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压电缆是否需要进行热稳定校验的问题
zhaokaikai
zhaokaikai Lv.12
2005年03月24日 04:55:00
只看楼主

同志们好呀。比如离变电所很近的配电箱,我手头上有个表,可以查多粗的电缆在多少米之内就不满足热稳定,需要加大截面。打个比方。离低压屏20米的一个小容量的箱子。在2000的变压器时,要用35~50平方的电缆。。我和同事开玩笑说。。要是这样。。还不如用4平方的电缆先绕够40米便宜。。而且现在开关很多是限流型的。。不知道规范要求的校验是否必要。。大家讨论一下呀。。

同志们好呀。比如离变电所很近的配电箱,我手头上有个表,可以查多粗的电缆在多少米之内
就不满足热稳定,需要加大截面。打个比方。离低压屏20米的一个小容量的箱子。在2000的变压器时,要用35~50平方的电缆。。我和同事开玩笑说。。要是这样。。还不如用4平方的电缆先绕够40米便宜。。而且现在开关很多是限流型的。。不知道规范要求的校验是否必要。。大家讨论一下呀。。
免费打赏
leedreamfly
2005年03月27日 21:20:08
22楼


这个讲座的讲义我也看过,好像是用CM1的断路器作为例子,例子中是根据出线电缆首端短路电流查断路器的限能特性曲线,然后确定经过限流后通过的电流峰值(动稳定校验)和限流后短路电流通过电缆时间内产生的热效应(热稳定校验)。讲义中的例子确实如大鼻山所说,均采用的是电缆起始点三相短路电流进行热稳定校验。
回复
麦克
2005年03月27日 21:26:30
23楼
楼主每年爆电缆,那应该仔细查找原因.白蚁是可能的原因之一,可以换用抗白蚁的特种电缆.水树也可能造成电缆短路,但这都不是电缆热稳定校验不取中间接头或末端的依据.
理由已经说过了,除非你的情况比较特殊而且具有预见性.如果楼主那里的白蚁的活动具有规律性,周期性而且采取其他措施也无法避免,你也只好从白蚁所能造成的最大短路电流的故障点进行验算
回复
大鼻山
2005年03月27日 21:31:03
24楼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第3.7.8条的原文是:
“短路点应选取取在通过电缆回路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处。”。请注意,规范说的并不是:“短路电流的最大可能发生处”!二者用词是有区别的、是有讲究的、是不可混同的。——简言之,规范说的是“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处”,而你却理解为“短路电流最大可能发生处”。字序之差,谬之千里啊

此外,请问麦弟:你能否肯定电缆末端(或接头处)就一定是“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的地方”?你能完全排除首端(或其附近)、或其他部位发生三相短路的可能性吗?如果首端、中间或其他非末端发生了短路,其电流值是否要比末端短路电流大呢?
回复
大鼻山
2005年03月27日 21:37:00
25楼
而实际上,末端短路电流正是电缆短路中的最小最小电流,也是电缆最“乐观”、最“舒服”的短路电流,从而跟《电缆规范》所要求的“最大短路电流”背道而驰,是难以接受的。
回复
大鼻山
2005年03月27日 21:40:53
26楼
国家规范强调的是“最大短路电流”,而你强调的是“短路电流最大可能性”。这就是纠纷的焦点所在。
回复
麦克
2005年03月27日 21:44:44
27楼
照鼻哥的意思,大家都按最大短路电流可能发生处也就是只能是电缆首端短路计算,<设计手册>还苦口婆心的解释那么多干啥?正常接线请问是什么意思?我当然不能排除首端及其附近短路的可能性,
但我同样不能排除明天爆发世界大战或者我买彩色票中大奖的可能性啊!可能性不等于可预见性.
再说说我对电缆热稳定验算的进一步看法:偶然的一次短路对电缆绝缘的影响到底多大?固然有时候短路烧坏电缆,但我认为很多情况下影响都不是立竿见影的,也就是并不意味着电缆马上受到致命破坏导致不能使用,而是对电缆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本来可以用10年的,结果只能用2年了,这有点象电缆长时间过载对电缆寿命的影响.
回复
大鼻山
2005年03月27日 21:46:55
28楼
兼顾考虑经济性问题,作为一种折中办法,我觉得规范不妨这么规定:
“当电缆长度小于50米(仅为一个比方啊)时,以末端处短路为准;而大于50米时,均以50米处短路为准”。
回复
麦克
2005年03月27日 21:54:20
29楼
我不同意~~~~我认为设计规范不妨这么规定
打个比方啊,当配电线路小于50米时,采用密集型母线直配;而大于50米时,应采取防鼠害措施.且均以49.99米处短路为准.
违反此强条者,斩其五肢~~~~~~~~
回复
大鼻山
2005年03月27日 21:57:17
30楼
最痛苦的是,上述两种折中方法,国标均未采纳。~~~这以后可怎么活呀
回复
麦克
2005年03月27日 21:57:45
31楼
其实纯属技术灌水~~~~~~~大家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又不是给自己家设计~~~~~
下次换个话题接着抬杠~~~~~~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