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南京绿博会实景赏析-楼牌、标志牌
karting
karting Lv.13
2005年10月21日 21:54:16
只看楼主

本文是连接[原创]南京绿博会实景赏析-小径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759_202720_1.htm)的。 这次南京绿博会上,我发现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楼牌、标志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出场的是这次绿博会大门口。

本文是连接[原创]南京绿博会实景赏析-小径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759_202720_1.htm)的。
这次南京绿博会上,我发现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楼牌、标志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出场的是这次绿博会大门口。

1129902843840.jpg

免费打赏
karting
2005年10月23日 12:14:07
22楼
远看沈阳的金黄色牌楼很漂亮,一近看。粗糙了...
回复
karting
2005年10月23日 12:23:24
23楼
姑苏园特色是小中见大、精细秀雅。
看这门配的花窗,美,就一个字。
回复
karting
2005年10月23日 12:31:35
24楼
吃午饭啦:)
未完待续。
回复
karting
2005年10月24日 21:21:31
25楼
宁波园是以“走近宁波、绿色宁波、生态宁波”为主题。
宁波园的景墙“帆”之造型体现宁波现代滨海城市,十分醒目。


回复
tianyuan256
2005年10月24日 21:35:20
26楼
非常好的资料,收藏了。谢谢~~
回复
karting
2005年10月24日 21:41:40
27楼
不知道本论坛有多少人喜欢看京戏,京戏有一出叫《苏三起解》,里面有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
山西园子以山西洪洞大槐树做门牌,实在是太贴切了。
以下我引用:“《魂系山西》,李镇西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洪洞大槐树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仍,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据我老家的村民说,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以充实北部边防的,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边防巩固,社会安定。

  民国二年,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碑亭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八十年代初,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些有关迁徙的故事。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命山西巡抚张锡銮率卢永祥第三镇兵进攻山西革命军,所到之处肆意抢掠。到洪洞后,士兵来到古大槐树处,纷纷下马罗拜,互相传言:“回到大槐树老家了。”不但没抢掠,而且将财物供施于大槐树下。大槐树“御灾抗患”之功为人们所称道。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迁民到了新的居住地点,一片荒野,只好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建屋造房,开荒种地,不论干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栽种
回复
karting
2005年10月24日 21:44:40
28楼
石油园其艺术性让我一时半会还没有理出思路,该园对于企业宣传倒是挺到位的。
门楼很大,还立着铁人王进喜的雕塑。
回复
karting
2005年10月24日 21:46:31
29楼
《南京绿博会实景赏析》系列-楼牌、标志牌已经完。

下文
《南京绿博会实景赏析-我看实景》即将出笼。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回复
tianya811025
2005年10月29日 21:09:55
30楼
呵呵
楼主一定不是一般的人物啊,图、文、人均佳,期待中......
回复
nyyjg
2005年10月30日 12:08:22
31楼
楼主的资料很精彩!看楼是的贴子,是一种欣赏也是一种提高!!谢谢了,期待楼主新作!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