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摊铺系统在底基层和基层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心坚如磐石
2024年06月24日 15:03:22
只看楼主

来源:微土木人

|

作者:徐志勇 等

截止202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19.81万km,高等级公路建设总里程已突破16万km,未来5~10年仍将迎来大量的国省道建设,公路总里程数有望进一步增加,高等级公路有望达到20万km。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城市的大动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施工周期短、维修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特别是云南省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甚理想,甚至局部路段出现跳车现象,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及行车舒适性。


截止2020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19.81万km,高等级公路建设总里程已突破16万km,未来5~10年仍将迎来大量的国省道建设,公路总里程数有望进一步增加,高等级公路有望达到20万km。高速公路作为连接城市的大动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沥青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施工周期短、维修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特别是云南省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甚理想,甚至局部路段出现跳车现象,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及行车舒适性。


根据美国SHPR 研究计划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大约95%的路面服务性能均与路表平整度有关[1]。美国著名的国家合作公路研究计划的研究报告和K.L.SMITH等[2]的论文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沥青路面平整度提高25%至少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9%,提高50%则至少可延长使用寿命15%。平整度与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良好的平整度是保证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路面平整度不仅可以改善行车舒适性、节约油耗,还能大幅提高路面整体的使用寿命,节约维修养护费用[3]。


若仅通过改善沥青混凝土质量、严控摊铺碾压过程等来大幅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会相当困难,因此,需采用毫米级GPS-3D激光数字控制系统施工技术来提高沥青路面整体平整度。


周玉[4]提出的路面平整度传递规律表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下承层的平整度会传递到上一层路面,通过逐层传递最终直接反映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上。针对云南省部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不佳的问题,引入毫米级GPS-3D激光数字控制系统用于路面底基层、基层的摊铺过程,这可大幅提升其平整度,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底基层和基层平整度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


本文依托云南省元蔓高速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 基层铺筑实况,结合现场高程和平整度检测结果,研究分析传统施工工艺与3D智能摊铺施工工艺对高程精度控制和路面平整度提升的影响,可在后续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中推广。

1.试验段路基路面施工方案

云南元蔓高速公路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铺筑,厚度拟定为20cm;基层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铺筑,厚度拟定为38cm,采用分层摊铺(每层19cm)、连续施工、一次养生的工艺,并根据摊铺温度、摊铺速度确定折返摊铺长度为200m。以K88+745~K89+151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路面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

 

在试验路段中,右幅采用传统工艺摊铺,左幅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摊铺。在施工准备过程中,传统施工工艺采用挂线的方式帮助摊铺机实现高程精度控制,具体放样方案为:横向选择距离道路中线3m、5m、8m、10m的位置,纵向选取间距每10m里层桩号的位置,纵横测线形成空间矩形网状结构,将交叉点坐标作为打桩位置,测量得出该点路基实际高程,再根据该点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高程以及相应的松铺系数算出该点挂线高度,最终实现放样打桩。


传统工艺在底基层、基层的施工步骤为:施工准备工作→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生→测试。

2.3D智能摊铺系统测试原理

毫米级GPS-3D摊铺控制系统由GNSS基准站、域激光发射器、GPS流动站和P63摊铺机自动控制系统4部分组成。系统工作时,GNSS基准站通过无线通讯卫星实时向流动站接收机发送 差分信号 ,同时域激光发射器实时向流动站发射高程信息;GPS流动站接收机系统分别将接收到的GNSS卫星信号、GNSS基站发送的差分信号和域激光发射器发射的高程信息,进行实时处理解算,实现了实时的厘米级GNSS平面定位精度和毫米级高程控制精度。其数据具体传导方向如图2所示。

 

P63摊铺机自动控制系统利用配套的PZS-MC域激光接收器和MC-R3GNSS接收机同时进行厘米级的RTK 平面定位 和毫米级的高程定位,并实时将三维坐标数据传输到GX-60控制箱。控制箱将当前获得的3D坐标信息与测试前导入的面层设计数据对比,实时生成对应点位的高程修正信息模型,这些高程修正信息通过拟定算法,再由控制箱生成对应比例的驱动信号,使得电磁阀驱动摊铺机牵引臂的液压油缸,进而驱使熨平板在相应方向上进行调整,弥补路面波动,实现设计要求的路面平整度和厚度。在整个摊铺过程中,使用GPS流动站实时检测路面的摊铺质量状况,按照设计需求,及时动态调整,真正实现施工过程的全流程监控,以充分满足高质量的摊铺设计要求[5]。

3.3D智能摊铺系统安装工艺及工作流程

3D智能摊铺系统操作步骤[6]简单,主要包含:

1)设备检查和准备→2)地方坐标转换和域激光检校→3)设计制作→4)系统安装→5)架设RTK基准站和域激光发射器→6)机载设备准备和调试→7)摊铺作业。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设备检查及准备。设备安装前需对摊铺机型号、安装位置、找平接口的芯数进行检查确认。


2)地方 坐标转换 和域激光校检。利用已有的地方坐标现场测量,将施工坐标系录入到RTK中,实现GPS坐标到地方工程坐标转换,以便使用已有设计;在首次使用或者长途运输、长时间搁置或者使用过程中遇到精度不准确时,需要检校域激光精度,分别用发射器的4个面对准流动站接收机PZS-1进行测量,确保2次互差在5″内,若互差偏大,则需调整参数直至2次互差达到要求精度。


3)设计制作。通常采用道路原设计CAD图纸输入配套的3D-office软件,制作成3D设计。


4)系统安装。毫米级GPS摊铺机系统的机载设备按要求安装到摊铺机上,须注意摊铺机因制造厂商和设计不同,安装前需确认摊铺机厂商和型号以及熨平板的工作长度,同时需确认摊铺机找平系统自身有无问题,尤其须注意激光接收器的安装高度,以避免摊铺过程中出现接收器信号被遮挡的问题。


5)架设域激光发射器。为避开震动和遮挡,架设该设备需考虑域激光的扩展角,即毫米级GPS-3D操作系统垂直作业窗口上下5m距离,并且保证机载激光接收器在此范围内,测量域激光架设点的坐标,通过前后高程控制点对激光发射器进行校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且至少保证用2个及以上控制点检测。


6)机载设备准备和调试。先将GPS接收机手簿里的坐标转换信息、设计、域激光信息通过U盘导入MC控制箱,后设置摊铺机参数和熨平板参数并进行摊铺工作。


7)摊铺作业[7]。(1)用GPS测量地面高程,计算并标记摊铺高度,将熨平板调整到合适高度,点击匹配使高程调整值归零,消除之前由于测量不准确存在的误差;(2)在长距离摊铺过程中,系统默认根据域激光信号强度自动切换通道,由于域激光发射器存在发射偏角,在30m距离内不能使垂直作业窗口上下高度达到10m,实际中不推荐使用自动切换通道,一般设置使用单一激光,而用手动切换,若切换后高度差超过5mm,需再次匹配,使高程偏差值归零;(3)当摊铺机摊铺距离超过当前使用激光发射器精度范围时,需手动切换到另一个通道。3D智能摊铺系统可实时控制高程偏差,通常在摊铺机起步2m范围内熨平板工作尚不稳定,此时无需调整,在摊铺机平稳运行后,再对高程偏差进行调整,其调整要求如表1所示。

 

4.3D智能系统摊铺应用

4.1高程分析

以横向距离道路中线3m、5m、9m、11m以及纵向间距为10m的交叉点作为高程检测点对试验路段路基、底基层和基层进行高程检测,计算检测点的实测高程和设计高程[8]的差值,并定义为实测高程差X,统计各偏差值范围内的检测点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1)底基层高程分析

根据图3(a)可得,左幅路基所测点实测高程普遍比设计高程偏大,偏差-0.02m~0.02m的数据占比为17%;右幅路基的高程偏差-0.02m~0.02m的数据占比为38%,因此左幅路基高程偏差更大,更不利于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根据图3(b)可得,左幅级配碎石底基层铺筑完成后,设计高程与施工高程的偏差显著减小,偏差>0.04m的数据占比接近为0,偏差数据主要集中在-0.02m~0.02m之间,占比高达64%;右幅级配碎石底基层进行摊铺后,高程偏差值有所减小,高程偏差在-0.02m~0.02m之间的数据占比为51%。


本文为了更好地对比2种施工工艺在底基层精度控制方面的效果,采用-0.02m~0.02m为高程精度控制的对照区间,根据高程数据,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后底基层在-0.02m~0.02m高程偏差的修正比例可达到47%,而采用传统工艺在相同范围的修正比例为13%。


在传统工艺和3D智能摊铺工艺下,级配碎石底基层铺筑后都对高程控制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高程偏差绝对值有所减小;但与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的左幅比较,传统工艺对右幅高程控制精度相对较差,其高程精度修正比例较左幅低34%。在底基层高程控制精度方面,左幅所采用的3D智能摊铺工艺会比右幅传统工艺更有优势。


2)基层高程分析

根据图3(c)可得,左幅级配碎石底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完成后,设计高程与施工高程的偏差大部分集中在-0.02m~0.02m之间,在此区间的数据占比81%,而偏差在-0.04m~0.02m的数据占比高达99%;右幅级配碎石底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铺筑完成后,设计高程与施工高程的偏差在-0.02m~0.02m区间范围的数据占比为78%,高程偏差在-0.02m~0.02m区间范围的数据占比达到91%。


同样采取-0.02m~0.02m为高程修复对照区间,在该区间3D智能摊铺工艺在基层的修复比例达到64%,而传统工艺在基层的修复比例为41%,说明2种摊铺工艺都对高程控制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左幅对高程精度控制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修复比例较右幅高23%,即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更容易实现对高程精度的精准控制,使施工后的实际高程更加接近于设计高程。

4.2平整度分析

对云南元蔓高速公路K88+800~K89+100路段的路基、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整度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按照T0932的要求进行检测。以K88+800为起点将检测路段每100m划分为一个段落,超车道对应的段落编号为1、2、3,行车道对应的段落编号为4、5、6。


1)底基层平整度分析

整理试验段路基与底基层平整度检测数据,结果如图4、图5所示。由图4可知,在摊铺级配碎石底基层之前,两幅路基的平整度相近,但左幅平整度数值的变异性较大,初始路况相对较差。通过统计数据可得,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得右幅路基平整度的平均值为4.656mm,标准差为0.313;左幅路基平整度的平均值为4.440mm,标准差为0.611。

 

由图5可得,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得右幅级配碎石层的平整度平均值为2.858mm,样本标准差为0.398;左幅平整度平均值为2.751mm,样本标准差为0.210。相较路基平整度,采用传统工艺时,级配碎石底基层平整度提高了1.798mm,标准差由0.313增加到0.398,厚度均匀性变差;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时平整度提升了1.808mm,标准差由0.611减小到0.210,明显减小,表明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对平整度方面的提升不够显著,但厚度的均匀性方面显著变好。


1)基层平整度分析

整理试验段基层平整度检测数据,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右幅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得的平整度平均值为3.071mm,样本标准差为0.289;左幅平整度的平均值为2.356mm,样本标准差为0.329。相较级配碎石层平整度,采用传统工艺摊铺时,水稳基层平整度由底基层2.858mm增加到了3.071mm,标准差由0.398减小到0.289,平整度反而变差;而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时,水稳基层平整度由底基层2.632mm变为2.356mm,平整度变好,标准差由0.210变为0.329,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完成后,左幅平整度由4.440mm提高到2.356mm,提升值达到2.084mm;右幅平整度由4.656mm提高到3.071mm,提高值达到1.585mm,相较左幅低了0.499mm。本路段检测数据表明,相比传统工艺,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施工能提高水稳基层平整度。

 

4.3传统工艺与3D智能摊铺工艺的对比

根据以上试验段底基层与基层高程与平整度试验检测数据,综合对比分析传统工艺与3D智能摊铺工艺,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9-15],主要存在以下不同,如表2所示。

 

5.结 论

1)试验段实践证明,使用毫米级GPS-3D激光数字控制系统在摊铺环节可实现无桩化施工,使得摊铺作业更加智能化。


2)在高程精度控制方面,3D智能摊铺工艺在底基层对于路基高程偏差-0.02m~0.02m区间内修复比例提高51%,在相同区间内在基层对路基修复比例提高64%;而使用传统工艺相应提高了13%和41%,因此,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较传统工艺而言,高程精度控制更佳。


3)在平整度提升方面,左幅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测得路基、底基层和基层平整度分别为4.440mm、2.751mm和2.356mm,底基层和基层分别提高了1.689mm和0.395mm;右幅采用传统工艺,测得路基、底基层和基层平整度分别为4.656mm、2.858mm和3.071mm,底基层提高1.798mm。在基层施工结束后,基层的平整度出现了反增,增加了0.213mm。因此,采用3D智能摊铺工艺较传统工艺,平整度提升更加明显且稳定。

 
 

(来源:公路交通科技、沥青路面 微土木人荐读
       

免费打赏

相关推荐

APP内打开