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
mnilq_82
mnilq_82 Lv.4
2010年07月01日 11:55:22
来自于水处理
只看楼主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文件比较大,这里无法上传,我上传到了我的易盘里,点下面链接下载即可。是扫描版的,希望有文字电子版的同行无私奉献。易盘下载:http://www.163pan.com/files/30v000o0c.html文件名称: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文件介绍: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文件比较大,这里无法上传,我上传到了我的易盘里,点下面链接下载即可。是扫描版的,希望有文字电子版的同行无私奉献。
易盘下载:
http://www.163pan.com/files/30v000o0c.html
文件名称: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
文件介绍:
CJJ58-2009《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版扫描).pdf
sxjhero
2010年07月02日 10:55:39
2楼
感谢提供下载.....:lol
回复
gabengcuier
2010年07月09日 09:34:35
3楼
由于服务器所在机房正在进行线路维修,本文件暂时只能由文件上传者下载。
怎么办啊??????
回复
mnilq_82
2010年07月12日 08:52:10
4楼
第二天就恢复了。
回复
hjmxl
2010年10月13日 11:57:59
5楼
感谢:victory:
回复
gdynws
2010年10月24日 23:49:16
6楼
非常难得的学习资料,感谢分享
回复
gdynws
2010年10月24日 23:52:34
7楼
楼主,文件用易盘下载后被报有毒,何故
回复
mengyan197206
2010年10月26日 08:15:18
8楼
沪水务〔2010〕325号

关于印发《上海市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的通知
供水行业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市供水企业的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的指导,提高供水厂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市水务局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上海市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规程于2010年3月24日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已经5月20日通过局长办公会议,现予以发布并试行。请各相关单位加强对规程的学习和宣贯,如有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
特此通知。

二O一O年六月一日
联 系 人:卞煜
联系方式:65213997,65079958×6712
抄 送:城投公司,各区县水务局、供水管理部门
上海市水务局办公室 2010年6月1日印发


上海市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 试 行 )
上海市水务局
2010年4月










目 录
1. 制水生产工艺
1.1 一般规定
1.2 质量控制
2. 水质检测
2.1 一般规定
2.2 原水
2.3 净化水
2.4 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
2.5 检验方法
2.6 在线监测
2.7 净水药剂及原材料
2.8 水质检验质量保证
2.9 水质安全保障
3. 厂级调度
3.1 一般规定
3.2 日常调度
3.3 工程调度
3.4 应急调度
3.5 调度通讯
3.6 验收
3.7 事故分析处理
4. 供水设施运行
4.1 取水口
4.2 原水输水管线
4.3 预处理
4.4 混凝和消毒
4.5 混合、絮凝
4.6 沉淀
4.7 澄清池
4.8 滤池
4.9 臭氧接触池
4.10 臭氧发生系统
4.11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4.12 清水池
4.13 污泥处理系统
5. 供水设备运行
5.1 水泵
5.2 电动机
5.3 变压器
5.4 高压配电装置
5.5 低压配电装置
5.6 电力电容器(含滤波电容器)
5.7 电力电缆
5.8 直流电源
5.9 电动机控制装置
5.10 自动化仪表
5.11 防雷保护装置
6. 供水设施维护
6.1 一般规定
6.2 取水口设施
6.3 原水输水管线
6.4 预处理
6.5 投药设施
6.6 混合絮凝设施
6.7 沉淀池设施
6.8 澄清池设施
6.9 滤池设施
6.10 臭氧接触池设施
6.11 臭氧系统设施
6.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设施
6.13 清水池设施
6.14 污泥处理系统设施
7. 供水设备维护
7.1 一般规定
7.2 水泵
7.3 电动机
7.4 变压器(含滤波电抗器)
7.5 高压配电装置
7.6 低压配电装置
7.7 电力电容器(含滤波电容器)
7.8 二次回路系统
7.9 电力电缆
7.10 室内配电线路、电器及照明设备
7.11 直流设备(含EPS、UPS)
7.12 电动机控制装置
7.13 自动化仪表
7.14 防雷与过电压保护装置
7.15 接地装置
8. 供水厂生产安全
8.1 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
8.2 臭氧使用安全
8.3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8.4 电气安全
8.5 厂警卫安全
8.6 制水生产工艺安全
8.7 地下水应急备用
9. 用词说明


前 言

自来水服务供应在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供水行业紧紧围绕安全供水工作重心,认真履职尽责,为保障城市运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积极努力。
为进一步规范供水服务行为,提升供水服务质量,体现“诚实守信,文明服务,优质供水,敬业便民”的行业精神和优质、方便、规范、真诚、责任服务理念,市水务局成立了“上海市供水厂运行维护安全技术规程”编制组,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制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性为主,个性为辅;一般为主、特殊为辅;常用为主、不常用为辅,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将对上海供水厂的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具有指导作用。
本规程主要依据国家《城市供水条例》、《上海市供水管理条例》、建设部《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2009)及其他相关法规及标准,总结了近年来本市供水服务的实践经验,并参考其他现行的法规及标准。
本规程适用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供水生产、运行、维护以及安全管理等活动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以及操作人员的相关行为。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1 制水工艺;2 水质检测;3 厂级调度;4 供水设施运行;5 供水设备运行;6 供水设施维护;7 供水设备维护;8 生产安全;9 用词说明。
供水管网上的增压、水库泵站,其电气设备、机泵、清水池、加药系统等,参照本规程相关规定执行。
本规程由上海市水务局负责管理。
本规程主编单位:上海市供水管理处、上海市供水行业协会、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
本规程参编单位: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
上海市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殷荣强、舒茂松、鮑士荣、张立尖、陆宇骏、高桂荣、李述茂、张丽丽、卞煜、徐梅。
本规程于2010年5月发布。











1. 制水生产工艺
1.1 一般规定
1.1.1 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符合各自制水生产工艺特点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作为组织水厂制水生产的依据。
1.1.2 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或企业自定水质管理标准。
1.1.3 制水生产工艺应符合政府相关规定,保证连续地向城市供水管网供水,保证管网末梢服务压力不低于160kPa,同时服从城市规划对供水压力的要求。
1.1.4 制水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工序必须进行运行参数检测和动态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净水各工序的水质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2章的规定,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2 制水生产工艺中各工序的水位、压力等主要运行参数,应配置在线连续测定仪,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检测仪表应定期检定;
3 进厂原水和出厂水流量必须计量,流量计检测率应达95%以上。制水工艺过程应根据需要配置流量计,流量计按等级要求定期检定;
4 净水药剂必须计量投加;计量设备应按等级要求定期检定
5 制水生产过程的电量消耗,应按工序分别进行计量。输配水泵组应按单机组分别配置电量表,并依据量值传递的要求定期检定;
6 制水生产中的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运行中的动态技术参数,必须制定和实施点检制度,并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控制;
1.1.5 净水厂的生产排水及处理系统应与相应的制水生产能力相匹配,并能满足制水生产工艺的要求。
1.1.6 制水系统及构筑物一般不得超设计负荷运行,特殊情况需超负荷运行的应视池型和系统运行要求确定超负荷水量;超负荷运行时,应以保证出水水质符合控制标准的下限值为最大负荷量。
1.2 质量控制
1.2.1 预处理工序质量控制
1 生物预处理技术应根据水源水质、水温变化,依据设计要求, 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运行水位、冲洗周期、气水比、生化水力负荷和排泥周期等工艺参数。
2 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点和投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投加点:应考虑粉末活性炭与其它药剂相互抵消和协同作用的影响,以及保证投加点的设置有足够的吸附时间,合理确定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位置;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应与氯等氧化剂的投加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投加方式:必须有防粉尘爆炸措施。干式投加时,以粉末活性炭在水中快速均匀分散开、减少结团、提高粉末利用率为原则;湿式投加一般要有专用设备,先配成浆状,搅拌均匀后再投加。
3)投加量:根据原水水质进行搅拌试验做出的吸附等温曲线,合理确定投加量。
3 预氧化技术包括预氯化、高锰酸钾和预臭氧等。各种氧化剂应根据水源水质和试验结果确定药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和投加点。同时应定期监测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副产物有超标现象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1.2.2 常规处理工艺、工序质量控制
1 净水药剂投加工序质量控制
1)投加量:一般以当日原水的混凝搅拌试验推荐值为参考进行,根据混凝效果调整至合理的加注率。
2)投加浓度:应按制水生产工艺、药剂种类和计量装置的需要进行配制,计量投加。
3)投加点: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对混合强度的要求及其在制水工艺中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投加点。混凝剂应投加在混合的最佳处,有机高分子净水剂一般加在混合工序之后,絮凝工序的始端。
2 混合工序质量控制
混合强度应满足投加的净水药剂快速均匀扩散到水中。
3 絮凝工序质量控制
1)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水量,通过调整絮凝工序设施、设备运行数量,控制进出口流速、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
2)对絮凝效果进行控制,可通过对加药混合后的水样做烧杯实验来判断;对絮凝池出口形成的絮体通过观察其形态和与水体的分离度来判断;其他采用检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判断。
3)应定期排除絮凝池的积泥。
4 沉淀池、澄清池工序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运行水位。
2)沉淀池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控制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澄清池应根据泥渣的沉降比控制回流量以及排泥次数和排泥时间。应定期安排停池清洗。
3)沉淀池、澄清池出水水质应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5过滤工序质量控制
回复
shangxiao123456
2012年04月18日 09:16:26
9楼
下载不了哦,由于服务器所在机房正在进行线路维修,本文件暂时只能由文件上传者下载。
楼主能不能想个办法。
回复
szg169
2012年04月18日 15:20:03
10楼
根本就下载不了
回复
co1444889608141
2015年10月15日 14:14:35
11楼
下载不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