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世博公园(图)
qinshu6
qinshu6 Lv.2
2010年10月27日 08:51:11
来自于生态园林
只看楼主

世博公园,作为世博园区最生态、最怡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吸引了世人大量的眼球,更受到园林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上海未来的“绿肺”,世博公园也将被永久保留下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抹绿色。项目背景:依据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公园是具有生态风景、科教文化、户外观演等功能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是具有安全疏散、游憩等候、会间会后展示与纪念等功能的世博绿地;是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等功能的滨水型绿地。

世博公园,作为世博园区最生态、最怡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不仅吸引了世人大量的眼球,更受到园林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作为上海未来的“绿肺”,世博公园也将被永久保留下来,成为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抹绿色。
项目背景:
依据上海世博园区总体规划,世博公园是具有生态风景、科教文化、户外观演等功能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是具有安全疏散、游憩等候、会间会后展示与纪念等功能的世博绿地;是具有生态保健、亲水游憩、水上休闲等功能的滨水型绿地。
世博公园总体规划将"滩"的自然形成有机论和"扇骨"的骨架肌理体系作为设计理念,用"滩的形成"对地形进行演绎,创造变化丰富的自然式地貌。堆土造坡既满足了防洪及立体交通要求,又使公园地形有丘陵起伏之势,并在模拟的自然山体间引入曲折的水系,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山水相融相依的地理环境。

世博公园概况:
位置: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庆典广场
面积:约23公顷(被世博轴及演艺中心分为东西两部分)
设计单位:荷兰NITA集团
绿地率:58.8%
定位:永久性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滨水的绿地、世博的绿地
主体结构:形如打开的中国传统折扇
主要植物:银杏、香樟、青枫、东方杉等乔木,山楂、橘树等果树,多种鲜花,共计600多种园艺品种
后续利用:永久保留

http_imgload.jpg

免费打赏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8:52:10
2楼
由荷兰Nita公司和上海园林设计院联合设计的世博公园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扇和上海滩。如果站到卢浦大桥等高处就能清晰地看出扇形地形和滩的感觉。
扇:从高空俯瞰,世博公园就像一把巨型的绿扇,抬升的扇形基地是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为扇骨,整个公园沿黄浦江面缓缓升起并展开,如同中国传统折扇优雅地在轻舞的微风中打开,在雅致的扇骨下呈现出立体的画卷。乔木引风林由4500多棵珍贵树木组成,呈矩阵排列,整齐得从第一棵树几乎看不到最后一棵树。在一个树阵和另一个树阵间则是碧绿的草坪,草坪就是每根扇骨间的通道,起到通风和流线的感觉。
滩:园内一撮撮地被植物组成了一个个的"滩",舒缓的绿地草坡一直延伸至黄浦江边,营造出自然清新的"滩"景。花木扶疏,清风吹拂,江水和行船就像画一样从眼前流过。世博公园,让遥远的'上海滩'景观得以重现。从拥挤杂乱的工厂和码头重又变为江滩,这正是上海发展的历史缩影。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8:53:25
3楼
1.项目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系统布局
2.1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8:55:12
4楼
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浦江边亮丽的植物虹。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08:56 编辑 ]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9:02:16
5楼
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西端后滩基地保留着原生的滨江湿地,能在黄浦江边创造一段生态湿地,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滩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湿地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端生态湿地的联接,达到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微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中部区域主要人流出入口地段、高架立交体系周围以及与城市道路相邻的开放绿地内,主要以植物结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间,并利用大片草坪及地被植物。从空间上给人以宽敞舒适的视觉享受,同时也有利于世博会节日气氛的营造。在人流聚集较多的场所,如庆典广场等大型集散场地周围解决处理好场地透水技术的同时,将部分草地种植为耐践踏草坪保证人流在高密度时可在草坪上休憩等候。
工业文明展示区中将部分用于码头货物运输的工业吊塔进行功能转换,形成多层次的空中立体绿化展示。
在公共演艺中心与空中立体花园之间,以硬地树阵的方式保证游人的停留与休憩。在改造时保留原工业时代的烙印,使用先进的垂直绿化科技,进行绿化城市的展示。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09:03 编辑 ]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9:04:22
6楼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设计以绿色深浅不一的常绿树、落叶树、针叶树、阔叶树配以按冷暖色调组合出美丽色彩图案的地被植物,呈现出赋有渐变退晕效果的韵律景观。
植物美最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叶色,绝大多数植物叶的叶片是绿色的,但植物叶片的绿色在色度上有深浅不同,在色调上也有明暗、偏色之异。这种色度和色调同时又随着一年四季变化而不同。如垂柳的初发叶时由黄绿逐渐变为淡绿,夏秋季为浓绿。春季银杏叶子为绿色,到了秋季则变为黄色。五角枫叶子在春天先红后绿,到秋季又变成红色。公园上层乔木林正是运用叶色的变化组合成多变而有趣味的园林景观。

公园绿地下层地被利用植物色相的差异,形成由西区冷色逐渐过渡到东区暖色的序列景观,创造出和谐、温和的气氛,加之以明度、彩度的差别运用,达到丰富多彩的调和状态,形成既有统一又有退晕效果的渐变景观。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09:07 编辑 ]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9:08:47
7楼
3.1植物群落主体空间、时间的构成
在植物群落总体设计中,考虑到世博会间高容量的人群密度,注重下层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减中层灌木体量,强化上层混交乔木林的态势,以增加乔木覆盖遮荫率。在市中心区多建乔木林,艺术地再现地带性植物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可以减缓热岛效应,增强绿岛效应[1]。同时大树地坪的配置模式可以提高公园有限土地的利用率,世博会后为市民提供开阔的活动场所。在植建乔木林时,合理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植物新品种,突出上海城市绿地的地域特色。从而构成乔、灌、竹、草、藤的复合群体,提高群落空间的稳定性[2]。(如图6)
http_imgloadCAZO8K0S.jpg(图6)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又是空间艺术形式的表现,它利用简洁明快的乔木列阵和曲折变化的灌木色带,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形成一条条丰富而有韵律的林冠、林缘曲线,划分出变换多样的空间模式,起到了美化和协调周边环境的创造作用,产生虚实结合的意境效果。同时在大量草坪形成的绿色基调上勾勒出丰富多彩的色块,不仅视觉上自然活泼,高低起伏的植物又造成含蓄莫测的景观幻觉,扩大了园林空间感。
植物的叶容、花貌、色彩、芳香、树干姿态的变化构成了"春花含笑"、"夏绿浓荫"、"秋叶硕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观。植物时序的变化极大的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设计结合层次分明的空间形式,将不同时期的观形、取色、闻香、品味及听声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组成了三时有花、四时有景的园林风光。春天樱花、桃花繁花似锦;夏天合欢、栾树密闭成荫;秋天正值果期的悬铃木、叶色金黄的银杏树,配以常绿的广玉兰别有一番繁茂昌盛的景象;冬天苍劲的黑松、孤傲自赏的梅花,配以色彩红艳的山茶,平添几分盎然的情趣。这种春花烂漫、夏季浓荫、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季相变化增加了群落的景观效果。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09:52 编辑 ]
回复
luchaopp
2010年10月27日 09:17:05
8楼
学习 、这种太大师了,不适合我初学啊!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09:59:25
9楼
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是绿地稳定、高效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有限的城市绿地中建立尽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生态园林的必由之路。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通过丰富的植物物种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将园区建成一个植物种源库,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归纳世博公园绿地的人工生态群落类型,主要分为观赏型、保健型、科普知识型、文化艺术型、环保型、生产型等,具体分析如下表:
http_imgloadCACH42LC.jpg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10:14 编辑 ]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09:26
10楼
在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本着"体现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合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各种现代化的植物群落景观。
位于工业文明展示区的空中立体花园巧妙地运用了机械原理,将四个塔吊组成一组,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辅助设置水平垂直交叉的观光交通体系,运用轨道的水平运动及吊塔的垂直运动,组合出立体的运动方式,产生许多趣味性极强的体系,在运动的平面中种植些色彩艳丽的地被类植物,在垂直面也引进先进材料进行城市立体绿化展示,成为上海甚至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花园,给人一个休息娱乐空间,一个怀旧历史、展望未来理想去处,同时成为了上海又一个独特的彩色风景。(如图7)
07.jpg(图7)
在世博公园耐践踏草坪设计中主要通过三个标准加以衡量:混合草种、基地和草坪维护管理。草种混播:综合考虑上海的气候(气温从冬季的-8°C到夏季高湿度的35°C),病虫害的风险以及草坪的再生能力,将混合草坪的成分定为狗牙根和高羊毛。基地: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良好的排水系统,至少有三米的厚度,包括一层M3C砂层,厚度25-30cm;一层有机物填充的运动技术层(主草层),厚度15cm;附加的材料可以加强稳定性,最后在顶层种植草皮。维护管理:草坪的喷淋系统能定时进行灌溉,比如POP-UP系统。它能跨越草坪上的任何障碍物,而不需要借助拖拽水管等措施来实现灌溉,同时用规律的施肥来保持耐践踏草坪的营养。(如图8、9)
08.jpg(图8)
09.jpg(图9)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10:13 编辑 ]
回复
qinshu6
2010年10月27日 10:23:16
11楼
上海世博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在遵循总体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将协调城市与世博园区、公园与场馆关系,解决世博会期间高容量人流集散停留和会后城市公园绿地功能相冲突的矛盾,恢复和塑造自然生态景观,形成可持续发展公园生态系统定为设计目标。
植物景观设计理念为:用扇骨的形式种植乔木体系,与城市和园区规划肌理一致,将世博园区与黄浦江紧密衔接,创造特色滨江景观及序列性的植物景观;用滩的趋势将绿化、场地、水体及设施等内容有机融合;用灌木、地被群落景观塑造滩的形成肌理,依托地形设计创造各种类型植物的生理环境,营造丰富多姿的植物生态落。
10.jpg 图 1 设计理念分析

[ 本帖最后由 qinshu6 于 2010-10-27 10:24 编辑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