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状况如下:室外:夏为t干30.7℃,t湿25.8℃,t露点=24.25℃,h=80.94kj/kg,d=19.53g/kg; 冬为t干-9℃,RH60%,d=1.04g/kg;室内(取中间点):t干40℃,RH35%,t露点=21.69℃,h=83.34kj/kg,d=16.69g/kg,实验时无人员,为了在实验停止时,人员尽快进入,还可能要考虑设置排风机。
项目状况如下:
室外:夏为t干30.7℃,t湿25.8℃,t露点=24.25℃,h=80.94kj/kg,d=19.53g/kg;
冬为t干-9℃,RH60%,d=1.04g/kg;
室内(取中间点):t干40℃,RH35%,t露点=21.69℃,h=83.34kj/kg,d=16.69g/kg,实验时无人员,为了在实验停止时,人员尽快进入,还可能要考虑设置排风机。
房间面积445,吊顶高度3,体积1335,位于一楼中庭,四周隔墙及吊顶采用75mm厚度岩棉夹心彩钢板,房间100台液晶显示器及350照度照明,总发热估算44.5kw。
分析:
本来为了节能,四季的新风都可作为冷源,所以夏季的新风应该大,而冬季的新风会稍小,这样就要四季过程中会一直变新风。这样我觉得会影响湿度精度以及产生房间压力过大的状况,还需要与排风机联系起来,因为新风量的控制涉及到温度,而排风机需要设置变频来保证合理的房间压力,考虑到排风量大小以及马达的最小转速要求,有可能出现最小转速时压力还会过大的状况,这一套的控制我觉得不稳定,所以虽新风无人员要求,但为了保证湿度的恒定,车间我采用微正压的方式,并且要定新风,微正压的话冬季的加湿量也会小很多,毕竟含湿量的差值是15.65g/kg,但这样的缺点就是抛弃了节能;
还有,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的问题,现在正在思考,脑子里还是很混乱,希望听听大家的看法。
以上为最初想法,目前已经定案,等待甲方审批,大概的方案解释详见11楼我自己的回复。
[
本帖最后由 chinalue 于 2010-6-5 13:47 编辑 ]
2楼
来来,说说思路。
回复
3楼
急!!!这样的恒温恒湿空调如何做?
急!!!现有一个学校实验室,净化级别不高,有两个房间,里面放些实验设备。房间a面积30平米,人数10人,房间b有150平米,人数20人。要求两个房间的室内温度:23±2℃,湿度要求:房间a小于30%,房间b小于50%。如何设计?
两个恒温恒湿的房间用一个系统可以吗?因为送风量不一样,如何实现温湿度要求?
小弟初次接触,请大虾们指教啊,在线等消息
回复
4楼
3楼,肯定要做两个系统了。
基本明确23,30%,露点低于5,要用转轮了,常规的:
1先确定OA,按人员就400CMH了,在不排风的情况下就已经满足30平米、3米高的正压要求了,其实我觉得如果洁净度要求不高,而实验时实际不产生什么气体,强度不大等等,可能300CMH就好了;
2依据净化等级和发热确定循环风量;因为湿度只是要求低于某值,而未提精度,温度也是2的精度,所以送风量只需要满足发热量的要求和洁净度的要求了,不用考虑什么送风温差了。
3OA用冰水先预冷降温除湿一下,再和回风混合,再过转轮增焓除湿,然后再用冰水等湿降温至需要的送风点,过程基本上就这样了吧。建议和转轮的厂家联系一下,有助于你的设计。
至于50%的那个,就是很常规的了,23,45%的话,露点10.5左右,用7/12冰水就ok了。新、回风混合后,7/12冰水除湿到露点,然后等湿加热到送风状态,夏季基本上过程就这样了;冬季更简单了不说了啊。
没有过多思考,我是入门级的,大家指正,继续。
[
本帖最后由 chinalue 于 2010-5-23 02:57 编辑 ]
回复
5楼
那么小的房间单独一个系统是不是浪费了啊?迷失中
回复
6楼
基本明确23,30%,露点低于5,要用转轮了
支持!!!
回复
7楼
请教下为什么采用75mm厚度岩棉夹心彩?防火要求,走道采用就可以。
回复
8楼
哎,彩钢板厚度是甲方要求的,没什么好说的,说是为了保证防火时效。我觉得就绝热而言,常规的50厚岩棉也足够了。
就我主贴说的这个项目,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看看大家的见解。
例如,假设:
用7/12的冷冻水,盘管冷量70kw,它的过风量25000CMH(40,35%,查出h=83kj/kg,d=16.5g/kg,露点为21.7),可以反算出70=1.2*25000*(83-x)/3600,得出x=74.6kj/kg,查出t湿为24.54,如果t干低于32℃,则d值反而高于16.5,说明离风的最低干球温度是32摄氏度,那这个离风状态到底是哪里呢?(39,24.54)?还是(32,24.54)?如果是32,那该盘管基本就是干工况了,就变成“7/12的水,他低于21.7的露点,但此处不结露了”。如果是39,就有除湿的作用了。
表面式空气冷却器到底是先除湿,还是先降温?能否有了解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同行们提点一下啊。
回复
9楼
看了LZ的题目,应该是一个老化房,湿度精度需要做到±5%?如果是这样的话,靠引入新风制冷我觉得很难做到这么高的精度。因为新风量大了以后涉及到另外的问题,就是夏天新风除湿,冬天加湿的问题,而且,按LZ的思路,新风量还一直在变化,这么多的变量,你怎么保证精度?我不建议LZ做这方面的尝试,因为如果是做工程,达不到要求就表示收不到钱,不会有那么多老板会让你用他的RMB来做实验的。
有时候,精度与节能是走相反的方向的,因为精度越高,需要补偿的地方就越多,补偿本身就不节能。
其实道理就跟我们都知道二次回风节能一样,但是,又有几个系统能通过调节一次与二次回风的比例来省电同时有保证很高的精度呢?
回复
10楼
还有,你的25000CMH是怎么样确定的呢?如果是采用最节能的方式,露点送风,如果散热量按你计算的44.5KW来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出来,只需要7000CMH的送风量就够了。
你计算的步骤反了,第一步应该是算负荷,然后确定送风状态点,根据这2点计算送风量。而不是确定风量然后再计算其他的。如果选25000CMH的送风量,那么你后面需要增加电加热才能达到你需要的温度,因为需要除湿。
如果按你说的参数,70KW制冷量,25000CMH送风量,那根本不能除湿,因为达不到机器露点。(实际上除湿是一定的,因为供水温度低,翅片上会有冷凝水,只不过量不大而已,)
回复
11楼
的确是老化房,不是洁净室,无具体净化等级要求。
70kw,我的确只是一个假设,假设而已,意在引出8楼贴的假设工况下,70kw到底是干工况还是湿工矿,我问过厂家,回复是:这样的工况,他们最小的盘管都比这个70kw的冷量还大,还有按照厂家的常规工艺,冷冻水盘管的除湿和降温是同时进行的,这样我想到:那就选该厂家的最小盘管吧,实际电动阀的口径按照我所需的冷冻水流量来选取,让该盘管形成近似的干工况,因为我就要干工况。为何要这样,看后面“4控制大意”的分析。
因为湿度的精度为5%,所以实际我希望把温度精度做到1℃以内,故而提高送风量、减小送风温差,以提高温湿度的精度。
还有,我的主题帖,分析了半天后面确定了:定新风,这一点对于恒湿是很关键的。不过我觉得定新风不是说一定不能变,在冬夏两季即使新风量不同,但它在一个季节里是定的,我想实施起来问题也不大,一般难点在于切换的时候,那就在停止生产的时候切换吧。
现在方案如下:
1.定新风,2500CMH,新风单独设一功能段,在过滤、预冷盘管之后才能与回风混合,接着是过滤+再冷+电加热+加湿,然后送出,功能段的设置就是这样了。不设置排风机。
2.气流组织:散流器顶送,回风柱侧部下回。本来下送上回是很好的,并且房间正常实验时还没有人,考虑到实际空间实施起来可行性不高,故放弃。
3.彩钢板厚度选用75mm.
4.控制大意:
a正常实验,无人员:新风预冷盘管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的等湿状态,与回风混合,再冷或者加热保证室内干球温度;意即:预冷实际是保证绝对湿度,而再冷和加热实际保证干球温度,送风静压箱配置有露点温度传感器。再冷盘管,我要它形成近似干工况的原因是:含湿量理论是靠新风的预冷盘管来保证的,后面的再冷盘管尽量不要干扰影响预冷的除湿。
b本次实验结束与下次试验之间的过渡时间,有人员:控制室内温度30,湿度可不控。长时间停止实验,关闭系统。
c注意:在外气温度低于5或者长期停止实验的时候,必须排空预冷盘管,电加热必须设置保护装置、室温过高时的保护等。
5.其他的即时数据读取等等就不说了。总体来说,实际控制方便、简单,缺点就是不节能。
希望大家谈谈自己的观点。
[
本帖最后由 chinalue 于 2010-6-5 13:49 编辑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