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三大致命缺陷
zclx2005
zclx2005 Lv.2
2008年09月10日 16:43:39
只看楼主

不可重复性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年间,一个最大的商业成就,就是诞生出了大量的大型厂商组织。在此之间,拥有几十人的雇工小作坊,就已经算是当时了不起的“庞大”商业组织了。  事实上,在传统的农业或商业文明时代,没有人会将小手工作坊看作是一个“组织”,因为人员少、品种单一、生产简单等等制约性的因素,老板与雇工之间是简单的、面对面的人际相处关系,因此,“管理就是管人”的定义显得恰如其分。那时,谁要是提出

不可重复性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年间,一个最大的商业成就,就是诞生出了大量的大型厂商组织。在此之间,拥有几十人的雇工小作坊,

就已经算是当时了不起的“庞大”商业组织了。
  事实上,在传统的农业或商业文明时代,没有人会将小手工作坊看作是一个“组织”,因为人员少、品种单一、生产简单等等制

约性的因素,老板与雇工之间是简单的、面对面的人际相处关系,因此,“管理就是管人”的定义显得恰如其分。那时,谁要是提出

或使用组织结构、层次设计、绩效考核等等现代企业管理语言,就会让人笑掉大牙,或者说,它们在熟人式的小圈子里的手工作坊中

,完全派不上用场。
  但是,工业时代大型厂商组织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商业的管理逻辑。“人”在大型机器这个庞然怪物面前,显得是如此的无

奈和渺小,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机器的关系;同时,老板与雇工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关系,面对成

百上千的企业员工,假如一个老板不是特意想要见他的话,那么,这位员工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老板。这时,一个手工作坊的小老板

从未听过的一个词出现了,那就是“组织”,或者说,正是使用了各种“组织功能”,才使得过去的小老板们,懂得了如何管理成千

上万的陌生人、以及如何让散乱而复杂的生产变得通畅有序。
  这其中,“可重复性”成为了工业时代以来的、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企业管理最显著的标志,它使得传统的个人随意性管理的

不确定性,变得确定并且可以沿承,这意味着传统农业或商业时代的“管理就是管人”的定义,已经悄悄的被我们是在“管理一个组

织”所取代。
免费打赏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6:38
12楼
虽然我们一直非常反感西方式管理,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中国的所获得的成功成果,都包含或是主要以西方式管理为主

,从战略设计、组织结构到绩效考核,涵盖了管理的方方面面,因为所谓的西方式管理其实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管理大师德鲁克

所开创的管理学,并非仅仅是为美国企业服务、而是为世界企业管理做出的贡献。虽然一些中国的企业家或管理者,虽然宣称他的管

理是中国式,但事实上,仅仅是个人的某些观点或工作方法,穿插在了企业整体的现代管理体系中。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6:54
13楼
华人首富李嘉成不但拥有杰出的个人商业才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商业精神的推崇者和亲身实践者,但是,即使是这样,李嘉

成在传授中国传统的“管理的艺术”演讲时,也不忘提醒台下那些虔诚的MBA学员:“事实上,我是依靠西方管理的模式,不然也难

以从50年前的个人的小型公司,发展到今天全球52个国家超过20万员工的企业”。事实上,虽然我们一直非常反感西方式管理,但是

,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中国的所获得的成功成果,都包含或是主要以西方式管理为主,虽然一些中国的企业家宣称他使用的是中国

式管理,但事实上,仅仅是将个人某些独特的管理技巧和方法,穿插在了企业整体的现代管理体系中。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7:12
14楼
实际上,推崇中国式管理,本身就是滑稽可笑事情,因为中国的传统商业智慧,是发生在中国特定的小农经济和官商勾结的权谋

时代,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时代和知识与信息时代,更确切的说,农业文明的商业管理和现代工业与知识文明的管理企业

,二者的管理逻辑恰好是相反相悖的。事实上,在国外,也有大量的探讨个人工作能力的学问或学术,但是,没有人会把卡内基的“

成功学”当做“管理学”来学习,因为他所讲的是个人成功之道、而不是企业的成功之路。从这个意义来说,所谓的“中国式管理”

,最好听的说法,也只能算作是中国特色的“个人修养学”或“个人成功学”。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7:30
15楼
之二:蔑视数字
  西方管理学界有一种说法:无法量化,就无法管理。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实:当一项模糊性的工作被分解成若干可以量化的数字指标后,管理起来就会变得一目了然;一些凭借

个人直觉和经验而无法察觉的缺陷与不足,在客观事实的数字下清晰的显现出来。在传统农业的小手工作坊时代,一是人员数量稀少

,二是没有复杂而精密的工业机器,所以,仅仅凭借个人生活经验和直觉,就可以应付自如了;但是,自工业革命中诞生出大型厂商

组织后,个人的经验和直觉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原因很简单:早期的工业企业组织,首先面对的是令人生畏的、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生产机器,因此,“人与机器”之间的

关系,成为了最为紧迫的管理难题。事实上,当一个传统商人忽然面对一架架复杂的工业机器、一个个陌生而群体庞大的面孔时,总

是显得那么的紧张局促和盲目无助,正是数字化的科学理性管理出现,才拯救和消除了他的手忙脚乱和焦头烂额,使得管理变得通顺

流畅和简单易行。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7:49
16楼
“数字化管理”是传统商业和现代企业之间的标志
  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数字化管理”是传统商业与现代企业转弯处的显著标志,或者说,“数字”既是区别于传统经营和现代

管理的技术性标志,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管理手段。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8:06
17楼
事实上,在现代企业组织出现之前,“效率”对于商业利润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一个异想天开的商业计谋、或是一次大胆的

投机冒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商业利润。但是,工业革命中诞生出现代企业组织后,彻底的颠覆了传统商业管理逻辑:传统的人与人

之间温暖的、情感的、一对一的交流,被大批量的工业产品在更广阔范围内的销售所取代;商人们传统的“行商”习惯,开始被现代

企业的“坐商”逐渐替代;曾经夸耀商人随机应变所谓的商机意识,成为了今天无头苍蝇式乱闯乱撞的贬义词。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8:23
18楼
显然,在传统商业和现代企业之间,似乎转眼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个人的商业智慧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忽然被科学

、理性和严谨的组织效率所取代。在几乎透明和同质的市场环境下,在机器设备一样、人员一样的状况下,谁更有效率,谁就是市场

的胜利者。因此,现代企业竞争的本质,其实就是企业效率的竞争。当一个依赖密而不传的手艺或秘方的传统商业组织,很轻易的就

被拥有现代机器设备的现代企业组织所击败,这并不是现代机器设备击败了传统商业秘方,而是“高效率”击败了“低效率”。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8:42
19楼
这其中,“数字”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实际上,正是数字化的“科学管理”,演示了工作要素的可辨识性和可重复性,并由此造

就了大量的数字化管理工具。事实上,“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所创造的工作方法,不但成功的解决了“人和机器”之间的协调性关系

,而且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将劳动效率提高了50倍——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的管理成就!今天中国的一些管理者,常常蔑视

泰勒而推崇所谓的人性化管理,实际上,仅就提高“劳动效率”的角度而言,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而不是什么人性化管理,才将劳动

效率提高到如此的成就。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9:03
20楼
假如没有数字意识和数字化管理,那么,今天的企业管理将寸步难行,甚至连最基本的企业管理成果和个人业绩成就,都无法估

算和衡量,更遑论如何管理企业了。事实上,假如你愿意的话,几乎一切的管理要素、模块和结果,都可以数字化。在今天已经成为

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现代管理词语词,“企业战略/市场分析/4P销售/人力资源”等等词语,都是“组织数字化”在具体管理问题上的

应用;确认消费需求﹑购买心态﹑消费模式﹑购买方式,也不再是凭借个人感觉、来自于数字分析。
回复
zclx2005
2008年09月10日 16:49:20
21楼
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企业管理,已经几乎全部“数字化”了,从企业战略设计到人力资源管理,几乎无所不在。各种管理和业

务的指标数据收集/生成/处理/分析报告等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从而形成对于企业组织战略/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等一系列精确分

析、合理配置与准确评估,这是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数字游戏”。在企业之间的效率竞争时代,“数字”成为了支撑企业管理最关键

的技术性手段,因此,“数字”本身既是效率产生的关键技术手段、也是效率实现的结果衡量标准,没有严谨准确的数字意识,也就

不存在效率管理意识。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