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影响了“我”的科学素养?
shang-rila
shang-rila Lv.12
2010年07月16日 22:15:15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经常是正向思考问题:做什么才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于是,提出了强化媒体科普宣传、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改善科普活动效果等措施。我们很少反向思考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那么顽强地信神信鬼?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接受不了科学知识和思想,却一味吸收迷信糟粕?如果我们能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科普工作应当会出现新局面。   比如,家长对孩子肯定有影响。家长若是虔诚地逢庙必烧香,就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可能成为虔诚的香客。又比如,民间流传着关于去某个庙、某个刹许愿特别灵验的种种说法,甚至有些干部都相信这种说法,他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升迁而去烧香许愿,升官愿望实现后再去还愿。这种行径影响到的就不仅仅是此人的后代,甚至还会影响其部属和同事。

  在科普工作中,我们经常是正向思考问题:做什么才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于是,提出了强化媒体科普宣传、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改善科普活动效果等措施。我们很少反向思考问题:为什么有些人那么顽强地信神信鬼?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接受不了科学知识和思想,却一味吸收迷信糟粕?如果我们能清楚地回答这些问题,科普工作应当会出现新局面。
  比如,家长对孩子肯定有影响。家长若是虔诚地逢庙必烧香,就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孩子长大后也可能成为虔诚的香客。又比如,民间流传着关于去某个庙、某个刹许愿特别灵验的种种说法,甚至有些干部都相信这种说法,他们为了自己的仕途升迁而去烧香许愿,升官愿望实现后再去还愿。这种行径影响到的就不仅仅是此人的后代,甚至还会影响其部属和同事。
  再如,采取某些迷信手段后,一些人的健康状况有所好转,便觉得这些迷信手段很好。遗憾的是,没有人或很少人耐心去做切实有效的说服开导工作,帮助他们分析一下:第一,身体是否真的好了?短暂的主观感受有时是不可靠的,也许还需要一些医学指标来辅助说明。第二,如果身体真的好了,是不是原先长期服用的药物的效果?有人吃完第四个馒头后感到吃饱了,就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我干吗吃前面那3个馒头?”大家都会觉得此人可笑,但为什么类似的思维就不觉得可笑呢?第三,如果身体真的好了,能肯定是那些迷信手段的作用吗?事实上,只要坚持早起锻炼,生活中心平气和,也许不管练什么功、做什么操都有类似的效果。
  他们太需要如此这般的分析了。没有这样的耐心工作,是很难真正说服他们的,或者说,是很难提高这些人的科学素养的。与此相反,据笔者所知,有人就用迷信的做法来对付迷信的行为。可以想象,经过这样的“说服”,那些科学素养不高的人怎么会如期望的那样脱胎换骨!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我们的专业科普工作者和科普热心人,已经唱了不少“阳春白雪”,表现在他们制作、创作、译介了不少面向已经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受众的好节目、好书刊、好作品。可是,对那些真正让老百姓困惑不解的问题,诸如“某人求佛保佑,怎么就应验了”之类的问题,我们又做了什么?应当说太少太少。做这类事是不容易出彩的,是不容易拿奖的,但确实是功德无量的,因为只有正向灌输(这是肯定需要的),没有反向疏导,只能是事倍功半。
免费打赏
雨后悠悠看晚晴
2010年07月16日 22:17:21
2楼
当物质需求都无法满足时,谈何精神需求。是谁影响了我的科学素养,是社会。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