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多个口袋公园让你在转角遇到美
极恶都市
2024年06月21日 13:26:10
只看楼主

来源:现代园林


家门口的路走过千百回,再熟悉不过了。不知哪天起,路边街角突然冒出了一个口袋公园,让大家在平凡的生活中享受“转角遇到美”的惊喜。

京城的口袋公园越建越多,却并非千篇一律,而在因地制宜地迭代。它们散落各处,弥补了这座超大城市中生态、休憩、文化等空间的不足,为城市、为生活带来了宝贵的“方寸之美”。


 关键词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是个舶来概念,源于1963年5月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一场展览会。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口袋公园的正式诞生。它的面积仅占纽约中央公园的八千分之一,但年平均面积游客量是中央公园的2倍。

具体到北京,“口袋公园”指的一般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胜古北里24号楼共享花园的植物,都是邻居们从家中搬来装饰花园的。北京晚报记者 武亦彬 摄


 

通州紫荆雅园的居民亲手栽下花草。何建勇 摄 ▲


 成规模

边角空间开辟出610多个公园

这个夏天,酒仙桥冒出了一个口袋公园。它位于驼房营西里社区南门对面、酒仙桥南路旁,面积大约200平方米。

早晨和傍晚,公园最是热闹,不少居民都来遛弯、聊天、打太极。“你看,这背景墙上画的是古代骆驼驮运漕粮进城的场面。上次我还带小孙子来这儿,给他讲这故事呢。”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到了傍晚,背景墙上“驼房营口袋公园”7个大字和漕粮进城的画面还会亮起,立体精致。置身其中,让人仿佛也融进了“画里”,成为一名赶驼人。

酒仙桥早已是建成区,哪儿还有空间开辟公园?其实,口袋公园所在的三角地原本有一处违建,街道对其依法拆除后,根据社区居民的建议,才决定以“绿地延伸、文化嵌入、功能辐射”为设计理念,营建一处可穿行、可休息的“城市客厅”。

首都北京是“千园之城”,1065个公园遍布城乡,其中有历史名园、城市公园,也有郊野公园、绿隔公园。除了这些大手笔的公园,京城还有好几百个“口袋公园”,它们面积很小、选址灵活,形式也多样,是距离市民最近的绿色空间。

经过几年的建设,全市已经有了610多个“口袋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大街小巷。到今年年底,全市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将达到91%,这意味着九成市民能够出门见绿。

城市里挤出“口袋公园”,利用的大多是不起眼的边角地。比如闲置空地、小违建腾退地、立交桥下空间等。因此,每建成一处口袋公园,或许就意味着消除了一个脏乱差的地方,也就有更多居民可以推窗见绿,移步进园。

 

▲东美园美景。北京晚报记者 邓伟 摄

 

今夏,常营附近新添一个口袋公园。董文辉 摄 ▲


 功能全

“口袋”承载居民多重梦想

“口袋”里要装什么?头一个肯定是绿色和生态。不过,随着市民需求愈加多元,近年来,口袋公园的功能渐渐多了起来。它不光是家门口的小公园,也可能是社区活动的场地,或许被植入了体育、艺术的基因,甚至有时候也会变成热闹的商业市集。

点位①

东城区东美园

公园主打 “艺术欣赏”

今年5月,东城区多了一处艺术范儿十足的口袋公园——东美园。东美园约有3000平方米,因地处中国美术馆东侧而得名。

东美园的所在地称得上寸土寸金,被中国美术馆、隆福寺、嘉德艺术中心三大艺术文化地标紧紧围绕,且处于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范围内。

园子没有“辜负”这样好的地段,其核心是一座简洁大气的环形艺术之桥,向内围合出一个拥有苍松、竹林、曲径的静谧花园。最让人感到惊艳的是,东美园以“开放美术馆”为理念,《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玫瑰色果浆》《踢毽子》等名家艺术雕塑点缀其间。

公园原址曾是地铁用地,地铁建成后,东城区将其盘活,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绿化美化。如今的东美园是一个城市艺术空间,雕塑与绿化、自然美与艺术美、游园休憩与旅游地标,在这里相融共生。与此同时,东美园西侧紧邻美术馆书吧,书吧外还设置了室外休闲空间,人们可以看书、买书画、喝咖啡、赏美景。


点位②

丰台区同仁小园

公园主打 “中医文化”

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赵公口桥区附近,一块废弃的绿地在去年秋天变成了“百草园”。

它长为230多米,宽不到30米。这片狭长的地块位于同仁堂制药厂西墙外,多年来绿化单一,铺装简陋,围墙座椅等设备设施也显得老旧。路过的人很多,但愿意在此休憩的很少。

2023年,在满足基本通行功能的前提下,丰台区利用围墙、树下空间、城市家具、趣味照明等,在这里打造了同仁小园。园中种植了薄荷、蒲公英、金银花、黄芪、白术、决明子等20余种、千余株中草药。林下还栽种了800多平方米地被,如麦冬、鸢尾、金光菊、玉簪等,也都是中草药。

未来,东铁匠营街道还将携手丰台区科信局,共建同仁小园科普示范项目。通过实景展示和AR+VR技术,为小园融入沉浸式全龄互动科普功能。统筹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丰台区康复医院等中医康养资源,建设中医康养志愿服务队,持续开展中医康养文化公益活动,为居民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中医药服务,建成“15分钟中医康养服务圈”。


点位③

朝阳区安贞拾光主题广场

公园主打

“商业市集”

安贞拾光主题广场位于北三环,在附近居民的口中,这里是“老华联”的门前广场。如今,这里不但改了名,还成了远近知名的打卡地——春天的油菜花,秋天的粉黛乱子草,都在短视频平台上挺火爆。

火爆是因为稀有。就拿油菜花来说,它们往往生长在乡野间,安贞不但把一大片油菜花栽进了城市里的口袋公园,而且还是特意从外地引进的五彩油菜花。春天开花时,有黄的、粉的、紫的、绿的……如此别致的油菜花,不火才怪!

今春油菜花开放时,拾光主题广场举办了一场油菜花市集,设了好几个打卡点,前来拍照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13个省市的美食特产也集中亮相,让人们在饱览美景的同时还能大快朵颐。

 

▲安贞拾光主题广场的油菜花市集。北京晚报记者 程功 摄

 

通州紫荆雅园的居民在花园里留影。何建勇 摄▲

 

▲胜古北里24号楼前,老街坊们在共享花园乘凉聊天。 北京晚报记者 武亦彬 摄


 聚爱心

街坊们组队打理花园

口袋公园虽小,建设和管理难度却不小。在“花园城市”建设中,本市提出“人人都是园丁”,号召广大市民和社会单位一同参与绿化美化,用双手让城市变成一个大花园。

点位①

通州紫荆雅园

邻里共建微花园

今年5月,通州紫荆雅园社区的月季园小区有了一处微花园。

当天一早,居民们就在居委会的引导下,撸起袖子开始栽花种草了。有人蹲下身子,精心种下鲜艳的草花,也有人挥锹刨坑,栽下了树状月季、榆叶梅等乔木。来自双秀公园的园艺师陈秀海也在现场,手把手教大伙儿如何种植、养护。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被居民张文霞用手机定格下来,发送到了自己的微信花友群,惹得好多群友羡慕。张文霞特爱养花种草,家里的阳台也被打理得像个小花园。“阳台的光照不够,通风也不太好,所以很多喜欢的花在家里养不了。比如我种过的矮牵牛,一直光长叶子不开花。”她说,有了社区微花园,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个把小时的劳动后,社区微花园就在边角绿地上呼之欲出。它只有百余平方米,却有50多种花草落地生根。其中,既有常见的月季、松果菊、山桃草、绣球花,也有绿化带里不常见的火炬花、蓝盆花、马缨丹、簇花石竹……花草错落,色彩交织,美得像一幅画,居民们纷纷合影留念。


点位②

朝阳和平街街道

社会单位参与共建

和平街是老街道,可用空间少、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少。为破解绿化难题,街道对辖区可利用小微空间盘点梳理,邀请居民和社会单位协商,推进花园建设。前不久,22处口袋花园亮相了。

在胜古北里24号楼前,老街坊们在“鸟语花香”共享花园内消闲。住了15年的居民李京慧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块失管多年的荒废绿地,堆放了各种杂物,影响小区环境的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街道开启了荒废绿地改造,社区党委召开本楼党员、楼门骨干、居民、产权单位等多方参与的议事协商会,邀请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垃圾和杂物清理了,补种了花卉,邻居们自己布置了植物角,家里养不好的花草都送过来,不仅有人帮着照看,还装点了花园,爱养鸟的把鸟也养在植物角旁,社区还增设了鸟舍,大家一合计,干脆就命名为鸟语花香园!”李京慧说。

街道发动社会单位开展花园认养,从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支持做好花园的维护。目前已经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日友好医院、首华物业等社会单位认养花园8个。在共享花园内,扫一扫信息牌上的二维码,可进入街道的小程序,居民发现花园存在占用、枯萎、垃圾等问题,可以及时进行问题反馈。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