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 公众号通州小兵 据报道,8月28日,伴随着泡泡气枕膜充气完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站房上方 第一面形似船帆的膜结构“京帆”屋盖正式亮相。
据报道,8月28日,伴随着泡泡气枕膜充气完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站房上方 第一面形似船帆的膜结构“京帆”屋盖正式亮相。 寓意京津冀协同发展、扬帆起航的“京帆”, 将成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打造站城一体、水岸共融“北京新门户”的标志性景观。
“ 京帆”屋盖总占地面积约2.74万平方米 ,由7面主帆和3面副帆组成。在施工现场看到,本次亮相的 首面“京帆”为项目最西侧的主帆,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张拉膜结构向一端挑起化作“风帆”,下层为椭圆形德国环保泡泡气枕膜结构扣向地面。远远望去,“京帆”屋盖高高扬起,如同紧绷的船帆充满力量感,实现了传统车站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完美融合。
“京帆”屋盖不仅仅造型好看,其方案设计还充分考虑了采光、材料、后期运维成本等多重因素,将绿色节能的理念贯穿设计建设始终。在“京帆”屋盖下方,是车站的采光井。5个采光井上方搭设起“京帆”屋盖的7面主帆,阳光透过“京帆”被引入地下32米深的候车站台层。 未来,乘客在地下换乘乘车,也能沐浴在自然光下。
为了让站台内的光线变得柔和舒适,“京帆”屋盖表面采用了ETFE过滤膜,其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具备透光性的同时可以避免阳光直晒,减少直射光、眩光等不利影响,从而大大提高地下空间的舒适度。经测算,“京帆”全部投用后,结合智慧照明节约用电,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照明用电约48.6万度,相当于208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副中心工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受到场地条件限制,“京帆”造型钢结构无法在地面拼装完成后整体抬升,每一段钢梁都需要在没有参照物的半空中精准焊接。为此,项目采用了BIM排演、智能测绘、三维模拟等科技手段,攻克了“吊装难”“多角度上梁”“空中焊接”等多重技术难题,运用智能测绘系统等数字手段,实时搭建三维模拟平台,让钢梁位置在数据坐标锚定下做到分毫不差,使工程实施过程更加稳定、有序。首面“京帆”屋盖的精彩亮相,充分展现了我国强大的基建技术实力。
接下来,副中心工程办将继续督导京投枢纽公司高效高质量推进副中心站枢纽项目建设, 力争2024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完工,2025年下半年起陆续接入京唐城际联络线、平谷线等线路 ,进入试运营阶段 ,年底具备通车条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另据报道,截至今年7月底,副中心站枢纽主体工程土方施工已接近完成,主体结构完成92%,装修完成40%, 站房主体、平谷线、M101线、枢纽换乘轴、地上二级开发楼座等区域结构基本完成。
副中心站枢纽建成通车后,远期全日双向客流量有望达到近94万人次,并将形成一处“四网融合”与“八线交汇”的庞大交通中心,同时发挥出城际与市内的综合交通功能。
京投枢纽公司副总经理周伟介绍, 轨道“四网融合”意味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张网的深度融合。 这种融合将极大提高交通连贯性和便捷性,乘客能无缝换乘多种类多线路的交通,从而大大节省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八线交汇”则是按远期规划将有八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副中心站交汇 ,包括 京唐(京滨城际)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本站与S6线共线),城市轨道M6、M101、M22(平谷线)、M104支线,以及京哈铁路 等。 此外, 预留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值机楼条件,还有预留北运河游船码头。
伴随着“四网融合”与“八线交汇”的结合,可助力副中心站枢纽成为一个交通种类多样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方便国际国内出行,连接京津冀区域重要城市、北京各区域,以及副中心内部各板块,增强人们在京津冀出行的交通通达性、快捷性。
届时,市民依托京唐城际铁路和城际铁路联络线(本站共线S6线)可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唐山市,1小时内直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 依托地铁M6、M22、M101以及15条公交接驳线等,乘客还能实现快速连通北京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形成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高效衔接,真正实现高效辐射“京津冀”、快速衔接“中心城”、便捷服务“副中心”。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