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维创景 陈逸飞用视觉艺术来整合商业,形成视觉艺术与娱乐、营销等领域的全新拓展,是艺术家推动地商业运动。陈逸飞的突破,可以归纳为三点:打破了视觉艺术内部的界限;从观赏最佳化的角度实施多种艺术手段的整合;在商业需求上进行运用。 动感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艺术理念与创新。我们探索的方式,有点陈逸飞模式的影子。不过,我们是在非主流的理念下探索。动感艺术对于旅游产业,将会带来不断的创新。
文/绿维创景
陈逸飞用视觉艺术来整合商业,形成视觉艺术与娱乐、营销等领域的全新拓展,是艺术家推动地商业运动。陈逸飞的突破,可以归纳为三点:打破了视觉艺术内部的界限;从观赏最佳化的角度实施多种艺术手段的整合;在商业需求上进行运用。
动感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一种艺术理念与创新。我们探索的方式,有点陈逸飞模式的影子。不过,我们是在非主流的理念下探索。动感艺术对于旅游产业,将会带来不断的创新。
2004年5月,我们策划四川德阳市旅游营销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四川著名的德阳石刻艺术公园,经营困难,必需进行产品提升;石刻一旦雕成,就成为一组组静态的景观,公园虽然漂亮,却吸引不了游客;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个“动感艺术地带”的概念,在创意会上获得了极大的追捧,大家兴奋不已。经过三个月的策划,我们提交的“动感艺术地带”提升方案,得到了委托方高度的评价。
于是我常常琢磨:“动感艺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够达到提升游憩活动与景观吸引力的目的呢?
本文将结合德阳石刻艺术公园,阐述关于运用动感艺术理念,进行旅游游憩与景观设计的思路。
一、动感、动感游乐与动感艺术
“动感”是一个时尚词汇,它生动的体现了现代生活节奏。
从“动感地带”,到“脉动”饮料,再到“动漫世界”,“动”,成为突破“静态”事务的强力工具。我们发现,在创意产业中,似乎一切都在“动起来”,一切都在向“动感”方向发展。
我们的游憩方式设计和景观设计,也在“动感”理念下,找到了突破的方向:“动感艺术游憩模式”与“动感艺术景观设计”开始冒了出来,我们希望能把握这一创新思维,为旅游与娱乐业创造出新的产品。
1 、动感概念
“动感”是个现代时尚语汇,是在原本静态的项目中,引入鲜活的、互动的、动态的主观感受,被赋予了生命活力、活泼健康的意味。
“动感”不是运动本身,而是以人的感觉为主导的,是“运动的感觉”和“互动的感觉”。
因此,引入“动感”,就成为对传统静态产品进行创新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2 、动感游乐
旅游项目中,动态本来是一种常态,旅游就是行走中体验美景的过程。最能表现动感的旅游项目,是游乐娱乐型项目。
动感形态的游乐项目非常多,而且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机械、电子、民俗文化、街舞、马戏等等,都深受游客的欢迎。游乐场,是动
感游乐的集中之地。动感游乐的最强烈的效果,来自于过山车的尖叫与狂欢的街舞。
3 、动感艺术
在艺术领域,动态的艺术形式非常多,而且在不断的创新之中。
戏剧、电影、马戏、杂技等传统的表演艺术,行为艺术,都是典型的动态艺术形式,但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动感艺术。
动感艺术,不是强调艺术的动态形式,而是强调艺术中观众与表演者的互动,强调运动过程本身的体现,强调观众主观上参与运动的感受。
把动感的理念运用于传统的静态艺术,就形成了静态艺术的创新于突破。比如,高速摄影拍摄的水滴,是典型的“动感艺术作品”。
我们在旅游项目设计过程中,发现动感艺术设计的理念,可以很好的实现旅游项目中游憩方式创新与艺术景观设计之间的整合,形成一种“动感艺术游憩”的全新乐趣。
二、动感艺术设计
1 、表演艺术的动感设计
戏剧、电影、马戏、杂技等传统的表演艺术,其发展正在与郊野化的趋势相互融合,张艺谋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就是戏剧业动感艺术设计的经典代表。
我们在北京房山旅游节的策划中,提出了“郊野剧”创意。郊野剧,就是在郊野之中,开展戏剧化的演艺活动;以山水大地为舞台,使用实景道具,吸纳观众游客参与,把戏剧化的舞台,搬到景区山水之中,同时,把戏剧变成了共同参与的游乐。
实际上,《大腕》的创意,就是“文物场景的实景剧”,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依托,在原生态文化的基底上展开艺术表演的创新。
“街舞”及其他“街头表演艺术”,是最具动感的艺术形式。
“演艺游行”、“狂欢化妆游行”,是城市化动感艺术的集中体现。
一个“秀”字,最好的体现了生活艺术化、营销娱乐化、表演动感化的趋势,形成了动感艺术设计发展的巨大市场。
表演艺术的动感设计,主要形成了三个突破:
第一、舞台与场景的室外开放突破
舞台与布景,在高雅的戏剧艺术发展中,一直局限于室内封闭环境。游乐型、娱乐型、大众型戏剧化表演,即吸收了戏剧场景将观众代入戏剧角色的手法,由突破了封闭空间的限制,并进而突破舞台局限,使公园、街道、山水间的空旷地、水面等等,都可以作为舞台,可以说,舞台无处不在。舞台布景,是戏剧情境化的重要基础,但舞台的变化,使背景变成了现实的场景,而现实场景的大背景,形成了戏剧真实背景,农村题材、异国题材、童话题材、城市题材、民俗题材等等,反而有了更生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观众参与戏剧化的活动,已经有了更大的情境化保障――自我投入的角色扮演,这样的动力,对布景的要求反而降低了。
第二、道具的现实化与景观道具化的突破
道具,是戏剧表演的工具。旅游项目的民俗表演,往往在真实的民居中,所有的道具,都是真实的家庭用品。
主题公园则正好相反,所有的景观,都变成了戏剧的道具,随时发生在你身边的表演,都把景观小品用作道具,比如民俗村中的农具,就是典型的景观装饰。
第三、观众与演员的互换互动的突破
县衙大堂的审案表演,是一个最典型的互动案例。我们在经营浮梁古城县衙的时候,自创了“我审潘金莲”的戏剧化项目。游客在路上就被导游鼓动,到了浮梁县衙一定要审潘金莲。游客喜欢景区服务员表演的审案,但更迫不及待的要自己表演,特别是演潘金莲的女生一旦比较活络,场上打情骂俏一片热闹,效果非常好。
这是一个开放的戏剧,所有游客都可以作为演员参与进来。
[ 本帖最后由 lwcjunion 于 2008-10-30 11: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