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WE 计算分析中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
王友健
王友健 Lv.12
2010年10月14日 08:47:19
只看楼主

SATWE 计算分析中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对于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整体性能进行控制:1.水平位移限值(层间位移)高规4.6.3 条 按弹性方法计算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宜符合以下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不宜大于表4.6.3 的限值;高度等于或大于2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的限值不宜大于1/500;高度在150m~250m 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的限值按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SATWE 计算分析中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
对于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整体性能进行控制:
1.水平位移限值(层间位移)
高规4.6.3 条 按弹性方法计算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宜符合以下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不宜大于表4.6.3 的限值;高度等于或大于2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的限值不宜大于1/500;高度在150m~250m 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的限值按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注意:
a.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μ 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
b.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2.位移比控制
《高规》4.3.5 条规定,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 倍;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最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的1.4 倍。
注意:
a、这条要求主要是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
b.若结构中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或定义了弹性楼板,那么,程序输出结果与规范要求不同,此时,需要由设计者依据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的分析结果。
c.查看这个比值须是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并强制假设在刚性楼板下的情况下;
d.这个不是硬性指标,是计算方法的问题。规范中的各种位移比实际上是来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不能太大的,扭转效应只有在刚性楼板的假定下才有意义,可以想象,如果不考虑刚性楼板假定,那么楼板薄弱的地方位移就会偏大些,楼板强的地方位移就会小一些,这些都是局部的变化,用这样的位移算出来的位移比是毫无意义的,不能反映整个结构的扭转情况,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应该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进行。
3.周期比控制
《高规》4.3.5 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注意:a、这条要求主要是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b、提醒大家解决扭转,要注意做好加减法。
4.层刚度比控制
(1).《高规》4.4.2 条及《抗规》3.4.2 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如不满足则应按薄弱层对待。
(2).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的要求:《高规》附录E 及《抗规》附录E规定:
a.底部大空间为1 层时,其转换层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宜为1,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
b.底部大空间层楼大于1 层时,其转换层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宜为1,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c.当转换层设置在3 层及3 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3).《高规》5.3.7 条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表4.6.3 楼层层间最在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
△μ/h 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力筒、板柱—剪力墙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1/250)
注意:
a.当地下室不能满足嵌固部位的楼层侧向刚度比规定的,有条件的,可增加地下室的侧向刚度。
b.没有条件时,将主体结构的嵌固部位下移至符合要求的部位,如筏形基础顶面或箱型基础顶面。
5.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的控制
《高规》5.4.4(强规)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ΣGi
(2)框架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Dj>10ΣGi/hi
注意:
a. 计算完后设计可查看SATWE 文本文件“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查看是否满足要求。
b.大量的工程经验说明:只要高宽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其整体稳定性总是满足的。但设计时,对于高宽比超限的结构要特别注意。
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控制
《高规》8.1.3 条及 《抗规》6.1.3 条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部倾覆力矩大于结构部倾覆力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否则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采用,程序按《抗规》6.1.3条的条文说明给出了框架部分承担的的倾覆力矩的计算方法Mc=ΣΣVijhi 设计者可查看SATWE 文本文件“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WMASS。OUT”,查看是否满足要求。
免费打赏
jzgrwx
2010年10月14日 13:55:11
2楼
不错 谢谢楼主
回复
sluznge
2010年10月22日 17:42:04
3楼
我是新手,在这里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victory:
回复
mcs001
2010年10月23日 11:05:29
4楼
多么美妙的总结,收藏了,谢谢啊!:victory: :handshake :call: :time:
回复
chen13033576
2010年11月05日 00:04:09
5楼
不错 谢谢楼主 受教了
回复
wzm1018
2010年12月07日 11:45:19
6楼
周期比 位移比都是看文本信息哪里呢??
回复
lukx
2010年12月07日 13:05:07
7楼
计算时几个比是必须要看的。位移比,刚度比,周期比,剪力比,轴压比,剪重比,层间位移比。
回复
huake.1709
2010年12月07日 22:51:49
8楼
不错 谢谢楼主 受教了
在这里学习啦,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ststat1
2010年12月09日 08:47:50
9楼
SATWE 计算分析中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

SATWE 计算分析中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
对于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整体性能进行控制:
1.水平位移限值(层间位移)
高规4.6.3 条 按弹性方法计算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宜符合以下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不宜大于表4.6.3 的限值;高度等于或大于250m 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的限值不宜大于1/500;高度在150m~250m 之间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μ/h 的限值按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限值线性插入取用。
注意:
a.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μ 以楼层最大的水平位移差计算,不扣除整体弯曲变形。
b.抗震设计时,本条规定的楼层位移计算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2.位移比控制
《高规》4.3.5 条规定,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 倍;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最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 倍,不应大于该楼层的1.4 倍。
注意:
a、这条要求主要是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
b.若结构中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或定义了弹性楼板,那么,程序输出结果与规范要求不同,此时,需要由设计者依据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的分析结果。
c.查看这个比值须是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并强制假设在刚性楼板下的情况下;
d.这个不是硬性指标,是计算方法的问题。规范中的各种位移比实际上是来控制结构的扭转效应不能太大的,扭转效应只有在刚性楼板的假定下才有意义,可以想象,如果不考虑刚性楼板假定,那么楼板薄弱的地方位移就会偏大些,楼板强的地方位移就会小一些,这些都是局部的变化,用这样的位移算出来的位移比是毫无意义的,不能反映整个结构的扭转情况,所以计算位移比时应该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下进行。
3.周期比控制
《高规》4.3.5 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 之比,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本规程第10 章所指的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85。
注意:a、这条要求主要是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b、提醒大家解决扭转,要注意做好加减法。
4.层刚度比控制
(1).《高规》4.4.2 条及《抗规》3.4.2 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如不满足则应按薄弱层对待。
(2).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的要求:《高规》附录E 及《抗规》附录E规定:
a.底部大空间为1 层时,其转换层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宜为1,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3。
b.底部大空间层楼大于1 层时,其转换层上、下层侧向刚度比宜为1,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c.当转换层设置在3 层及3 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3).《高规》5.3.7 条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表4.6.3 楼层层间最在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结构类型
△μ/h 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力筒、板柱—剪力墙 1/800
筒中筒、剪力墙 1/1000
框支层 1/1000
多(高)层钢结构 1/300(1/250)
注意:
a.当地下室不能满足嵌固部位的楼层侧向刚度比规定的,有条件的,可增加地下室的侧向刚度。
b.没有条件时,将主体结构的嵌固部位下移至符合要求的部位,如筏形基础顶面或箱型基础顶面。
5.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的控制
《高规》5.4.4(强规)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EJd>1.4H2ΣGi
(2)框架结构应符合下式要求j>10ΣGi/hi
注意:
a. 计算完后设计可查看SATWE 文本文件“ 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查看是否满足要求。
b.大量的工程经验说明:只要高宽比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其整体稳定性总是满足的。但设计时,对于高宽比超限的结构要特别注意。
6.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控制
《高规》8.1.3 条及 《抗规》6.1.3 条规定:抗震设计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部倾覆力矩大于结构部倾覆力的50%时,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否则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采用,程序按《抗规》6.1.3条的条文说明给出了框架部分承担的的倾覆力矩的计算方法Mc=ΣΣVijhi 设计者可查看SATWE 文本文件“结构设计信息输出文件WMASS.OUTWMASS。OUT”,查看是否满足要求。
回复
limin05
2011年03月11日 11:12:36
10楼
SATWE 计算分析中结构整体性能的控制
回复
limin05
2011年03月11日 11:13:08
11楼
不错 谢谢楼主 受教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