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中第3.6.6条的规定关于楼梯在整体计算中怎么处理
wuming209
wuming209 Lv.2
2008年12月29日 10:29:08
只看楼主

新的抗震规范第3.6.6条 1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有个工程的审图意见回来了,说计算中应考虑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这个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各位高手麻烦帮帮忙,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新的抗震规范
第3.6.6条
1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有个工程的审图意见回来了,说计算中应考虑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这个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处理,各位高手麻烦帮帮忙,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免费打赏
mayunjun
2008年12月29日 11:21:11
2楼
按斜构件在整体计算模型中输入,可以将楼梯踏步板简化为扁宽粱构件输入,给定两端的标高差值。PKPM2008板软件可能对针对该规范条文有所改进,请关注2008板PKPM软件说明书。
回复
wuming209
2008年12月29日 14:15:05
3楼
在梯间那里建一条多大的斜梁啊?梯间宽X板厚?
回复
wuming209
2008年12月29日 17:18:00
4楼
现在好像都没有什么软件可以涉及到这一条规范,广厦里面是可以建楼梯,但是计算出来的结果不敢相信,感觉很有问题,就拿周期比来说,数据显示是第一第二平动的,但是在图形上看,只是楼梯间的剪力墙在上下动,其他都不动,给这一条搞死了
回复
huangjing8602
2008年12月29日 19:56:00
5楼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楼梯的荷载要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专递,比如在建模时可以将楼梯转换成集中荷载加到框架柱和框架梁中,还有楼梯会对柱子形成短柱效应也要考虑。
回复
教父
2008年12月29日 22:03:27
6楼
规范条文明确说明是为了考虑斜撑对整体刚度的影响,而不是什么荷载的问题,一般建模时荷载是不会漏的。以前的做法通常有开洞与不开洞两种,而且我以前一直认为不开洞是一种偷懒的做法,而开洞时导荷比较准确,现在看来还是不开洞更接近于规范要求,疑惑的是:厚度为零的板,程序有没有考虑其刚度的贡献?期待高人出现
回复
教父
2009年01月02日 14:56:27
7楼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板厚为零时,程序仍然考虑其刚度,则该楼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整体结构有影响,更接近于规范要求的斜撑作用;而开洞是肯定不会对整体有贡献的。2008年第6期PKPM新天地中已经讨论了楼梯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从数据看还是影响比较复杂,甚至改变了阵型,而且两篇文章得出的一般性结论都比较牵强,实用性不大。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将楼梯间与主体结构脱开设计,形成一个独立小框架,这样既保证生命之道的畅通,又可正常设计主体结构
回复
wuming209
2009年01月03日 17:25:23
8楼
我拿几个工程算了一下,楼梯对震型的影响有的影响很大,周期比比不加上楼梯整体计算高10~20%左右,有的就影响很微,几乎没有。以前我们的做法都是直接把荷载换了集中力加上,现在审图的就提出这条规范,但是才刚开始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后来我给的审图回复就说构造加强,把剪力墙和梁的钢筋都配大一些,你们遇到这条规范是怎么处理的?
回复
坐在枫桥边
2009年01月05日 12:30:50
9楼
问问审图的应该如何处理?如果他们有办法,就按他们的办法作,如果他们也没办法,就不要提这个问题。
回复
ougaogong
2009年01月05日 13:25:58
10楼
7楼说的“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板厚为零时,程序仍然考虑其刚度,则该楼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整体结构有影响,更接近于规范要求的斜撑作用”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不对的。楼板对整体的影响就是在于梁的刚度放大系数,有楼板取2,一半没有楼板取1.5,独立梁取1。这个和斜撑用杆件轴力抵抗水平力的情况完全是不同的。
楼梯的设置不同,对框架影响也不同,楼梯对整体没有任何影响的情况也是有的。以前规范没有把楼梯利弊提出来,有经验的人还是会考虑的,现在提出来就是让没有经验的人也要学会变得有经验去处理这个问题。计算方面还可能不好算,但迟早会解决的,没有规范就可能没有人站出来解决。
回复
xie_xie_jun
2009年01月05日 22:39:08
11楼
我们这边楼梯直接取集中力来算
如果形成短柱就把柱的箍筋加米
不过我们都只做多层的
楼梯的板厚为0
不开洞来算的
不知道对不对
新规范大家都是怎么来应对的啊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