011年01月03日 15:35:10
11楼
由于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梯段斜撑帮忙,所以刚度较大,更吸震,但墙体强度较低,同时还有梯梁集中力的影响,从而造成其先于周边墙体破坏。

但对于空旷的砌体结构,楼梯间部位刚度过大,周边砌体结构过弱,之间的连接又少,于是楼梯间就可能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其它部分全倒了,如聚源中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