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世博公园(图)
qinshu6
qinshu6 Lv.2
2010年10月27日 08:51:11
来自于生态园林
只看楼主

世博公园,作为世博园区最生态、最怡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吸引了世人大量的眼球,更受到园林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上海未来的“绿肺”,世博公园也将被永久保留下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抹绿色。项目背景:依据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公园是具有生态风景、科教文化、户外观演等功能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是具有安全疏散、游憩等候、会间会后展示与纪念等功能的世博绿地;是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等功能的滨水型绿地。

世博公园,作为世博园区最生态、最怡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吸引了世人大量的眼球,更受到园林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上海未来的“绿肺”,世博公园也将被永久保留下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抹绿色。
项目背景:
依据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公园是具有生态风景、科教文化、户外观演等功能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是具有安全疏散、游憩等候、会间会后展示与纪念等功能的世博绿地;是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等功能的滨水型绿地。
世博公园总体规划将"滩"的自然形成有机论和"扇骨"的骨架肌理体系作为设计理念,用"滩的形成"对地形进行演绎,创造变化丰富的自然式地貌。堆土造坡既满足了防洪及立体交通要求,又使公园地形有丘陵起伏之势,并在模拟的自然山体间引入曲折的水系,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山水相融相依的地理环境。

世博公园概况:
位置: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庆典广场
面积:约23公顷(被世博轴及演艺中心分为东西两部分)
设计单位:荷兰NITA集团
绿地率:58.8%
定位:永久性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滨水的绿地、世博的绿地
主体结构:形如打开的中国传统折扇
主要植物:银杏、香樟、青枫、东方杉等乔木,山楂、橘树等果树,多种鲜花,共计600多种园艺品种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

http_imgload.jpg

免费打赏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28:13
12楼
植物景观系统规划主体结构形式衔接城市外部环境
城市道路网络形成城市肌理骨架,将上海世博会公园周围的城市地域分成条状地块指向黄浦江,乔木是构成大尺度绿地植物景观以及同样面积中获得绿化叶面积指数最大的植物材料,因此,在植物景观整体结构骨架设计中,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以"扇骨形状"布置乔木林,形成与江面基本垂直、乔木群落边界完整、树阵形式为主南北条状林带的骨架肌理体系。扇骨结构尺度呼应大尺度的城市空间,整齐的扇骨乔木种植体系与城市和园区规划肌理协调,将世博园区与黄浦江紧密衔接,有机地达到江与城的交融。行列种植方式和科学植物配置,有利于江面视线穿透和空气的对流及净化,并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滨江景观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观。
11.jpg 图2 植物系统与城市衔接
植物景观系统规划配置模式渐变协调公园分区景观
上海世博会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规划围绕着人流活动及场所特征的变化而设置出与公园绿地分区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景观区域,分别为:空中立体花园景观区、屋顶花园景观区、人工林地景观区、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湿地景观展示区、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整个植物景观系统规划根据其所在地域地形的起伏、水体的穿越、人流的聚集等不同的因素,进行该群落的主题设计,由东向西通过人工配置模式逐渐向自然配置模式渐变,形成了对比统一的乔木林带种植形式,组成形态规整、变化多样、完美统一的系统,将公园绿地分区与植物景观区域协调一致,延续了植物景观系统规划体系"从人工到自然"的过渡。配置模式以乔木林带边缘完整性配置模式来"延续整体骨架",以乔木林带内部空间植物群落自然配置模式来体现自然景观。
12.jpg 图3 植物景观系统配置模式
植物景观系统规划色彩冷暖序列体现世博会展氛围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系统规划以"滩的形成"来创造变化丰富的自然植物群落,用滩的蔓延形成种植色彩的褪晕渐变,来展示世博会馆展与观赏演出的喜庆氛围,以及体会自然生态景观与回味工业历史的静思氛围。利用公园绿地下层地被植物色彩的差异,在世博中心轴为中心区的区域选用较为强烈的暖色色彩植物进行种植,两边的基地区域种植冷色色彩植物,由中心区向基地两端过渡的绿地区域,种植的植物色彩强度与色相逐渐减弱,形成由中部暖色分别逐渐过渡到西区、东区冷色的序列景观,创造出热烈、和谐、温和的气氛,形成协调渐变的植物褪晕景观体系。选择运用不同叶色和花色的地被植物,以及不同明度、彩度的差别构成自然式种植群落结构,达到丰富多彩的调和图案,其组成形态看似无序但又被无形的体系完美地统一在植物景观系统中。
13.jpg图4 植物景观系统色彩的褪晕渐变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10:32 编辑 ]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38:49
13楼
植物景观的主体空间构成
用"重地被,弱中层,强上木"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构建出植物景观设计的主体空间体系,解决了世博会议期间高容量、高密度人群对大量集散场地和大量的遮荫需求,以及人们对开阔空间、通畅视野、喜悦氛围环境的要求。植物景观通过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态势的配置模式,也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的空间艺术形式。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树种多变的乔木种类,与曲折变化的地被色带相衔接,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和绿地植物所在设计区域的功能,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在绿色草坪基调上渲染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创造出高低起伏、含蓄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扩大了公园的园林空间。
14.jpg图5 乔木融入地被及硬地"滩"的肌理
植物景观的生态群落结构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植物景观总体种植风格--"由'规则'向'自然'渐变",通过选择丰富的植物物种和建立多样的生态群落结构,形成具有不同单元的植物群落特色,并且每个单元都有完整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自然植物空间,使整个园区建成每个单元里树多而不乱,整体性强,单元之间又具有特征明显的植物种植风格,植物景观丰富,群落功能合理的公园种植体系,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系统。世博公园绿地的植物群落配置根据其所在公园位置、区位功能、保护作用、景观特色的不同,进行不同群落类型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结构配置,主要分为地区示范型群落、各种环保型群落、观赏型群落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15.jpg图6 林带内自然式种植群落结构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40:10
14楼
主要景区
群落类型
群落功能
代表性植物群落结构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典型性群落
展示地带性植物
以上海地区落叶地带性植物为主的群落

生态湿地植物景观区
抗逆性群落
净化空气、抗外力侵扰
哺鸡竹+慈孝竹—贯众+玉簪—活血丹

湿地景观展示区
净化性群落
净化空气、水质,吸收重金属
垂柳+香樟—茭白+德国鸢尾+千屈菜

湿地景观展示区
固氮放氧群落
净化空气、释放氧气
栾树+大叶樟-红叶李-熏衣草+石竹-千屈菜+茭白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观赏型
观赏春花、体味季相变化
以绣球、八仙花春景为主的群落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抗风性群落
抵抗、减轻台风灾害
墨西哥落羽杉+女贞—鼠尾草+金边叶麦草—金叶苔草+细叶芒草—鸢尾+石蒜

林带地被景观展示区
杀菌保健群落
吸收有害气体,杀菌、保健
银杏—桂花—金银木+迎春—活血丹+蛇莓

屋顶花园景观区
增湿降温群落
缓解聚集广场的“热岛效应”
香樟+无患子+栾树-含笑+荷香+八仙花-杜鹃+美女樱

人工林地景观区
观赏型
观赏金叶、体味季相变化
以栾树、银杏为主的纯林群落

人工林地景观区
观赏型
观赏红叶、体味季相变化
以榉树、臭椿为主的纯林群落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41:12
15楼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本着"体现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增加绿化科技含量,创造出各种充满自然活力的植物景观,和体现上海地域特色的生态群落。
采用大规格乔木移植技术经验,在重点区域选用大乔木全冠种植,加快绿地成景和尽快发挥植物生态效应;草坪建立中应用橡胶粒子加强草坪耐践踏性,使用草坪植物营养抗剂来增加草坪耐践踏性,使草坪景观效果持续时间长,降低草坪维护管理费用;加大新植物品种引用和培育措施,使乔木、灌木、地被均匀色彩变化,保证植物景观设计色彩的渐变,实现上海地域特色中"春花"、"夏荫"、"秋色"的季相变化;探索具有功能、生态、景观等植物群落的配置方式,在营造世博植物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到公园单位绿地最大绿量化,建立良好的生态群落,使世博公园充满自然活力。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42:04
16楼
为了满足世博会期间高容量、高强度的绿地使用功能、达到会后城市公园绿地指标规定及人们使用功能需求,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对各类绿地指标制定出会间、会后两种设计标准,来解决世博会间、会后绿化指标的转换问题(表2);同时为了满足世博公园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创造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对乔木、灌木、地被的比例控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转换指标,将世博会期间的5:1.5:3.5转变为世博会后的5:2.5:4.5。
世博公园18个亮点:

1、"自然空调"能降温5℃
世博会举办期间,恰是上海最热的时候。烈日炎炎之时,走在园区中,就算打着阳伞,兜上两三个小时,恐怕也少不了汗流浃背。
不如去免费享受一番"空调"?走进世博公园内,可以明显感受到清风徐徐吹来的清凉感。由于紧靠黄浦江边,加上大面积的绿化布设,使得公园内的体感届时能比园区降低5℃,这里无疑是一个上佳的避暑休闲之地。
为何公园能如此凉爽?公园采用了"通廊"的布设,保证了江风能无遮拦地吹拂;另外,苗木的覆盖率达到了80%,起到了良好的遮阳蔽日效果;园内铺设的是透水地坪,利于水气蒸发带走热量。除此之外,草坪上还会设置一些雾喷装置,进行人工降温。通过喷雾、透水地面等措施,公园的温度大概要比世博园区的温度低5℃。

2、天然氧吧
按照规划,世博公园要创造出"自然而不失精致、时尚而不失传统、节俭而不失文化、舒适而不失生态"的氛围,定位为"中心城区的绿地、滨江的绿地、世博的绿地",提供真正有效的"氧气库"和舒适、健康的外部休憩空间。不仅如此,在园内,有形态、规格都高度统一的大乔木,如银杏、香樟、青枫、东方杉等;此外还有果树点缀园中,如山楂、橘树等,世博会闭幕式时是秋天,正是这些果树结果的时候;还有成片多彩的马蹄莲,世博会期间都会美丽多彩。

3、树中"狮虎兽"--东方杉
东方杉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还是优化空气的专家,这方面大大优于同地区生长的香樟和夹竹桃林,因此更能世博公园中6棵被誉为树中"狮虎兽"的东方杉,胸径都达45厘米左右,由墨西哥落羽杉、中国柳杉杂交而成。在有性生殖的世界里,交配通常只发生在同一物种内,像狮子与老虎交配侥幸产生狮虎兽的事是极罕见的。东方杉正是树中'狮虎兽',落羽杉和柳杉是不同属的树种。国际学术研究表明,不同属之间杂交,成功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些树种都像地球的活化石一样古老。该树具有形态优美,基本不落叶的优良习性。适应和满足城市环境的需求。

4、保留塔吊
世博公园的原址是上钢三厂和江南造船厂,为了体现地域文化的延续和体现原工业滨水文化的场地烙印,基地中原上钢三厂编号为504、508两个塔吊最终确定在原址的8号码头保留,改造成立体绿化,最终与卢浦大桥将成为上海的城市新地标,留下人们对滨水工业的记忆。

5、空中弧桥
在巨大的卢浦大桥下挑战性地创造了"空中弧桥",(大小桥呼应)弧桥给游客提供另一种游览路线方式和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世博公园外围的浦江美景,并诠释了"桥景"观元素的创造性运用。弧桥位于世博公园中部,飞跨景观水系,直达黄浦江边。该桥身造型优美,犹如雨后彩虹浮现于一片翠绿中。游人拾级而上,从大小不一的窗口中向外望去,真是步移景异,随后视野逐渐开阔,雄壮的黄浦江和卢浦大桥尽收眼底。

6、青枫
20棵从日本引进的青枫每一棵的身价达到10万元左右。为体现植物的多样性,第一批进口的世博专用苗青枫进场种植,为保证其成活率和恢复性,公园在对其选址、种植时间及种植和养护等方面均做了详细的组织方案,充分体现了世博园林设计及施工的水平。

7、用核桃壳保养名贵树木
用核桃壳保养名贵树木:在许多树木、地被植物根部,我们可以发现小核桃壳、大核桃壳和各种岩石的身影。这些都是用来降温保湿,让树木健康生长的材料。不仅树根部有降温保湿材料,每棵树根下的树穴里也有很多"营养物质"。树穴里埋着营养土、松针、珍珠岩、透气网袋等材料,让树木能够健康、快速生长。

8、大桥东西两侧风格迥异
世博公园在黄浦江浦东一侧绵延约1公里,跨越卢浦大桥两侧。当记者从卢浦大桥东侧走到西侧时,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和面貌。在卢浦大桥东侧,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高大的乔木,碧绿的草坪,紫云英等各色草花组成的小花园,园里还有樱桃、枇杷、柿子等多种果树,在明年世博会举办期间,这些果树正好依次结果,会让游客感到更加的"热闹"。热闹、精致、漂亮、丰富的色调是世博公园在卢浦大桥东侧段给人的感觉,西侧则展现了原生态的自然界。狼尾草、菖蒲、细叶芒等观赏草、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人工小河、叠水、溪流边,营造出种种野趣。总体而言,东侧由于离世博轴较近,将来附近游客较多,主要以红色为主,越往西,则越接近自然,颜色也变得淡雅起来。

9、千年防汛墙
因滨江而生的世博公园在设计中按城市防洪要求将基地设置为四个层次,除了50年、100年和千年防汛工程外还加设滨水台地,防汛墙可自然而然地"藏"在缓坡中,增加游客的"亲水空间",并在保证人流安全的前提下,让游客得以观赏和感受到黄浦江"一日两变"的潮汐景色。

10、自然的"生态水系"
自然式水系里丰富的水生植物配置营造出趣味自然空间,同时该处毗邻宝钢大舞台,可以为游客提供演出观赏点。

11、宝钢大舞台
宝钢大舞台是在原有上钢三厂特钢车间基础上改建,以3500座规模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以及相应的管理和配套设施为主体,能在世博会期间提供以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演出活动及各类非主流综艺表演,包括各参展国国家馆馆日、各省市馆日、各主题馆开馆日庆典及表演,及上海城市特色"天天演"活动等,并且与新建演艺中心在演出功能上达到错位互补,同时为所处世博公园提供了一处可供观演、休憩、娱乐的场所,完善了世博公园的功能。
改造厂房由主厂房和连铸车间组成,主厂房2000年建造,钢结构梁柱排架结构,面积8660平方米;连铸车间1987年建造,混凝土排架结构,面积2540平方米。改造后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2490平方米,地上二层,连铸车间建筑高度30米,主厂房建筑高度23米,主观众厅规模约3500人,小剧场约500人。

12、透水混凝土
利用一些再生资源作为铺设透水路面的材质,在保证路面的强度的情况下,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

13、可上人的耐践踏草坪
为满足世博期间世博公园8万人/天的极端人流,在人留密集的部分区域设置耐践踏草坪。从草种混播、基础处理、管理维护均进行研究,为解决大型集会的景观环境作出典范。

14、屋顶绿化
屋顶植物绿化大大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通过植物的蒸发作用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达到一定规模的屋顶绿化能降低整个区域的气温,结合服务建筑设计,在公园中将屋顶利用做成可上人的绿化景观设施,将活动、休憩与屋顶绿化结合在一起,增加人流停留休憩的平台空间。

15、节约投资
由于世博会基地为浦东钢铁厂,在建设前期大量厂房被拆迁,清理场地,建筑垃圾外运,世博公园从建设初期,开始贯彻勤俭办博、节约投资,在操作上减少外运建筑垃圾及内运土方量,用建筑垃圾分类填埋,来塑造世博公园地形,大大为园区工程建设节省了投资。

16、老码头保留改造
世博公园在前期方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场地的历史价值及节省工程造价,保留现有的码头并改造为亲水平台,一是减少码头的拆除费和运输费,二是增加观江平台面积,增强游客的亲水性。

17、绿地公园片区部对植物的技术处理
生物防控,以虫治虫。
绿地公园片区部自组建以来,组织研制了在园区绿地公园中实行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行动实施计划,先后在园区释放了针对钻蛀性害虫的天敌昆虫花绒寄甲;食叶性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使用了控制桔小食蝇的病原真菌卵孢白僵菌;采取了控制刺吸性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技术。通过这些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为世博园区创造"生态安全,景观优美,环境舒适"的环境保驾护航的目的。

18、和兴仓库
作为上海民族产业的早期建筑,和兴仓库见证了上海民族产业的发展历程,上海"和新化铁厂"与"汉阳铁工厂"同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钢铁企业。而建筑本身是上海早期城市工作场景的活化石。
建筑设计以保护、修缮原有风貌为主,通过对特色立面、疏散楼梯、结构形态的恢复和内部空间的再划分,有效的解决了风貌保护、防洪要求、景观视线等综合性难题,达到了保护与再利用的有机平衡。世博会期间,结合庆典广场的功能,"和兴仓库"设置适当服务设施,提供庆典活动所需要的后台服务功能,会后则以具有历史价值的休闲娱乐建筑得以延续。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42:43
17楼
世博公园首先是世博期间世博园区内的公共活动区域和标志性景观区,是能容纳高密度游人的展览型的绿地;其次是与城市绿地系统合理衔接的中心城区的大型滨水公园绿地。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和会期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的双重功能是相互冲突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指标,来统筹组织会期内的具体使用功能和会期后的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的实现。

分级防汛
场地安全是世博会顺利进行和永久性公园绿地建设的基础。黄浦江穿越中心城区,流归大海,是上海市防洪体系的重要环节,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要求黄浦江防洪需设置千年一遇的防洪墙,为满足公园游览、亲水性、感受日潮景观的需求,特将世博公园的防汛墙分级设置。为确保在特殊情况下世博会的如期开展,将防洪墙内用地占总用地的百分比也做出限定。用此限定性指标很好地解决了防洪与景观、会展的矛盾。

场地容量
世博公园规划建筑用地占面积的比率为8%,会间绿地率为50%,道路场地面积比率为42%;按现行《公园设计规范》,活动场地最小为5平方米/人,世博公园容量:(29ha×42%)÷5m2/人=2.44万人。但是会展时,预计世博公园平均日人流量为4万人次,最高人流量可达8万人次,只有扩大容量,采取安全措施,才能满足游人的交通集散和观光游览功能。
对策是:会间占地35%的绿地可做为临时集散场地;道路场地容量标准定为人均道路场地面积2.5平方米(按大型体育设施的设计规范为技术标准),达到极限容量;
扩大设计容量计算为:道路场地容量:(29ha×42%)÷2.5m2/人=4.87万人
绿地承担容量:(29ha×35%)÷2.5m2/人=4.06万人
场地极限容量:4.87万人+4.06万人=8.93万人
设计中应考虑会间组织大型活动时,在安全管理的条件下,人数控制在4万以内,安排疏散时间和通道、防灾、防人群踩踏的措施。

绿地指标
根据世博公园的高容量、高强度的展示绿地要求,兼顾会期内的具体使用功能和会后的城市公园绿地功能,世博公园绿地率制定会间、会后两种设计指标。世博会间绿地率不小于50%,会后不小于70%。
为体现生态世博、恢复基地自然肌理,根据上海的地理条件,满足世博公园高容量的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和创造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制定乔木:灌木:地被的比例,世博会间为5:1.5:3.5,世博会后为5:2.5:4.5,该比例可根据各方案的特点上下浮动 5%。

场地舒适度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场地环境,是实现人与人和谐、人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为此,设计任务书中制定了道路硬地遮荫率和座位数指标,来提供人性化的环境。遮荫率:遮荫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道路场地面积的百分率。遮荫物特指在世博会期间、人可进入的,可用于遮荫、临时避雨的绿化(分支点高度大于2.2米)和景观设施(净高大于2.2米)等,遮荫率须不小于25%。
场地中所有可用于休憩的座位总数即座位数。包括座椅设施、场地台阶(通道型台阶除外)、花坛边沿等可利用的座位,座位数在公园设计规范规定为游人数的20-30%,设计任务书中确定世博公园的座凳可与遮荫设计结合,必须不少于1万座。

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世博公园会期与会后的绿地功能的差异,设计任务书中制定了会间、会后两套设计指标,见表2、表3,要求设计方案能在会间、会后顺利转换。

交通组织
世博公园内部道路系统应与园区内的交通有机结合,并考虑同世博园整体规划相协调。在世博会期间,公园内将满足世博会游览车的行车需要,而在世博会后,原则上禁止社会车辆的进入,建议考虑尺度合理的景观道路,注意游览路线与其他功能性线路的衔接。
考虑游人的行为方式、感受,和立体交通、水上交通的需要,可设置多用途、多级别园路,形成功能齐备、分布合理的道路系统。
合理组织人流、物流、车流、船运等交通系统,协调好分流、等候、集会与疏散的关系,解决好区内外多样化交通方式的衔接。
跨越在世博公园中的"空中弧桥"

滨水岸线
世博公园要注重黄浦江两岸自然生态和人工生态的保护和利用,创造更舒适的人居环境。通过保育滨江生态湿地、关注浦江潮夕变化"还滩于河"。
做活"水"文章,利用防汛标高的分级和防洪墙标高内场地面积的不同比例,消化了防洪墙标高的落差变化,塑造高低起伏的滨江绿坡,保护和改善湿地等自然景观,在营造亲水空间的同时,充分体现对黄浦江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尊重,为21世纪人类城市建设和改造树立典范。
黄浦江水由后滩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后成为世博公园内的水系

正生态"技术
世博公园设计要诠释21世纪"人、城、自然"共存、共融,和谐发展的理念,需要有新设计思路、新生态技术的应用,设计任务书专项研究对此也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设计引导。展示世界最新技术成果也是世博会的基本功能之一。解决基地立地条件与"绿洲"生态目标的矛盾;防洪与亲水需求的矛盾;高强度人流、安全性与场地容量的矛盾等,都需要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实现设计目标,展示"正生态"技术。
设计任务书要求方案必须提供5个方面以上的生态措施、技术图示及产品渠道。如:垂直绿化技术和屋顶绿化技术;草地耐践踏与即时更换技术;土质改良等技术措施;生物物种选用、群落设计和保育技术;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技术;场地透水技术;节能产能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生态型新材料运用;夏季场地降温技术等。

绿化景观
实现"绿洲"生态目标,发挥植物生态功能,展示植被景观效果;以高大的乔木为骨架,以丰富多彩的湿生水生植物为铺垫形成"都市森林和滨江湿地"景观。
树种选用符合植被地理特征的适生物种;鼓励选用乡土树种;考虑基地条件规划合理的季相景观。考虑汛期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鼓励选用健康保健物种、特色种和新品种。
物种配置时应考虑展览期间的遮荫、等候功能,强化立体群落配置,体现生态、环保、节能、亲水、保健等功能要求的设计引导。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1:13:59
18楼
荷兰NITA集团是上海世博公园的设计方,几位参与世博公园项目的NITA集团设计师,向我们描绘了他们心目中的上海世博会和世博公园。
16.jpg
缤纷的休闲绿洲
(Niek Roozen尼克·诺森/荷兰NITA首席设计)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首次世博会,预计每天接待40万至80万游客,有望成为历史上吸引游客最多的一届世博会。世博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蒸汽压力锅,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感观印象和建筑创作。世博会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热量会消散,热情与喧嚣会暂时停息,浦江边的世博公园将成为都市中心一片宁静的绿洲。
世博园区中的世博公园将以其清晰的概念、有力的设计以及“绿色城市”理念而引人注目。
届时,你可以看到,世博公园一侧的地面标高被抬升了8米,形成一道巨大的绿墙,清晰地隔开世博园区内的其它形态和特征,并构成一个面向黄浦江的天然大看台,便于观众观看表演。另外一侧则向水体缓慢倾斜,远眺码头的历史遗存,与水体和旧时码头的独特景观共同构建一处令人神往的梦幻场所。
世博公园地面规划的灵感源自“水”,小径、长椅和小亭的布置如同浦江水般高低起伏。世博公园强化了“水”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一种自然的意象贯穿于整个区域。此外,由湿地植物和水泵组成的独特净化系统将对世博公园经流水进行处理。
园中树木茂密的枝叶为身处炎热上海的游客最大限度地提供遮阳之处。为改善城市及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树种的选择则注重了集尘和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吸收能力。
世博会,特别是世博公园将有助于上海城市形象的提升,并促进城市生活状况的改善。正如上海世博会主题所表述的那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放式公共绿地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世博公园将为聚居在其周边的人们提供一处优美而卓有成效的滨河花园。
17.jpg
参与世博公园建设是一种荣耀
(Kristian Koreman克里斯丁·赫尔曼/荷兰NITA设计师)

得知我公司提交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心绿地设计方案被采纳的消息后,我们深感荣幸和喜悦。NITA团队见证了中荷两国设计师多年的精诚合作,世博会项目将为我们在中国的事业增添至高无上的荣誉。
每次来到上海,我都能从这个充满激情和动力的城市中获取更多的活力。在我眼中,上海是传统中国情调与现代西方风格的美丽结合体。最近三年里,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中国,期间我们遇到很多人,他们的友好、热情及优秀的组织能力,使我在中国的工作变得异常愉快。
我曾担任过澳洲首都迎春花展、荷兰2002年园艺博览会的总设计师,这次能够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工作,我感到无比荣幸。这个项目组织得这么好,进展如此之快,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在荷兰,如要设计和建造这样一个公园,估计要花费八年左右的时间。而世博公园从完成概念设计那时起,至今只用了短短的6个月时间,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站在现场就树的种植情况展开工作了。我可以告诉你,树种植得非常好,很专业。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如此多的工作,世博公园的建设速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博公园的地面造型相对于广袤的周围环境,其比例尺寸感觉也非常好。在上面走一走或坐在新种植的树下,眺望船只往来穿梭的黄浦江,令人心情愉快。在这一刻,你已经可以感觉到这里宜人的氛围。我敢肯定,在世博会期间游客一定会有同样的感觉。他们将爱上这个地方,因为在令人激动的世博园区内,能够有片刻的时间坐在树荫下小憩,欣赏多姿多彩的植物,这种感受真是妙极了!
我很高兴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把世博会的绿地选在黄浦江岸边。我相信,在世博会后,这个公园一定会格外受人青睐。
18.jpg
世博公园让我们领略了上海的开放和高效
(戴军/荷兰 NITA董事、亚洲执行代表)

我想用两个词来形容这个项目和上海这个城市给我的深切感受,一是“Open(开放)”,二是“Efficient(高效)”。
“Open”,指的是文化的开放、观念的开放,还有审美的开放。我们的方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非常规的设计,我们在开始选定这个方向时虽然对中国文化、地域文化都有所考虑,但毕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所以也估计到了它的接受度和认同度的问题,但令我们非常惊讶的是,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众多的参与者均能够对方案有很好的理解和认同,并没有遇到我们预想中的排斥和对抗,这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上海文化的开放性、国际性和包容性。
“Efficient”,从参与方案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让我体验到了上海的高效率,在纷繁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地协调、推进、落实,项目组织者的高效率让我们叹为观止,让一切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国际化都市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发展跳动的脉搏。
19.jpg
精神性与自然性在这里激情碰撞
(于志远/荷兰NITA董事中国项目部设计总监)

“创新”,是时下设计界通用的专业用语,见诸于各种媒介。
面对世博公园这样的案子,如何创新,是一个挑战。每一个设计师都期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独具个性,希望为民众带来更好的作品,也可以说这是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我们发现,一种平衡被打破,另一种新的平衡才有可能被创立。比如,我们在世博公园中采用大片矩阵种植乔木的方式,这时,树木已不再是单纯的绿化植物,而成了一个装置,提供着一种体验。树木从被观赏的被动客体,转变为创造空间的能动主体,这正表达着自然力的雄厚。这种体验是超出大众想象的,巨大的尺度与黄浦江以及南浦大桥、卢浦大桥相呼应,将创造出一个新的平衡。
整个广阔的公园,被几种简单的元素控制,其形成的统一与单纯性,一目了然。乔木骨架、彩色地被、曲线流贯、滨江长廊,将人们的视线推向黄浦江,而地形的延展升起,更是全景式地展示着这一切。设计师的意图与精神在其中自然流露,公园的场所意义也充分凸显。
精神性与自然性在这里冲撞,其迸发的激情正是所谓的“滨水的绿地,中心城区的绿地,世博的绿地”。

20.jpg
“绿地本身就是一件生动的展品。世博公园将会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又一张名片。”谈到正在建造中的世博公园,上海市绿化管理局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化规划专项工程组负责人、局副总工程师张浪教授这样评价道。

规划合理,折射旧城改造理念
由于世博公园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是上海浦江两岸开发、旧区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也是上海新一轮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的重要地段。整个规划过程折射出的正是一部上海生态修复、旧城改造、产业调整的历史。如何对旧城区进行有效的再利用,优化老工业区产业结构,改善人口高密度区域人们的生活,成为了摆在规划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滨水“绿心” 城市生态点睛之笔
从上海城市绿化系统规划布局和系统层面来解读,世博公园的建设同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上海绿地系统规划中“一纵,两横”景观中的“一纵”——“黄浦江”滨水景观的重要节点,世博公园的规划建设促使上海绿地规划系统结构趋于完整。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赋予上海滨水城市不可剥离的自然格局。张浪笑言,纵观历史长河,好像黄浦江只要拐一个弯,就有一个大故事,每个转角往往会逐渐形成人群集聚处,而集聚的地方常常是广场或者绿地。而世博公园这块“绿心”恰好位于黄浦江拐弯处,地理位置优越。如此选择,可谓用心良苦,世博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们正是要将上海沿江绿带交还给大自然。
同时,呈带状的滨江公园不仅是浦江沿岸绿地,也是上海城市公共绿地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之间联系密切。世博公园将会成为一块与中心城区大型绿地浑然相成、不可或缺的结构型绿块。从上海市绿地版图上可以看到,历史上,整个浦东尤其是南部区域大型绿地资源奇缺。由于区域绿地服务半径过大,导致周边百姓赏绿观绿、户外休闲十分不便。而今,世博公园的诞生自然而然地扫除了这个城市局部区域大型公共绿地的盲点。
21.jpg
三元定位,打造城市公园绿地
从系统层面而言,世博公园有别于传统的大型城市公共绿地,除生态功能,这块“绿心”还承载着世博会展期间大型户外集会、大型参观者休闲活动及重点主题推广的功能。绿地的功能定位意义重大:
她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区的“博览”绿地——其博览意义将不仅体现在世博会中,也将辐射延展至世博会后;
她是重要的滨水绿地——由于上海本身是一个滩涂滨水城市,世博公园的选址也蕴含着珍贵的湿地资源,这就能保存住丰富的湿地原始自然片断;
她承载着我国工业文明的印记和城市文脉的记忆——基地内原工业及仓储用地遗址,在世博公园内也得到了相应的保留。
同时,世博公园也是一块高容量与高科技并存的城市公园绿地。所谓高容量,即比照世博会总体规划确定的7000万人次、日均40万人次、最高峰值80万人次参观者的总规模,世博公园作为公共开放空间,承载的平均用地容量比均值略高,其管理安全、使用规模的目标值高达4 万人,这就意味着,与世博会日均40万的均量人次相比,仅29公顷的世博公园一处就承担起了高达1/10的人流量。谈到高科技,张浪表示,世博会作为展示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进程的盛会,其园区绿化当然也要通过高新生态技术手段的支撑达到最优的效果。比如,雨水江水循环利用、垂直绿化等生态技术,将被全面吸纳到世博公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开发使用中,世界先进园林绿化及生态循环技术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得到集中体现。
22.jpg
见微知著,人性化的都市公园
此外,如何将世博公园这个开放式的空间营造成适合市民交往的人性化的都市会客厅,也是世博公园规划者绞尽脑汁的。通过大量比较,大家终于规划设计出了不同层次的空间,以满足团队及散客休憩、娱乐、沟通、交流等不同层面的需求。比如在园区不同方位开阔空间处设立标志性建筑或昭示性设施,为会展期间游客之间相互约见提供便利。
在城市应急避难方面,世博公园的前期规划同样未雨绸缪。园区内预留了地面及地下空间,供直升机急救、应急储存。无论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范,还是应急避难,对于应急用地比例和相关需求方面,规划都作了刚性的下限比例。以防洪为例,规划中就以20年、百年、千年防洪标准分别作出细致的规定,其中千年防洪标高以上用地面积要求不少于25%。

集思广益,科学发展贯穿始终
对于世博公园的规划建造,上海市园林绿化局和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集思广益,尽心尽力,站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战略的高度,以使世博公园建造对未来上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世博公园在规划与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体现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理念,力争平面、竖向及道路绿量指数等众多指标达到“绿量最大化”,同时兼顾到会后利用,不仅从机制上对会后利用进行严格控制,采取会中会后两套方案同时征集的措施,而且对乔灌草的覆盖比例、码头等大型设施的保留等方面,在任务设计书中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此外,对于会中会后两套方案的衔接和切换也做了大量精心的考量。世博会本身就是展示和传播创新科技成果与理念的大平台,因此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还将对都市生态园艺科技先行先试,大胆突破。
设想一下,2010年上海世博盛会召开之时,乘景观直升机环游上海,鸟瞰城市全景,母亲河畔那抹生意盎然的新绿将格外引人注目。世博公园的诞生,将为上海城市风貌增添又一抹亮色,成为上海的又一张都市名片。
回复
cjt040119
2010年10月27日 12:10:55
19楼
六月份去世博园 世博公园几乎还是空空如也 没有什么气氛和感觉……
在园内走 觉得收获最大的场馆内容多在城市实践区
回复
heyiyou
2010年10月27日 13:20:58
20楼
上海世博对于设计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学习现代建筑的发展和形式的平台!楼主的资料分析的很透彻!值得看!顶!
回复
cldzgr
2010年10月27日 13:37:39
21楼
看的我都想哭了!!!太感动啦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