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
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
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
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
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
我的问题是:
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
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
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
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多谢!
12楼
我也认为,出现这么大的高差,一定是地基出了问题
回复
13楼
由于后浇带的设置改变了结构特征,大大降低了构件在施工期间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后浇带偏向一侧布置时,悬挑较长的一侧,有时连自身重量都难以承担,更不用说要他来承担上部荷载了,于是上部产生的荷载(包括新浇筑混凝土的荷载)只能通过支撑载向下传递,直到地面;再说,即使从承载力角度尚能承担部分荷载,但变形可能很大,在未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这种残留在结构内的变形,会对结构产生隐性伤害,会不同程度的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因此,支撑立杆的设计应以变形来控制,而不是承载力控制。
1.地基必须认真处理,尽可能减少这种变形带来的危害;后浇带部位的立杆应采用顶托,不应采用扣件承受荷载,不得用大横杆来传递梁的荷载,不应将立杆钢管直接支设在木垫块上,以减少支撑系统的变形。
2.后浇带部位的支撑在浇筑混凝土楼面时应与其他支撑连成整体,待其他支撑拆除后又能形成独立的支撑体系,不应采用先拆后顶的方法。
3.加强拆模管理,注意拆模顺序,一般应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拆模;高层建筑施工时,当采用“自下而上”拆模顺序时, 必须进行验算。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使较长一侧的构件呈悬挑状态,对于已浇筑后浇带的支撑保留层数应根据计算确定。
严格控制后浇带部位的楼面施工荷载,楼面不得堆放任何建筑材料和钢管脚手等材料。
4.模板工程属技术措施费项目,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为了争取中标,往往有意无意压低该项费用,从而造成许多后遗症,使一些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难以落实。因此,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建议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对基础处理(如果不是筏板基础)、拆模顺序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必要时应适当增加支座负弯矩钢筋。防止实施过程中扯皮,避免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这对各方都有利。
回复
14楼
1、我觉的后浇带的模板支撑体系应该和楼面支撑体系是整体设置的吧,不用单独的设置。只是在那个位置后浇而已。计算时荷载可以取保守一点,荷载也没必要考虑传导下来吧,施工的时候注意要楼面达一定强度才能往上
2、通常我们采用的是底层满堂的钢管脚手架模板体系,后浇带没什么加强支撑的。只是底层整个主体施工过程不拆卸。
3、45mm的变形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我也有个问题后浇带在预留到一定时候不是可以浇注了吗?
回复
15楼
非常不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回复
16楼
这个内容太复杂了,等待专家分析
回复
17楼
学习学习了,呵呵。:lol
回复
18楼
我这有个问题,四个单元的住宅楼。有施工缝,还设置了后浇带。是不是没有什么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