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土质适用的基础处理方法
midgek5680
midgek5680 Lv.7
2005年04月11日 09:20:19
来自于地基基础
只看楼主

1、换填垫层法:浅层软搦地基以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2、预压法: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3、强夯法: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4、强夯置换法: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工程;5、砂石桩法: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基础;也可处理可液化地基;6、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0-2.00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1、换填垫层法:浅层软搦地基以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2、预压法: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3、强夯法: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4、强夯置换法: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要求不严的工程;
5、砂石桩法: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基础;也可处理可液化地基;
6、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0-2.00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免费打赏
herunfeng3333
2005年05月08日 22:03:19
12楼
谢谢楼主为大家提供详细的资料,各种土质适用的基础处理处理方法总结的很好.
回复
superstar2202
2005年05月09日 12:46:18
13楼
请朋友们不要跟与本话题无关的贴子,欢迎大家继续补充相关的内容,谢谢支持。谢谢。
回复
qgh2005
2005年05月09日 21:24:30
14楼
是啊,不要把规范上的原文搬来啊,我们在规范上也能看到。要发点新鲜的,经验得来的,可供参考的。谢谢合作!
回复
midgek5680
2005年05月10日 09:12:35
15楼
规范就是经验,呵呵。我写的就是设计当中应该注意的规范条文。
回复
midgek5680
2005年05月10日 09:14:32
16楼
各位要有更好的经验,就自己补充补充吧!
回复
midgek5680
2005年05月11日 09:40:35
17楼
5、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a、对酸性土和已经渗入沥青,油脂以及石油化合物的地基土,不宜采用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b、单液硅化法应由浓度为10%-15%的硅酸钠溶液,参入2。5%氯化钠组成。其相对密度宜为1.13-1.15,并不应小于1.10;
c、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拟建的设备基础和建筑物的地基,应在基础地面下按等边三角形满堂布置,超出基础地面外缘的宽度,每边不得小于1m;
d、碱液法加固深度宜为2-5m;对非自重失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为基础宽度的1.5-2.0倍;对2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深度可为基础宽度的2.0-3.0倍;
回复
superstar2202
2005年05月11日 13:00:50
18楼

虽然不是原创,但是楼主的这种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及为广大网友们分享的想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佩服的。欢迎大家都来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这样我们的论坛才会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回复
midgek5680
2005年05月12日 09:22:16
19楼
6、石灰桩法:
a、石灰桩的加固深度不一超过8m;
b、一般情况下,桩顶不设垫层,需要考虑排水通道时,才设0.1-0.2m厚的砂石垫层路要减少基础面积时,通过计算可设0。5m以上的垫层;
c、试验表明:石灰桩强度沿深度变化较大,中部最大,下部次之,上部最差,比例:1:0.8:0.6;
d、石灰桩设计参数:桩径:密而细;直径:150-400mm;国内桩长一般不超过15m,直径在300-350mm 之间,200mm以内的桩经桩长为5m内的短桩。桩的布置一般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桩距2-3d;
e、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来源三个方面:1、膨胀后的桩深强度;2、加桩后的桩间土;3、桩周形成的1cm至数厘米的硬土壳。
回复
midgek5680
2005年05月13日 09:07:19
20楼
下面,说说桩基的构造:
1、摩檫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2、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直径,不应大于桩身直径的3倍;
3、桩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一般为桩身直径的1-3倍;
4、灌注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2%-0.65%;
岸边桩,8度以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应通长配筋;
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
当持力层承载力低于桩身混凝土受压承载力时,可采用扩底;扩底端直径与桩身直径比D/d,应根据承载力要求以及扩底端部侧面和桩端持力层土性确定,最大不超过3;
扩底端地面一般呈锅底型,矢高取0.10-0.15D;
5、预制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如采用井压法沉桩时,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4%,主筋
直径不宜小于14,打入桩桩顶2-3d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30;
截面边长不宜小于200mm;
6、承台: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行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
承台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混凝土等级不应小于C20;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有垫层时不应小于40MM;
回复
beide198459
2005年05月15日 01:07:54
21楼

感谢楼主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