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张宪恩论“新抗震理论”,务请真正思考
iphoenix
iphoenix Lv.3
2010年12月21日 16:06:40
只看楼主

这里还是尊称你为老同志,你的努力和你对抗震事业的热情大家都看到了。但是,这一点你也承认的,在错误的方向上的努力是无功的。关于你所谓“新抗震理论”,我得说,你的所有发帖只是让网友知道了有这么个提法和模糊的一点认识,凭你的这些发帖不能建立起系统的框架,也全然找不到你的闪光点或者你创造该理论的灵感来源。要说错误,你说的一个真正的错误,我只能说,对于这套理论更细节的东西我没有看到,谈不上找细节的错误,但是从概念上讲的错误,我已经提了很多。这里再次申明。首先,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你所谓力的第四要素到现在(你自己说都“研究”了好几年)也没有个名头,只是说什么“质点反应”云云。我想说的是,你只有将一个物理概念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你才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我想你的所谓第四要素用数学来描述时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所谓第四要素不过是前三个要素的某种组合,从这个角度说,你的第四要素是没有意义的。再者,你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你的这套所谓理论的建立没有什么必然关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没有实践上的需求,学术便不可能有所发展。学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工程实践的发展。政治上的东西这里不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这一点无疑是科学的,无可辩驳的。另外,你说要达到“消除震害”的抗震目标。这一点首先在你的所谓理论建立起来之前,你没有依据来保证这句话。然后你又用双重标准来诡辩,这就证明你其实是为了制造一个噱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要么就是你的工程基础根本不扎实,要么就是你用来愚弄广大的工程从业者。关于《结构工程师》算不算核心刊物,我只能说这是个处于发展阶段的刊物,希望编辑人员能够严格审稿程序,把这个刊物办好,树立好同济的形象。我也希望做一个结语,因为跟你所谓论证简直无趣,我所举的理由足以让任何打着学术旗号的人无话可说,然而每次你都有话可说,说明跟你讲的不是同一个理。给你的建议是多学习,广泛地学习,你该学的东西太多,即便是院士也有要学习的东西,不要浮躁,还有就是重视概念,概念上讲不清就指望数值计算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方向性的错误。要知道,数值计算、软件等等不过是个工具。

这里还是尊称你为老同志,你的努力和你对抗震事业的热情大家都看到了。但是,这一点你也承认的,在错误的方向上的努力是无功的。关于你所谓“新抗震理论”,我得说,你的所有发帖只是让网友知道了有这么个提法和模糊的一点认识,凭你的这些发帖不能建立起系统的框架,也全然找不到你的闪光点或者你创造该理论的灵感来源。要说错误,你说的一个真正的错误,我只能说,对于这套理论更细节的东西我没有看到,谈不上找细节的错误,但是从概念上讲的错误,我已经提了很多。这里再次申明。首先,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而你所谓力的第四要素到现在(你自己说都“研究”了好几年)也没有个名头,只是说什么“质点反应”云云。我想说的是,你只有将一个物理概念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你才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我想你的所谓第四要素用数学来描述时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所谓第四要素不过是前三个要素的某种组合,从这个角度说,你的第四要素是没有意义的。再者,你说的工程实践经验和你的这套所谓理论的建立没有什么必然关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没有实践上的需求,学术便不可能有所发展。学术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工程实践的发展。政治上的东西这里不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这一点无疑是科学的,无可辩驳的。另外,你说要达到“消除震害”的抗震目标。这一点首先在你的所谓理论建立起来之前,你没有依据来保证这句话。然后你又用双重标准来诡辩,这就证明你其实是为了制造一个噱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要么就是你的工程基础根本不扎实,要么就是你用来愚弄广大的工程从业者。关于《结构工程师》算不算核心刊物,我只能说这是个处于发展阶段的刊物,希望编辑人员能够严格审稿程序,把这个刊物办好,树立好同济的形象。我也希望做一个结语,因为跟你所谓论证简直无趣,我所举的理由足以让任何打着学术旗号的人无话可说,然而每次你都有话可说,说明跟你讲的不是同一个理。给你的建议是多学习,广泛地学习,你该学的东西太多,即便是院士也有要学习的东西,不要浮躁,还有就是重视概念,概念上讲不清就指望数值计算来达到某种目的,这是方向性的错误。要知道,数值计算、软件等等不过是个工具。
附:你的错误我已经基本汇总完毕,不管你承不承认。你一直强调对你所谓理论的“真正”的错误。那么我反问你,在你开始发帖之初,你说现行抗震理论是错误的,原因是其错误地使用了“达朗贝尔原理”,还有再历次地震中没能令建筑物安全可靠。这里再次把反驳你的理由列举如下,务请认真思考:
1.达朗贝尔原理是不是可以用,我想你应该再次思考一下达朗贝尔原理的建立,而不是简单地记忆公式。这里就不赘述,请你翻看任意版本的《理论力学》。
2.关于震害,一个地区的建筑建成年代不一,施工规范程度不一,有些民房可能根本没有用一张图纸,而是民间的瓦匠凭经验建成,再者由于某段历史时期施工管理不严格遗留了某些豆腐渣工程,如果把这些工程的房倒屋塌也归咎于现行抗震理论,以此作为抗震理论“错误”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再有就是新西兰地震中的零伤亡你称之为“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人们欢呼雀跃”,不得不说,你在执行双重标准。我还是强调那句话:没有真正实践,就不可能对抗震有很深的理解,我想你的错误正是出于这一点吧,这也是我想知道你做过哪些类型的工程的原因。
免费打赏
iphoenix
2010年12月21日 16:07:57
2楼
不知道你对现行抗震规范中提到的构造柱、圈梁在抗震中的表现做何感想,愿闻高见。
回复
iphoenix
2010年12月21日 16:11:25
3楼
声明:文中并没有诋毁《结构工程师》的意思,只是对该刊物的殷切期望,希望编辑部门严格审稿程序。因为在一期该刊中看到某篇论文中存在语句不通的现象。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