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09日 17:27:29
来自于闲聊茶吧
只看楼主

第三届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负责人会议于2008年4月11日—4月13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改善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参差不齐的现状,提高高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探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保持本专业的教育生命力。本次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为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负责人,全国有近100所高校派出了代表,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50余人。本次会议规模较大,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第三届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负责人会议于2008年4月11日—4月13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改善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参差不齐的现状,提高高校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水平,探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保持本专业的教育生命力。
本次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为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负责人,全国有近100所高校派出了代表,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50余人。本次会议规模较大,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2008年4月
免费打赏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09日 17:27:55
2楼
清华大学自96年以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办学思想方面的认识在不断提高,随之带来教学计划的大幅度调整。在建设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制从原来的本科5年制调整到4年制,工科本科生的必修学分从原来的250学分压缩到目前175学分,并实行弹性学制、以满足必修学分为管理目标。目前每年招生一个班,28~30人左右。
教师队伍素质比较好,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功都比较扎实,重教学、重产学研相结合,重教书育人、重团队精神。多年来形成的严谨求实的教风连续发扬光大,近年来又不断增强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中有国外留学经历(半年以上)的超过总数量的60%.
教师队伍已完成新老更替,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骨干力量, 大部分课程由50岁以下的教师承担,主要的专业课也均由青年教师承担。本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只有一门课程为建筑系本科生开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由学校统一安排,由基础课教研组教师承担。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面,较强的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素质高、有创新意识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并为进一步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有五个侧重培养方向,包括建筑环境科学、建筑环境系统、建筑环境设备、建筑自动化以及城市能源系统。
教学主要特色包括:(1)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自主学习;
•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学或相互教学;
•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2)实战型运行实习——在实际工程中学习;(3)学生动手型课程---仿真型课程设计;(4)综合论文训练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清华大学建环专业在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已见成效,因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获得了2006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9 17:32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09日 17:28:29
3楼
本专业前身建于1983年,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根据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暖通空调方向)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将本科专业扩展为:暖通空调系统和建筑环境智能控制两个专业方向。高职扩展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和物业设施管理两个专业。
2002年本专业被确定为北京联合大学技术应用性本科试点专业,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
培养技术应用性本科人才需要强有力的实践教学支撑环境。因此从2002年至今,专业先后建成了“工程流体力学实验室”“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实验室”“建筑设备强电与硬件实验室”“空调制冷职业技术训练室”“建筑环境智能控制试验室”“风阀空气动力性能测试实验室”“暖通空调故障诊断与检测实验室”“建筑设备工程设计训练室”,在以上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自主开发5种训练装备,29台套,其中一种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同时开发了大量实践课程,形成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渐实现能力素质导向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教育是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现在已经与12家企业签定协议并挂牌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共同编写了指导性教材,由企业进行评价,整个实施过程规范化。从2003年开始实施就业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大大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根据2006届毕业生统计,专业对口率达到87.8%。
专业非常重视教师的工程背景和实践经历,其中8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并全体经过了监理工程师培训,7名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1名教师考取了技师,2名教师具有制冷空调工考评员资质。
从2000年至今,本专业教师承接横向和纵向研究课题7项,实际工程项目30多项,发表科研和教学研究论文60多篇,其中3篇被EI和SCI收录,出版教材和专著6本。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9 17:33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09日 17:29:14
4楼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工业学校。其前身为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创办于1936年。解放初期为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1952年为北京建筑专科学校。1953年迁至现校址,更名为北京市土木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改为大学,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1年改为中专,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升格为大学,定名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1958年,机械供热工程科创办了四年制“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专专业,1959年按“供热与通风”和“供热供燃气”两个专业正式开始招生,后改为“供热与通风”专业。1960年保留的供热与通风工程中专专业,于1977年升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本科专业,1978年城市燃气工程专业开始招生,当时为华北地区的唯一燃气工程专业。1988年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通过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评为B级。1990年始我院成为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1993年获得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本学科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2年本专业定为北京市重点改造专业。
本专业90%左右的学生来自北京,另外的10%左右的学生为来自新疆、湖南、江西等地的定向培养生。2002年开始招收建筑设备工程专业(中法联合培养)的高职生,其中法语合格的学生在校完成前两年的学业后第三年赴法学习(2007年毕业最后一届)。2003年起开始按第一批招生录取。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有3个实验室:暖燃实验室、热工流体实验室和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可开设主干课程专业课实验17个,专业基础课实验18个。为适应新专业目录调整,1999年新增实验3个。实验用房建筑面积为2917m2,能够满足实验教学需求。本专业的基础实验开出率为100%,部分设备能达到3人1套。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00余万元,实验总台套数达600件。中法能源培训中心设备总值450余万元,共7个技术平台(空调系统、制冷系统、锅炉系统、室内供暖系统、气流组织小室和壁挂锅炉系统)。实验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需求。
根据学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定位,充分利用地处北京的地理优势,在建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高档住宅小区多,特别是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城市燃气化的可持续发展趋势,注重发展“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在积极发展暖通空调方向的同时,坚持发展燃气工程方向的特色,为北京市培养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本专业已培养本科生3000余人,研究生200多人。
近5年来编写国家级和部级规划教材和相关科技书籍30多部,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和局级项目50多项,科研经费175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1200万元。发表论文500多篇,专利8项,省部级奖5项。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9 17:34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09日 17:29:37
5楼
天津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根据学校“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总体办学目标,和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外学科的发展趋势确定的办学思想及目标是: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人才。
我校的本科教育始终注重基础,不仅注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还注重思想文化素质基础,以为学生构建综合的知识结构;专业课程涉及的领域除暖通空调、制冷、供热、锅炉外,还有室内给排水、建筑电气、燃气工程、物业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使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宽的专业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校十分注重科学合理地分配学生课内外学时的比例,努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简课内学时,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探索未知。
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工程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项目,既检验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设计研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配合的必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9 17:34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09日 17:30:14
6楼
1976年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中国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十年动乱,造成国家科技人才的严重断档,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在这种背景下,天津大学建筑分校于1978年正式成立,在当年仅设的六个专业中采暖通风工程专业、城市燃气工程专业位居其中。1999年国家对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将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开始招收和培养工程硕士。
2003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过了天津市教委的评估, 2006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市级优秀实验室。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向上、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师资力量,拥有较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办学特色明显。现有在校本科生近370人,硕士研究生20人,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实验室人员5人,其中相当于副高职称人员2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另有以李猷嘉院士为代表的兼职客座教授6人。
近3年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5项,主要研究方向有:建筑节能与集中供热新技术、空气污染控制及空调技术、燃气输配与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
专业实验室的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512台件,总价值459万元。其中热网综合实验台、洁净空调实验台、燃气输配实验台都处于全国较先进水平。“十五”期间,作为学院重点建设的实验室,投入资金约384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为师生创造了优良的科研、实验、科技活动条件。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2003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课开始单独设课,进一步强化了我系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培养特色。专业实验课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形成较完整的实验测试理论和技能为教学目的,设计性、开放性实验达到60%以上。
系资料室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其中本专业藏书2000余册,中外文期刊40余种,并拥有各种设计规范、标准、图集、手册及相关专业资料,随时供教师和学生查阅,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9 17:34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10日 17:37:43
7楼
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重点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始建于1903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工科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北洋工艺学堂”、“直隶高等工业学堂”)。学校现有16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职工2100余人,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本科生2万余人。学校校区坐落于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区,占地面积三千一百多亩,具有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活条件和设施完善齐全。
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建筑环境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我校本科教育的规模和结构,满足社会对建筑环境专业建设人才的需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规划,2001年,河北工业大学成功申报并增设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该专业是在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由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申报并进行筹建的。其特点在于培养城市供热、空调、通风与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科研与管理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三个系。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9人,近5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和“热能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近年来全院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河北省和天津市重点攻关项目、河北省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以上级科技成果奖励6项。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方向。
建环专业在专业培养模式上,完全遵循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定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用和统一要求,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该专业的工程应用性特色,以“拓宽专业、提高素质、加强基础、重视能力、因材施教、整体优化”为原则,培养此专业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自2002年成立专业并开始招生以来,到目前已毕业2届共计59名本科生,其中58人获得学士学位,14人次考上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其中两人次均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所录取。同时,建环系每年还选派三年级在校本科生去参加了“人环奖”竞赛,学生也均获得了一、二等奖的成绩,尤其是2004级袁闪闪同学摘得了第15届“人环奖”第一名的桂冠。
几年来我校建环专业建设与培养所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希望积极地吸取各兄弟院校办学的经验,不断地开拓创举、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优秀人才。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10 17:39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10日 17:40:22
8楼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是我校在天津市地方院校中首先开设的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使我校此专业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已经为天津及外省市培养了近2千多名合格毕业生,在能源环保、热能利用、能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一些人走上了局、处级领导岗位,许多人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受到社会的欢迎,。
本学科课程设置合理、充分体现了我们注重基础、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在学科范围内开设了紧密结合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多门专业课程。在天津高校中我专业的课程设置较全面。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有热工类专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特色方面也比较突出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的精神,面向新世纪和天津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我们在专业方向上进行了调整,在保留我们原有优势外,开设新能源技术专业方向,充分发挥我们在太阳能利用、电解制氢研究等方面的优势,经过努力争取在很短时间内使我们专业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培养的毕业生在70%以上在设计院所、热动力运行管理部门以及热工设备的制造厂家,空调机制造单位及空调系统设计单位,运行管理单位等等。毕业生不但质量较高,而且适用能力强。毕业生遍布我市所有热能动力方面的行业,在著名外资企业及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我们专业的学生也得到了肯定。随着新能源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的兴起、发展,我专业的学生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近几年有近30名学生考取了热工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有2名博士研究生已毕业,有一名获博士学位并留在天津大学任教。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10 17:43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10日 17:40:45
9楼
华北电力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自1999年筹建、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遵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学科发展思路,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依托电力行业,面向全社会各行业,至今已有4届320名本科生和16名硕士研究生圆满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华北电力大学建环专业的全体教师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教学,做强科研”,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所培养的毕业生也以“作风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 广泛博得用人单位的赞誉。
在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方面,除开设《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供热工程》、《锅炉与锅炉房设备》、《暖通空调》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多门专业必修课以外,还开设了《高层建筑空调》、《电厂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等多门专业选修课程;开设的课程设计有:《供热与锅炉房课程设计》,《建筑水暖电课程设计》、《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开设的实习环节有:《专业认识实习》、《校内基地实践》、《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开设了3门16学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综合模拟实验》、《供暖系统安装、调试及运行》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态与编程(设计性)》。
在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方面,除开设了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外,还开设了《室内环境控制与节能》、《供热空调新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暖通空调系统分析与设计》等专业课程。
在科研方面,建环教研室的教师先后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有: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研究,太阳能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研究、新型混合工质的研制、电站空冷技术研究和煤粉混合技术研究等;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上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近三年EI检索光盘版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百余篇。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自主设计并建成了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及测试系统,开发了“喷水室性能综合测试实验”等4个综合性实验设备,设计开发了“多工况空气处理过程综合模拟实验”等3个16学时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上述实验设备及系统与所购置的8个类别的验证性实验设备一起构建了建筑环境综合实验平台。其中的中央空调综合实验及测试系统既可以实现冬夏室外环境的模拟,也可以实现加热、加湿、降温和减湿等空气处理过程,还可以进行空调房间流场的各种测试。该平台不仅是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平台,也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试验研究平台。
在师资力量方面,建环教研室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及以下人员9人。其中博导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职博士6人。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10 17:43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10日 17:41:16
10楼
石家庄铁道学院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时期,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为当时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属第一批录取新生单位和军队院校首批工学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并入铁道部,更名为石家庄铁道学院。2000年转归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列为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 校本部现设有11个分院和5个系,1个体育部。设有独立办学二级学院。有26个研究所,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37个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
“十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7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争取科研经费25000万元,获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和社会成果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1900篇,被三大检索工具(SCI、EI、ISTP)收录178篇,连续多年排名全国高校百名左右。
学院校舍面积37.94万平方米,拥有一批教学科研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总值达8184.54万元, 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87.75万册,电子图书88.3万册,校园网络环境达到百兆到桌面、主干千兆、全交换的网络结构,并全部接入INTERNET。
能源与环境工程系隶属机械分院,现有教师(含实验室)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助教2人。承担着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拥有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点。拥有设备较为齐全的实验教学楼一栋。实验室除拥有正常的实验教学设备以外,还拥有大型冰蓄冷试验台、燃烧与热解试验台、热管灌注试验台等特色实验装置及相关的测试系统。为从事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学生的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近年来,本系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制冷原理及设备》等被评为省级精品课;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主持省、部级科技公关项目8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省部科技进步奖7项次。主持的“长大隧道施工通风成套技术” 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研的“秦领特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学风严谨,学生成绩优异。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毕业班中学生的研究生入学率达25%左右,在报考学校中入学成绩名列前茅,曾获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等多所重点院校入学成绩第一、二名。近三年共有20多人考取了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其中2004年李华军以386分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专业,2005年刘刚以426分考取浙江大学理论物理专业,2006年袁颖利以416分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曾连续两年获得铁道部“茅以升”奖学金。在历届清华同方杯竞赛中有多名学生获得“人环奖学金”一等奖。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10 17:44 编辑 ]
回复
图拉丁医生
2010年06月10日 17:42:34
11楼
燕山大学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成建制迁至工业重镇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组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1960年独立办学,定名为东北重型机械学院。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5年至1997年学校整体南迁秦皇岛市。1997年1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燕山大学。1998年,由原机械工业部划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
学校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700人,其中专职教师近1700人,教师中教授309人(含博士生导师101人),副教授363人。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近37000人。
学校现设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 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 14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领域和MPA、MBA专业学位授予权;有60个本科专业,已呈现出以工为主,文、理、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并举的学科格局。
学校现设有18个学院和1个校管系,即:研究生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体育系、国防科技学院、里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
学校设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1个省级重点学科;有“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条件下机械结构和材料学”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轧制设备及成套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999年开始筹建,2000年教育部批准成立,2001年开始招生,学生招生分为两部分,即一本和三本(里仁学院),一本招生每年为2个班60人,三本招生每年为4个班(120人)。现有教师多毕业于哈工大、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学校,教师中有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学用实验设备投入8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300m2。
经过八年的建设,教学设备日益完善,教学经验与资料在积累,学生毕业就业率较高,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30%左右,分别就读于哈工大、同济、天大、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大、东南大学、大连理工等大学。

[ 本帖最后由 live163 于 2010-6-10 17:46 编辑 ]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