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覆的住宅楼横“躺”于地 东方IC 版权作品 >>点击查看 大图图集这是当日拍摄的事故发生现场(6月27日摄)。 >>点击查看 大图图集6月27日,倒塌的商品房地基全部外露。 >>点击查看 大图图集新华网上海6月27日电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在建楼盘工地发生楼体倒覆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无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长韩正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调查处理,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倒覆的住宅楼横“躺”于地 东方IC 版权作品
>>点击查看 大图图集
这是当日拍摄的事故发生现场(6月27日摄)。
>>点击查看 大图图集
6月27日,倒塌的商品房地基全部外露。
>>点击查看 大图图集
新华网上海6月27日电27日5时30分许,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一在建楼盘工地发生楼体倒覆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无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长韩正要求有关部门迅速调查处理,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事故发生在淀浦河南岸的“莲花河畔景苑”,发生倒覆的是一栋13层在建住宅楼。由于此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未酿成居民伤亡事故。
记者在现场看到,倒覆的住宅楼横“躺”于地,所幸周边数栋在建楼房未受损。据工地人员透露,工人们近日正在倒覆住宅楼附近进行地下车库施工。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26日邻近的淀浦河防汛墙出现了70余米塌方险情,有关方面连夜组织抢险工作。27日晨,河畔在建的这栋13层高楼突然整体倒覆。警方透露,在事故中丧身的工人为安徽籍民工,姓肖,28岁。事发时,他正在楼里取工具,楼房倒塌前他未来得及逃出不幸丧身。
目前,有关部门正加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检测,确保群众生活不受影响。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之中。 (本文来源:
新华网 作者:刘丹 杨金志)
32楼
我看照片上管桩被拉断了,说明一是有可能管桩长度不够,二是地基没有有处理好,三是有可能像楼上的说法,就是旁边修地下车库,造成地基滑移,
回复
33楼
希望调查结果快点出来,进行案例分析。:lol
回复
34楼
倒塌的楼房一侧为紧挨着且已经挖好的地下车库基坑,另一侧为距离河岸不远且堆积很高渣土堆。倒塌的楼房无地下室,基础埋深较浅,新开挖的车库要考虑净高,按净高2.2m估计,基础埋深大致估计为2.2+0.8(柱距按8m,梁高俺1/10跨度考虑)+0.8(基础梁高度,上翻梁考虑,地下水位较高,上面填土增加配重考虑上浮)=3.8m>楼房基础埋深(从室外地面算起)1/15*13*2.8=2.5m,以上数据位估计值,但可以估计,后建车库基础底很有可能低于倒塌楼房的基础。当后建车库的土被挖开时,倒塌楼房的基础埋深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易于倾覆,并导致对该侧楼房下面的土侧压力不够,桩的侧阻力降低,沉降加大。另一侧堆积很高的渣土堆,倒塌楼房的该侧桩一方面由于受到地面堆载的影响,沉降也加大(为有利的次要方面),,但另一方面,倒塌楼房由于两侧均为深沟(一侧为车库基坑,另侧距离较远的河岸),倒塌楼房的地基土由于侧限不够,易于向两侧膨胀,引起土体不稳,再加上夏天多雨,造成土体松动,导致防汛墙裂缝倒塌。当土体向紧挨着的车库基坑移动时,土体给预应力管状一个剪力,同时给建筑物一个倾覆弯矩,再加上倒塌楼房在车库基坑侧的管桩沉降加大,更导致了楼房的倾覆。另外倒塌楼房采用墙下承台梁管状基础,调整整体沉降不好。预应力管桩壁厚较薄,纵向预应力钢筋直径一般不超过12,螺旋箍筋的直径也较小,因此抗拔,抗剪能力极差。当楼房向有车库基坑方向倾覆时,楼房另一侧受拔,极易破坏。桩顶与承台连接时须将承台下不少于1m的管桩中空部分用混凝土填实,并配有一定数量的纵筋和箍筋,因此,承台下1m左右的管桩抗拔和抗剪能力得到提高,不易破坏,管桩破坏处应该为,承台下1m以下且为拉力和剪力最大处,新闻照片上的管桩断裂证实了这一点。个人分析和看法,大家别拍我砖。
回复
35楼
不用管桩,那该用什么桩呢?中山也是淤泥层比较厚的地区之一。这边每年建的房子,有百分之九十是用桩基础的,而其中预应力管桩的基础又起码占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回复
37楼
完全同意这种说法啊,工地随处可见啊
回复
38楼
这栋楼的开发商资质等级才三级注册资金才800万,肯定不能开发这样大的楼盘的。不过谁让他有“人”呢
回复
39楼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lol :lol :lol
回复
40楼
明显地基失稳,一侧的桩往下挤压,一侧往上拔出来!跟设计和施工都有关系!
回复
41楼
像上海这种地方不应该设计成pHC管桩,直接用混凝土桩比较好,另外像这种情况也有好几种种情况,一种是设计对基础的勘察不到位,盲目的套用类似图纸,照搬照画!因为很明显房屋的地基承载力在两侧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勘察到位,那么可以再地基承载力相对弱的地方加密桩基础或者加大桩径!第二种可能就是施工单位技术不行,没有在桩基础施工的时候相邻桩隔开施工即没有尽量避开对土体过分的挠动,致使原本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基和较为容易液化得土体液化,第三种可能,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钢筋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当然也有可能设计原本配筋就不合理,第四种可能是,在建筑物附近有其他结构物在施工,致使两边的土压力失衡,或者附近结构物施工对土体过分挠动致使土体一侧液化!
回复
42楼
官方结论现在应该出来了吧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