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桩基础。例如,设计一个桩基为两桩承台,桩直径为3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为550KN,柱内力为600KN,如果柱的位置偏向其中一根桩,很显然这根单桩的承载力无法承受柱内力,另一根桩就失去作用。这种情况对结构会产生多大影响?应该怎么解决?
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桩基础。例如,设计一个桩基为两桩承台,桩直径为3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为550KN,柱内力为600KN,如果柱的位置偏向其中一根桩,很显然这根单桩的承载力无法承受柱内力,另一根桩就失去作用。这种情况对结构会产生多大影响?应该怎么解决?
12楼
看偏多少了,可以根据偏心距求出桩顶的反力,如果没有超出单桩承载力,那么就只要保证承台配筋就好了
回复
13楼
首先你的想法是不对的,
第一,不会因为桩偏了,就会由柱下面的一根桩单独受压,同样还是两个桩共同受力,但是由于偏心而增大了传给桩的弯矩,
第二,由于桩偏了,这样才产生桩的压力和你原来设计计算不一样,要重新计算,不能猜测.
解决办法:
1,按现在桩位计算,算一下,也不一定不够,够了OK
2,不够,楼上各位讲了很多方法都可以补救.
[
本帖最后由 yfs007 于 2010-6-12 10:56 编辑 ]
回复
14楼
断桩需补桩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按规范桩基偏心承载力可加大20%,还不够的话,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偏差不大,则受力较大的桩变形较大而已,通过上部结构及承台的调节,可以将各桩的受力平衡一下。偏差较大,建议加桩
回复
15楼
看偏多少了,若偏位不大,复核承台的受力和配筋;若偏位很大,那么应该在另一侧补桩,平衡偏心产生的弯矩。
回复
16楼
从安全性角度就是补桩啊,施工单位的风险不能让我们设计人员承担呵呵:)
回复
17楼
看偏多少了,可以根据偏心距求出桩顶的反力,如果没有超出单桩承载力,那么就只要保证承台配筋就好了
一般情况,凭经验来说,问题都不大的,可以看出我们的设计规范是偏于保守的
回复
18楼
框架结构桩基平面布置时,本应该考虑柱偏心、柱轴力的等,以期使结构内力在基本组合、标准组合下都满足计算要求:单桩承载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所以,所谓柱偏向某一根桩,仅是平面图上的一种效果,未必是柱在内力组合后的重心偏离两桩复合基础的重心。
另外,第一,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强、延性好时,结构的内力是在自我平衡过程中不断进行微量重分布的,计算只是在某种假设下进行的大概率事件的内力组合;第二,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有机联系强时,上、下部的共同工作效应强,当某一根柱下基础的承载力仅是偏弱时,通过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共同工作,柱中内力可以小部分转移到结构的其它部位;第三,两桩基础的承台、承台梁本身不是不能承载的,只是相对桩的承载力而言很小,如果桩基设计时忽略这部分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那么,我们的基础计算是偏于保守的,除非在有饱和水可能出现的软土地基中,同时忽略了软土的负承载(浮力、负摩阻力、液化......)效应。
事实上,土力学本身就还有相当内容有待研究,基础设计在目前是偏于保守的,只是,在未研究透彻之前,作为根基的建筑基础安全,不应忽略,遵循设计规范的原则设计是必要的,作为研究之用的模型设计是可以更大胆些,不明就里的施工就更应该按图施工,耍小聪明总是会出纰漏的。
回复
19楼
补桩,调整承台使桩位相对承台对称,补充计算使承台能够抵抗偏心弯矩
回复
20楼
首先要看偏位是否超出规范"桩位的允许偏差"(该允许偏差与好多因素有关,查JGJ94-2008即可,有地方标准按地方标准执行)
未超出:按实际桩位情况对桩基中各基桩以及承台进行复核,基桩若验算仍旧满足,则只需对承台作必要的尺寸和配筋调整,否则就需就需另行处理,如纠偏、注浆提高基桩的承载力、补桩、甚至改上部结构或实测桩的承载力证实等等,方法多样。
已超出:原则上要纠偏,设计同意采用其他方法处理并出设计变更单则另论。
在软土地区挤土桩中基桩偏位很常见,原因很多,设计时宜有预见,对桩间距、面积率、沉桩顺序、沉桩速率要加以控制和要求。非挤土桩偏位则主要是施工定位问题。实质上施工管理水平是避免各类桩偏位的关键,出现问题哪一方都头大。
回复
21楼
最佳的处理方法:增加桩。,加大承台
比较实际的处理方法:通过设置基础梁,通过基础梁来调整弯矩。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