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2:41:17
只看楼主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施国平--------------------------------------------------------------------------------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上广泛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性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惰性和自闭的建筑观念,而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当代社会中,倡导一种进行都市景观营造的崭新标准。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技术背景、设计理论基础及方法与途径这几方面出发,结合相应的设计案例对这一运动进行解读和思考。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施国平
--------------------------------------------------------------------------------
摘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上广泛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性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惰性和自闭的建筑观念,而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当代社会中,倡导一种进行都市景观营造的崭新标准。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技术背景、设计理论基础及方法与途径这几方面出发,结合相应的设计案例对这一运动进行解读和思考。

关键词:
多元主义、全球化、动态性、动态建筑


两股力量推动着建筑学的发展。一方面,建筑在很大程度受它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技术背景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建筑学内在自身的学术逻辑进步也会自内向外地影响建筑的生成。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建筑师在探索当代建筑的发展上相当活跃。当一些先锋派建筑师如Rem Koolhaas、Winy Mass 和Stefano Boeri 将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空间的社会学因素和晚期资本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候”[2] ,另外一批人如Peter Eisenman、 Greg Lynn 和 FOA则醉心于在他们计算机技术主导的设计过程中实验非线性和动态的建筑空间与形式。尽管他们最后产生的结果是如此多样化,但我们依旧可以从中看到一条清晰有力的思路。那就是,当代建筑师已经不再认为建筑是一个纯粹的、自治的、仅仅为人类提供栖息的物体,相反,它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结构[3] ”,来促进交流、提倡互动和激发创造。这个系统和设计中的功能、形式、结构、地形、类型、心理、文脉、都市主义等多种因素密切关联并相互融合;整个的设计过程带有很强的理性和系统性分析,但是它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创造一种全新的都市景观—— 动态建筑,并以此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代生活中推动一种在环境上与周边文脉高度呼应、在社会上与周围群体高度互动、并在美学上充满动态的建筑观念。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这种动态建筑的设计背景、理论和方法。

全球化与多元化- 动态建筑的社会文化背景

后现代主义者相信生活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他们不追随现代主义的教条“少就是多”, 而主张“少就是枯燥”,“多就是多”。在他们的方案中,我们可以看见一种异样物质的拼贴和时空距离的交叠。尽管后现代主义运动最后发展成一种商业性的图像主义,作品中充满了肆意夸张和虚构的历史语汇,丧失了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它对现代主义的教条式、机械化和非人性原则的批判,以及对生活多样化和关联性的肯定,带领我们步入了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从某个角度来说,全球化通过将人类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程度与速度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准,模糊了世界各种异质文化的不同,并减弱了资源对当地性的依赖。但正是这种全球化多方位的交流使我们认识到生活中不同时空要素之间的相关联系,以及在文化中保持“不同”品质的真正价值。如一个人要塑造自己的个性,一种文化也需要创造出自己的独特品质。与以前基于地域上独立的和生产上封闭的自给自足中创造出来的“特色”不一样,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是一种在交流互动中自然滋长的“不同”。它通过在合作或竞争中相互比较、同化和转化来实现;它具备有杂交性,细致入微性和错综复杂性等多种特征。这种在交流中创造出来的“不同”,彻底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所推崇的纯粹、协调、独立和静态的建筑意向,让当代建筑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背景上重新认识到生活中各片断、变异和非稳定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一种更加关联、交互和动态的思路来探索当代建筑。在动态中创造不同与促进交流, 也成为了多元与全球化时代建筑设计两个最核心的追求。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动态建筑的技术催化剂

传统的设计方法将设计过程分隔成平面、立面、剖面和透视等相对独立的部分。但随着近10年来三维计算机设计程序如3DMAX、RHINO和MAYA的广泛应用,这种情况得到很大改变。首先计算机三维的视觉化技术使得建筑设计的表现更加全面,其过程也更加统一。现在在电脑里一段平面的墙线通过编辑马上可以转变成三维的形体,而它材料的选择与表现也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意图随时调整,这种虚拟空间的即时表现与编辑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建筑师系统考虑设计问题的能力。此外,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也给建筑师提供了新的机会来探索和认识各种设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就象在一条多度的SPLINE 上,对一个控制点施加力的作用会改变它周边区域的曲线形状和位置(图.1-2) (图节选自Greg Lynn 的Animated Form, Princeton Press, 2000. pp.21) ;在一个动态的建筑系统中,影响一个设计问题的因素也同样会对整个的系统产生作用。今天,在一些三维的动画设计程序里面,设计师更是可以通过输入设定的参数进行计算并产生相应的建筑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设计和效果表现的工具,它激发了一种关于当代建筑的全新思
免费打赏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00:55
12楼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09:41
13楼
Fig. 9-10:
中国上海朱家角
“新江南水乡”设计竞赛方案
设计师:PURE Design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12:26
14楼
Fig. 11-12:
澳大利亚墨尔本联邦广场
设计师:LAB 事务所
照片摄影:施国平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14:43
15楼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16:36
16楼
图 13:
建筑装置作品Blow Up
设计师:George Yu 事务所
照片引自:http://homepage.mac.com/georgeyu/Blow-up /PhotoAlbum37. html
照片摄影:Josh White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18:30
17楼
图 14-15:
“互动性”2002 年日本新建筑居住建筑设计竞赛方案
设计师:PURE Design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22:00
18楼
图 16 :
日本横滨市国际海港总站
设计师:FOA 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24:09
19楼
图 17:
中国上海文化公园概念竞赛方案
设计师:PURE Design.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25:52
20楼
图 18:
中国武汉汉江两岸区域总体规划竞赛方案
设计师:WWCOT 事务所
回复
ningmengqingse
2005年03月01日 13:42:14
21楼
图 19:
美国辛辛纳提市当代艺术中心
设计师:Zaha Hadid事务所
照片摄影:施国平
回复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