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NITA集团是上海世博公园的设计方,几位参与世博公园项目的NITA集团设计师,向我们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上海世博会和世博公园。
缤纷的休闲绿洲
(Niek Roozen尼克·诺森/荷兰NITA首席设计)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首次世博会,预计每天接待40万至80万游客,有望成为历史上吸引游客最多的一届世博会。世博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蒸汽压力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感观印象和建筑创作。世博会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热量会消散,热情与喧嚣会暂时停息,浦江边的世博公园将成为都市中心一片宁静的绿洲。
世博园区中的世博公园将以其清晰的概念、有力的设计以及“绿色城市”理念而引人注目。
届时,你可以看到,世博公园一侧的地面标高被抬升了8米,形成一道巨大的绿墙,清晰地隔开世博园区内的其它形态和特征,并构成一个面向黄浦江的天然大看台,便于观众观看表演。另外一侧则向水体缓慢倾斜,远眺码头的历史遗存,与水体和旧时码头的独特景观共同构建一处令人神往的梦幻场所。
世博公园地面规划的灵感源自“水”,小径、长椅和小亭的布置如同浦江水般高低起伏。世博公园强化了“水”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种自然的意象贯穿于整个区域。此外,由湿地植物和水泵组成的独特净化系统将对世博公园经流水进行处理。
园中树木茂密的枝叶为身处炎热上海的游客最大限度地提供遮阳之处。为改善城市及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树种的选择则注重了集尘和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吸收能力。
世博会,特别是世博公园将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并促进城市生活状况的改善。正如上海世博会主题所表述的那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放式公共绿地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世博公园将为聚居在其周边的人们提供一处优美而卓有成效的滨河花园。
参与世博公园建设是一种荣耀
(Kristian Koreman克里斯丁·赫尔曼/荷兰NITA设计师)
得知我公司提交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心绿地设计方案被采纳的消息后,我们深感荣幸和喜悦。NITA团队见证了中荷两国设计师多年的精诚合作,世博会项目将为我们在中国的事业增添至高无上的荣誉。
每次来到上海,我都能从这个充满激情和动力的城市中获取更多的活力。在我眼中,上海是传统中国情调与现代西方风格的美丽结合体。最近三年里,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中国,期间我们遇到很多人,他们的友好、热情及优秀的组织能力,使我在中国的工作变得异常愉快。
我曾担任过澳洲首都迎春花展、荷兰2002年园艺博览会的总设计师,这次能够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我感到无比荣幸。这个项目组织得这么好,进展如此之快,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在荷兰,如要设计和建造这样一个公园,估计要花费八年左右的时间。而世博公园从完成概念设计那时起,至今只用了短短的6个月时间,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站在现场就树的种植情况展开工作了。我可以告诉你,树种植得非常好,很专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世博公园的建设速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博公园的地面造型相对于广袤的周围环境,其比例尺寸感觉也非常好。在上面走一走或坐在新种植的树下,眺望船只往来穿梭的黄浦江,令人心情愉快。在这一刻,你已经可以感觉到这里宜人的氛围。我敢肯定,在世博会期间游客一定会有同样的感觉。他们将爱上这个地方,因为在令人激动的世博园区内,能够有片刻的时间坐在树荫下小憩,欣赏多姿多彩的植物,这种感受真是妙极了!
我很高兴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把世博会的绿地选在黄浦江岸边。我相信,在世博会后,这个公园一定会格外受人青睐。
世博公园让我们领略了上海的开放和高效
(戴军/荷兰 NITA董事、亚洲执行代表)
我想用两个词来形容这个项目和上海这个城市给我的深切感受,一是“Open(开放)”,二是“Efficient(高效)”。
“Open”,指的是文化的开放、观念的开放,还有审美的开放。我们的方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非常规的设计,我们在开始选定这个方向时虽然对中国文化、地域文化都有所考虑,但毕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所以也估计到了它的接受度和认同度的问题,但令我们非常惊讶的是,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众多的参与者均能够对方案有很好的理解和认同,并没有遇到我们预想中的排斥和对抗,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开放性、国际性和包容性。
“Efficient”,从参与方案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上海的高效率,在纷繁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地协调、推进、落实,项目组织者的高效率让我们叹为观止,让一切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国际化都市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发展跳动的脉搏。
精神性与自然性在这里激情碰撞
(于志远/荷兰NITA董事中国项目部设计总监)
“创新”,是时下设计界通用的专业用语,见诸于各种媒介。
面对世博公园这样的案子,如何创新,是一个挑战。每一个设计师都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独具个性,希望为民众带来更好的作品,也可以说这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我们发现,一种平衡被打破,另一种新的平衡才有可能被创立。比如,我们在世博公园中采用大片矩阵种植乔木的方式,这时,树木已不再是单纯的绿化植物,而成了一个装置,提供着一种体验。树木从被观赏的被动客体,转变为创造空间的能动主体,这正表达着自然力的雄厚。这种体验是超出大众想象的,巨大的尺度与黄浦江以及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相呼应,将创造出一个新的平衡。
整个广阔的公园,被几种简单的元素控制,其形成的统一与单纯性,一目了然。乔木骨架、彩色地被、曲线流贯、滨江长廊,将人们的视线推向黄浦江,而地形的延展升起,更是全景式地展示着这一切。设计师的意图与精神在其中自然流露,公园的场所意义也充分凸显。
精神性与自然性在这里冲撞,其迸发的激情正是所谓的“滨水的绿地,中心城区的绿地,世博的绿地”。
“绿地本身就是一件生动的展品。世博公园将会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又一张名片。”谈到正在建造中的世博公园,上海市绿化管理局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化规划专项工程组负责人、局副总工程师张浪教授这样评价道。
规划合理,折射旧城改造理念
由于世博公园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是上海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整个规划过程折射出的正是一部上海生态修复、旧城改造、产业调整的历史。如何对旧城区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优化老工业区产业结构,改善人口高密度区域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摆在规划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滨水“绿心” 城市生态点睛之笔
从上海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布局和系统层面来解读,世博公园的建设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上海绿地系统规划中“一纵,两横”景观中的“一纵”——“黄浦江”滨水景观的重要节点,世博公园的规划建设促使上海绿地规划系统结构趋于完整。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赋予上海滨水城市不可剥离的自然格局。张浪笑言,纵观历史长河,好像黄浦江只要拐一个弯,就有一个大故事,每个转角往往会逐渐形成人群集聚处,而集聚的地方常常是广场或者绿地。而世博公园这块“绿心”恰好位于黄浦江拐弯处,地理位置优越。如此选择,可谓用心良苦,世博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们正是要将上海沿江绿带交还给大自然。
同时,呈带状的滨江公园不仅是浦江沿岸绿地,也是上海城市公共绿地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联系密切。世博公园将会成为一块与中心城区大型绿地浑然相成、不可或缺的结构型绿块。从上海市绿地版图上可以看到,历史上,整个浦东尤其是南部区域大型绿地资源奇缺。由于区域绿地服务半径过大,导致周边百姓赏绿观绿、户外休闲十分不便。而今,世博公园的诞生自然而然地扫除了这个城市局部区域大型公共绿地的盲点。
三元定位,打造城市公园绿地
从系统层面而言,世博公园有别于传统的大型城市公共绿地,除生态功能,这块“绿心”还承载着世博会展期间大型户外集会、大型参观者休闲活动及重点主题推广的功能。绿地的功能定位意义重大:
她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区的“博览”绿地——其博览意义将不仅体现在世博会中,也将辐射延展至世博会后;
她是重要的滨水绿地——由于上海本身是一个滩涂滨水城市,世博公园的选址也蕴含着珍贵的湿地资源,这就能保存住丰富的湿地原始自然片断;
她承载着我国工业文明的印记和城市文脉的记忆——基地内原工业及仓储用地遗址,在世博公园内也得到了相应的保留。
同时,世博公园也是一块高容量与高科技并存的城市公园绿地。所谓高容量,即比照世博会总体规划确定的7000万人次、日均40万人次、最高峰值80万人次参观者的总规模,世博公园作为公共开放空间,承载的平均用地容量比均值略高,其管理安全、使用规模的目标值高达4 万人,这就意味着,与世博会日均40万的均量人次相比,仅29公顷的世博公园一处就承担起了高达1/10的人流量。谈到高科技,张浪表示,世博会作为展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进程的盛会,其园区绿化当然也要通过高新生态技术手段的支撑达到最优的效果。比如,雨水江水循环利用、垂直绿化等生态技术,将被全面吸纳到世博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开发使用中,世界先进园林绿化及生态循环技术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集中体现。
见微知著,人性化的都市公园
此外,如何将世博公园这个开放式的空间营造成适合市民交往的人性化的都市会客厅,也是世博公园规划者绞尽脑汁的。通过大量比较,大家终于规划设计出了不同层次的空间,以满足团队及散客休憩、娱乐、沟通、交流等不同层面的需求。比如在园区不同方位开阔空间处设立标志性建筑或昭示性设施,为会展期间游客之间相互约见提供便利。
在城市应急避难方面,世博公园的前期规划同样未雨绸缪。园区内预留了地面及地下空间,供直升机急救、应急储存。无论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范,还是应急避难,对于应急用地比例和相关需求方面,规划都作了刚性的下限比例。以防洪为例,规划中就以20年、百年、千年防洪标准分别作出细致的规定,其中千年防洪标高以上用地面积要求不少于25%。
集思广益,科学发展贯穿始终
对于世博公园的规划建造,上海市园林绿化局和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集思广益,尽心尽力,站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战略的高度,以使世博公园建造对未来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世博公园在规划与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体现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理念,力争平面、竖向及道路绿量指数等众多指标达到“绿量最大化”,同时兼顾到会后利用,不仅从机制上对会后利用进行严格控制,采取会中会后两套方案同时征集的措施,而且对乔灌草的覆盖比例、码头等大型设施的保留等方面,在任务设计书中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此外,对于会中会后两套方案的衔接和切换也做了大量精心的考量。世博会本身就是展示和传播创新科技成果与理念的大平台,因此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还将对都市生态园艺科技先行先试,大胆突破。
设想一下,2010年上海世博盛会召开之时,乘景观直升机环游上海,鸟瞰城市全景,母亲河畔那抹生意盎然的新绿将格外引人注目。世博公园的诞生,将为上海城市风貌增添又一抹亮色,成为上海的又一张都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