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烟风口设置、开敞空间防烟分区划分的问题
jinwls
jinwls Lv.3
2010年01月31日 12:53:17
来自于通风排烟
只看楼主

请教各位:现有一地下职工餐厅400平米,加上其余房间共有600平米左右,总的为一个防火分区。都是暗房间,无自然通风条件。请问:1、机械排烟方案一: a、该餐厅划分成2个防烟分区(每个200平米),其余房间视为自然分隔的防烟分区(其余各房间面积均小于餐厅)。每个防烟分区设一个常闭的排烟口,哪个防烟分区着火就打开哪个区的排烟风口。排烟风机风量按200X120计算,这种方案可行否? b、餐厅是开敞空间,其防烟分区用结构梁(梁在结构顶下的净高大于500mm)划分,排烟口是否必须安装在500mm高度范围内,而不能低于该梁底标高?

请教各位:

现有一地下职工餐厅400平米,加上其余房间共有600平米左右,总的为一个防火分区。都是暗房间,无自然通风条件。请问:

1、机械排烟方案一:
a、该餐厅划分成2个防烟分区(每个200平米),其余房间视为自然分隔的防烟分区(其余各房间面积均小于餐厅)。
每个防烟分区设一个常闭的排烟口,哪个防烟分区着火就打开哪个区的排烟风口。排烟风机风量按200X120计算,这种方案可行否?
b、餐厅是开敞空间,其防烟分区用结构梁(梁在结构顶下的净高大于500mm)划分,排烟口是否必须安装在500mm高度范围内,而不能低于该梁底标高?
如果这个成立的话,由于风管是贴梁下敷设的,那么风口只能设于风管顶部吸风咯?如果风口设于风管侧面或下部,就必须在风管下方接着做挡烟垂臂咯?
排烟风口是否一定要高于防烟分区的分隔物,高于多少?
c、面积小于50平米暗房间不设排烟口可否(在这个小房间着火,而其他房间没有着火的情况下排烟系统是否能过正常启动)?

2、机械排烟方案二:
餐厅不划分防烟分区。
该防火分区设一台排烟风机,排烟量按700X60计算。
面积大于50平米的房间均设排烟风口。各排烟口的风量按所在房间的面积AX60计算,例如餐厅风量按400X60。
无论哪个房间着火,所有房间的排烟风口都打开(或者就用常开的铝合金百叶风口)。
这个方案可行否?

谢谢大家,望不吝赐教!
toplhc
2010年01月31日 22:25:14
2楼
净高小于6米,需划分两个防烟分区,大于50的房间设排烟口。风机风量300*120

如果用梁来划分防烟分区,风口可设在梁下。
回复
wpdsk
2010年02月01日 10:38:01
3楼
a:其余房间视为自然分隔的防烟分区说法不明确,到底是其它房间设成一个防烟分区,还是以房间为单位设成多个分区?防烟分区的个数与风口的个数是对应的

b:把梁当垂臂用,风管梁底设置,风口常规布置即可
c:面积大于50平米的房间不设排烟风口可以的
回复
jinwls
2010年02月03日 11:10:48
4楼
其它房间以房间为单位自然形成多个防烟分区
回复
jinwls
2010年02月03日 11:17:44
5楼
回wpdsk的a:其它房间以房间为单位自然形成多个防烟分区。
另,这些房间中面积有些大于50平米,有些小于50平米,且都是暗房间。都需要设排烟口吗?
回复
jinwls
2010年02月03日 11:23:21
6楼
请问2楼的toplhc,小于50平米的暗房间如果不设排烟口,那么它着火的时候是否不需要排烟系统启动,若需要启动,怎样实现(由哪些风口联动开启)?哪些排烟口打开?
回复
toplhc
2010年02月03日 11:48:13
7楼
小于50平米的房间所在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开启
回复
jinwls
2010年02月03日 22:47:01
8楼

那么在计算该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时应该用防烟分区的总面积乘以60?
防烟分区的总面积必须包含该小于50平米的房间面积?
回复
jinwls
2010年02月03日 23:05:10
9楼

对此我还是有些疑问。因为从网上看到的一些论文,给两个例子:
例一:摘自“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简报二OO八年第4期 总第27期(昆山市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查中心编),
撰稿人:游剑,高级工程师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
“三、不吊顶区域防烟分区划分问题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均提到: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大于6M的空间不划防烟分区及同一区域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相结合的问题本文不讨论)。吊顶区域用挡烟垂壁按规范要求的防烟分区面积进行划分是比较普遍的做法,而不吊顶区域的防烟分区该如何划分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一是为了在火灾时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为了提高排烟口的排烟效果。
吊顶区域排烟风管设置于吊顶内,排烟口设置于吊顶上,而挡烟垂壁则从吊顶下突出0.5M,完全能满足上述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不吊顶区域情况则有所不同:首先一般主梁或次梁高度均大于500mm,梁与梁之间的区域客观上形成了防烟分区(依据规范所述划分防烟分区的方法);其次排烟风管设于梁下,而排烟口一般设于排烟风管的下方,排烟口与梁底之间有较大高差。另外规范上均规定了排烟口应按防烟分区设置。依据此条规定不吊顶区域梁与梁之间的“防烟分区”内均应设置排烟口,则排烟系统非常庞大,控制非常复杂,投资也将大大增加。那么是否有必要这么设计呢?
排烟的目的是为了人员疏散及灭火扑救。火灾中烟气对人员的伤害是巨大的,而且浓烟对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实施灭火、救援也是非常不利的。
不吊顶区域设计排烟系统时梁下排烟风管下方设置排烟口时排烟风管上方的梁对排烟系统影响不大(对排烟口的吸烟效果略有影响),主要原因是:人员的疏散一般认为是在两米以下区域进行,而排烟风管上方的区域所聚烟气对人员疏散几乎无影响(此处可以参考上海防排烟地方规范中的储烟仓概念);排烟系统与火灾报警系统、喷淋系统的原理、出发点也不同,如喷淋系统着力于扑灭初期火灾,不吊顶时喷头向上安装且与顶板保持较近距离以期喷头充分感温及时动作,故火灾报警系统、喷淋系统不吊顶时设计时均与梁的布置有密切关系。
从以上论述可知:不吊顶区域设计排烟系统时也要按规范划分防烟分区,排烟风管上方的梁不能作为划分依据。”

例二:摘自“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体会(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光华)”
“防烟分区较防火分区而言,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事实上,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在具体防烟分区的划分,挡烟手段的确定在设计人员中存在误识,在以往的无吊顶的商(市)场、地下车库排烟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习惯于将大于500㎜的梁作为挡烟措施,事实上这样的划分方法往往是不成立的,第一未形成有效的烟气围挡,蓄烟空间,第二排烟口往往低于梁底,故与有效的烟气控制及排放相去甚远,注定该排烟系统是不可靠的,排烟口须设于有效蓄烟高度内,这是排烟理论的基本点。设计应设置固定挡烟垂壁,其下端高度至少与排烟管底部齐平。
挡烟垂壁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如钢板,夹丝玻璃、钢化玻璃等固定挡烟板或活动的挡烟垂壁(帘),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挡烟垂壁(帘)。有一点值得注意,普通玻璃一遇高温膨胀,由于受框架限制而炸裂,在人员集中场所易造成人身安全事实,同时也使防烟分区失效,这是严格禁止的。
活动挡烟垂壁(帘)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控中心控制,同时应能就地手控,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m,当吊顶为非燃材料时,挡烟垂壁紧贴吊顶便可,而吊顶为格栅吊顶时,则挡烟垂壁应穿过吊顶面并紧贴非燃烧体楼板或顶板,此外由规范理解,净空大于6 m的房间,不考虑采用防烟分区的手段。”
说明:以上两段文字均由网络下载,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 本帖最后由 jinwls 于 2010-2-3 23:09 编辑 ]
回复
wpdsk
2010年02月04日 10:32:48
10楼
如果暗房间都设成防烟分区那么须在每个房间设置风口,一般不这样做。但如果确实不好设置挡烟及催壁的话也可以几个房间设一个分区(大于120平方),以减少风口布置,小于50平方的房间如果失火会在其所属分区内启动风机。
回复
jinwls
2010年02月04日 21:23:40
11楼
谢谢wpdsk!
谢谢toplhc!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